#每日学论语#12.11【2017-4-30】
#每日学论语#12.11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君王有君王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有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君王不像君王,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哪能吃得上吗?”
【微言微感】
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稳定的前提是秩序,秩序的核心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节最重要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各安其位,各循其道,各司其职,各尽本分。
这个世界,就像一台“和谐号”动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跑得稳,轨道把得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一切的一切,全在道上。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到占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如此,和谐方能合力,合力方能共赢。
聚焦春秋战国的动乱,诸侯纷争,战争频频,民不聊生,一片混乱不堪。
为什么呢?
虎王老了,震慑不了百兽,猴子、豺狼都蠢蠢欲动,谁都想威风一下,体验一下老大的感觉。于是,君不君,臣不臣,秩序乱了,社会就乱了。
有人问林肯做总统的感觉,林肯说,如同骑着一只老虎,威风凛凛也战战兢兢。社会也好,团队也好,做老大是要有实力的,否则,压不住场面,最先倒霉的就是老大。
什么是老大的实力?
我以为可以从三个维度看:一是力量,拳头硬;二是见识,眼睛毒;三是胸襟,海纳百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团队了,谁最厉害就听谁的,谁最有主意就听谁的,谁最有威信就听谁的。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水浒传》有一个白衣秀才王伦,占据了一个好地方——水泊梁山。最初,手下有杜迁、宋万、朱贵等小角色,他的才识堪称老大。后来,林冲来了,晁盖来了,吴用来了……王伦武艺也好,才识也好,胸怀也好,都不是最好的了,就做不了老大了,还嫉贤妒能,惹恼了豹子头林冲,被一刀给杀了。拥立“托塔天王”晁盖做了首领。再后来及时雨宋江上了山,站位眼界比晁天王要高,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慢慢就掌控了梁山的大权,晁盖一死就做了老大。
由此可见,君君臣臣,首先是要求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君王不像君王,臣下也就可能会出现“僭越”或者背叛。
不过孔子更多的是要求臣下要收臣道,我们看到《论语》说得最多的,莫过批评一些权臣不守规矩,越礼僭越了。
我们今天看的这一段文字背景,孔子见齐景公的时候,应该是在鲁国内乱,鲁昭公被迫流浪到齐国避难之后,孔子愤而离开鲁国,去齐国看望鲁昭公的事情。
鲁昭公怎么跑到齐国去了?鲁国内乱是怎么回事?
一句话概括是:君上缺德望,大权旁落;臣下拥权做大,目无尊上,最后爆发了“斗鸡之乱”。
实事求是讲,鲁昭公这个君是有问题的。他的继位本来就是有争议的,又不是名正言顺的太子,皇上死了,突然被权臣拥立做了君王。没有自己的军队,没有自己的班子,也没有足够的才华和德望 ,19岁了,还是不能自重,十分任性。
权臣季平子与王室子弟郈昭伯斗鸡,各自作弊。起初,季平子给鸡的翅膀上加芥末,季家胜。后来郈昭伯给鸡爪带上铜钩,郈家胜。斗鸡使两家矛盾激化,季想杀郈,郈想杀季。在祭祖的当夜,郈昭伯联合臧昭伯和鲁昭公,三家合兵攻打季平子。
三家合兵攻打季平子能否取胜的关键是看三桓中孟、叔二桓的态度。郈昭伯把军队交给鲁昭公指挥,自己去游说孟、叔二桓,没想到被孟懿子斩为两截儿,二桓发兵救援季平子。本来毫无防范的季平子眼看已成瓮中之鳖,结果孟、叔二桓援兵到,季平子转败为胜,鲁昭公被迫流亡齐国。
这都是什么事啊?君不君,臣不臣,哪里还有个正经模样?
孔子给齐景公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时候,不仅仅心里想到了自己的母国那些烂脏事,还因为看到了齐国的隐忧。当时,齐国是大国,是强国,但是也是危机四伏,矛盾一触即发。
在泰上脚下,孔子遇见一个路边哭泣的老妇人,丈夫上山打猎被老虎吃了,儿子子承父业上山打猎,也被老虎吃了。为什么非要自寻死路呢?“苛政猛于虎”。不打猎更活不下去啊,苛捐杂税太重了,不打猎更活不了。
古时候,人们习惯称呼“君上”为“君父”,成“百姓”为“子民”。老百姓为什么要尊重君王,忠诚君王,因为君王能带给老百姓安全稳定的生活,国泰民安的生活。现在君王荒淫无度,挥霍无度,不知道体恤百姓,不知道安抚百姓,君王没有君王的样子,臣下和百姓还能恪守臣道吗?还能忠于君王吗?
景公这个人,早期是有雄才大略的,也特别能礼贤下士,但是后来,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生活极其奢侈,贪杯好色,好大喜功,大兴土木,不顾百姓死活,厚赋重刑,甚至将百姓收入的三分之二供自己享用,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盛极而衰,祸根就在于此。
这一次,孔子说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他交口称赞,但是接下来却并没有铭记于心,付诸行动。
联系我们的教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的师生关系是不是也是同样道理?
我们经常听到某某老师被学生打了,某某老师被家长投诉了,我们很心痛: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老师怎么这么难当啊?
实话实说,这里面有社会风气的问题,有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问题,家长责任也不小,对孩子管教不力,孩子自身也是问题多多,毛病太大,欠修理。
但是,换一个角度呢?
为什么挨打的教师是他?
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课堂有趣,让学生乐不思蜀,德高望重,让学生顶礼膜拜,风趣幽默,和学生关系和谐,至于一言不合,师生就动手动脚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学生的巴掌拍过来,我们懂得太极之道,懂得以柔克刚,刚柔并济,至于出现问题吗?
暴打老师的学生,往往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多一些理解宽容少些指责苛责;多一些正面引导少一些抱怨歧视,师生多沟通,家校多协作,问题完全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是领导的下属,也是下属的领导,是孩子的父母,也是父母的孩子,角色在变,责任也在变。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家庭和谐,工作和谐,社会和谐,付出努力,享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