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4.10【2016-9-21】
#每日学论语#4.10【2016-9-21】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shì))也,无莫mò)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要怎样做的模式,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做的模式,怎样合于义,就怎样做。”
【微言微感】
这个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世界。小时候看电影,坏人一上场,我们就知道是坏人;好人一上场,我们就知道是好人。后来,慢慢发现,好人和坏人,其实很多时候是一体的,大多数人,大多时候,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无適((shì))也,无莫mò)也”这句话,古今有很多种解读。第一种,认为“適”应该是“敌”,“莫”应该是“慕”,意思是“敌视”或者“向往”;第二种,认为“适”应该是“嫡”,表示亲近,“莫”应该是相反的意思,大概意思是爱憎名分,厚此薄彼;第三种,“适”是“可”,“莫”是不可。
我个人倾向于第三种:无可无不可,世上的是没有一定之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和谁最亲近?和谁要水火不容?很多时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一定要有标准的话,那就是“义”。
繁体的“义”——“義”,上边“羊”,下边“我”,我的理解是我的美好。仁义礼智信。义,放在仁身边。说谁好,仁义,仗义,义气,说谁不好,忘恩负义,不仁不义……
《天龙八部》上,有个大英雄叫乔峰,他生于辽国,长于大宋,实为契丹人,他的生父为辽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因受奸人所害骨肉分离,萧峰周岁时被寄养在少室山下的农户(乔三槐夫妇)之家,取名为乔峰。
受坏人全冠清挑唆,乔峰的部下合谋造反,要把他赶下帮主之位,置于死地而后快。后来,真相大白,谋反者被控制,丐帮要执行帮规,对其处死。这时候,乔峰以德报怨,用自己鲜血为下属洗罪。
乔峰(萧峰)之死,最是感天动地。乔峰结识了女真族英雄完颜阿骨打,并在辽国助义兄辽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乱,官拜南院大王,受封楚王。大辽要侵犯宋国,乔峰被胁迫要带兵攻宋。为了两国和平,为了不使生灵涂炭,萧峰拒任平南大元帅一职,并冒险胁迫耶律洪基下令,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
和平愿望实现了,两国数十年果然和平,但是,为了维护义兄威望,乔峰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享年三十三岁 。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乔峰的伟大,在于他的言行,总是在接近“义”,也就是说的“义之与比。”
天下人和事,做什么,不做什么,亲近什么,远离什么,没有一定之规,唯有的是“义至于比”。灵活性与原则性,人在江湖,向理不向人,论事不论人,要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字当头,公平公正。
教师的义呢?
哪个是好孩子?那个是坏孩子?要给孩子贴标签吗?
不!
教师的义,就是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都是应该平等对待的。学习好的孩子,漂漂亮亮的孩子,懂事听话的孩子,从心里,更容易被我们喜欢。学习一塌糊涂,毛病枚不胜数,总是调皮捣蛋,总是惹是生非,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被人讨厌。
但是,作为教师,“无適((shì))也,无莫mò)也”,我们需要的,应该的是:无条件地爱孩子,无分别的爱孩子,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心肝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