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15

#每日学论语#13.15

【原文】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能使国家兴盛,有这说法吗?”

孔子说:“不能对一句话抱有这么大的期望吧。有人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懂得做国君的艰难,差不多凭一言就可以兴邦了吧?”

定公又问:“一句话能使国家灭亡,有这回事吗?”

孔子回答道:“不用对一句话怀有这么大的忧虑吧。有人说'我感觉对于国君来说没有什么可乐的,唯一可乐之处是我说话没有人能违背的’,如果国君说的话是对的而没有人去违背他,不是很好吗?但如果国君说的话是不对的,也没有人去违背,难道不是一言可以丧邦吗?

【微言微感】

鲁定公这个人,在鲁国就是一个傀儡。让他上台,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等权臣决定的。“斗鸡事件”,他的哥哥鲁昭公和“三桓”大打出手,大败而逃,流亡晋国,客死他乡。国君死了,“三桓”拉他上台,说白了就是做个幌子。

鲁定公没有兵权,没有财权,也没有人事权。鲁国的事情,都是三桓说了算。后来,季平子死,阳虎作乱,一个家臣就能在鲁国指手画脚。

鲁定公对孔子寄予厚望,希望孔子能帮他重整江山,所以,来找孔子请教。

鲁定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有没有“一言而兴邦”的高招;二是有没有“一言而丧邦”的箴言。

我分析,其实他只有第一个问题,就想让孔子帮他立刻、马上,夺回权力,立威诸侯。

一言而兴邦。治理一个国家真有这么容易吗?

孔子说:“为君难,为臣不易。”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帝国的崛起,每一盛世的到来,都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前赴后继,苦心经营的结果。

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描写了秦几代君王的奋斗史,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秦献公,到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秦孝公,然后商鞅变法、宣太后执政、秦襄昭王中兴,到后来千古一帝嬴政……秦不是富庶之地,也不是人杰地灵所在,却能傲视六国,牧马天下,凭什么?呕心沥血,忍辱负重,殚精竭虑,前赴后继,书中的秦孝公竟然是累死的,商鞅之死竟然是变法的需要。

我是秦孝公的粉丝,他那忍辱负重的耐性,礼贤下士的谦卑,让我由衷佩服。他和商鞅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丝毫不怕这个卫国人的锋芒盖过他这个大秦的老板,这可不是一般君主能做得到的。然而,如此一代英主,还有商鞅、公子虔等忠诚之士的辅佐,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竟活生生累死在未竟的事业上。

建设一个新世界,让一个国家强盛起来,何其难也!何来一言兴邦 ?

但是,孔子觉得,虽然一言兴邦不容易,如果君王做好君王的 ,臣子做好臣子,大家都在困难时候咬牙坚持,持之以恒,国家兴盛也不是不可能。

人世间的智慧,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世上最伟大的真理,一定也是最言简意赅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他想汇聚人间最伟大的智慧留传给子孙,让子孙铭记践行,而能够永保国泰民安。

他召集最智慧的大臣,让他们搜集古今中外人世间最智慧的箴言,然后整理编辑一本《古今智慧录》。

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啊!接受了命令的大臣们,非常神圣地接受了这个使命,然后开始选拔精英建立编委会,不辞辛劳到处采风,呕心沥血整理典籍。过了很久,在老国王的一再催促下,一套洋洋12卷的皇皇巨著——《古今智慧录》摆在了老国王面前。

国王看了看这一大堆书,说:“各位爱卿,我相信这是古今中外最完整、最系统的智慧宝书。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根本没人能读完它,更不要说去践行这些智慧了。把它浓缩一下吧!”

大臣们想了想,似乎明白了国王意思,又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后,把那一套书变成了一卷书。

然而,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命令他们再浓缩。

这些最智慧的大臣们,一时手足无措,但是王命难违,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推敲,他们终于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缩为一页,再变为一段,最后只剩下一句话呈献给了国王。

这一次, 国王终于露出来笑脸,他说,“我最最亲爱的爱卿们,你们解决了古今中外最最重要的难题,如果全国各地的人都能记住这句最智慧的话,践行好这句话,我们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古今中外最智慧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牢记“没有白吃的午餐”, 我们就知道“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牢记“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不会急功近利,贪小便宜吃大亏;牢记“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们就敢于挑战别人不敢挑战的苦难,吃别人不能吃的苦。

突然,成功出现在眼前。

原来成功就是,吃别人不想吃的苦,干别人不想干的事。

关于“一言丧邦”的箴言,孔子说:“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君王的乐趣,不在于国泰民安,不在于四海宾服,而在乎自己的面子、尊严、感受。

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手握生杀大权,党同伐异,高高在上,只喜欢听赞美之词,对不同意见的忠贞直言,打击报复,杀之而后快。其结果只能是,得势的时候,小人在身边追逐名利;失势的时候,树倒猢狲散,众叛亲离,亲者痛仇者快。

西周第十位君王周厉王,人不算是笨人,而且还想有一番作为。要改革免不了和既得利益者发生冲突,要做事免不了被议论被指责,但是,我们这位周厉王不想听。于是,就发明了告密制度,让一些巫师去监督国人,对于“妄议中央”者实施严格监督和打击。《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周厉王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国人暴动”,自己也国破家亡。

人,一能干就自信,自信过头,就成了自负,自负的结果往往是自寻死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据说也很能干。袁崇焕是个英勇善战的边关守将,有他在辽东,皇太极屡战屡败,不能越雷池一步。于是,皇太极就动了歪心思,使用反间计,让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基于崇祯皇帝的威严和多疑,满堂朝臣看明白的,没有看明白的,都顺着皇帝一人的意思,任由皇帝把袁崇焕抓起来凌迟处死,没有一个人敢仗义执言。

就这样,大明王朝自毁长城,加上李自成等人的农民起义,内外交困,最后竟然灭亡了。崇祯皇帝临死都想不明白,自己也不是平庸之辈,也不是不努力的君王,怎么就成了亡国之君了呢?

现代企业的第十人议事制度,或许就是为了弥补议事的“一言堂”和“一边倒”吧。第十人不论本意是否赞同这件事,都要对已经被大家一致通过的决议进行质疑。决议在实施之前,被自己人攻击,攻击越厉害,越容易弥补漏洞。

“一言兴邦”或者“一言丧邦”,归根结底在于君王自己。君王严格自律,居安思危,兢兢业业,上下同心,国家总有繁荣昌盛的时候;君王刚愎自用,昏聩无能,听不得不同意见,存不得逆耳忠言,国人敢怒敢言,上下离心又离德,国破家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

相关推荐

  • 《论语》智慧: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原  文: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释  文:齐景公谈到怎样对待孔子时说:"像鲁国国君 ...

  • 论语连载(320)《子路篇》第3章,“名不正则言不顺…..”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

  • 诚敬立身岁月长——《论语》悟读【245】

    仁义处世时光远,诚敬立身岁月长. <论语>第十篇第十三章: [原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供奉或献祭)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 ...

  • 论语:疾,君视之(10-19~20)

    10-19 本章记述国君探望病情中孔子的礼节.孔子即使躺在病榻上,都尽力遵守应有的君臣之礼以表示尊敬.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注释] 东首:头朝东. 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

  • 【第45期】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5章》“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八佾篇第5章>"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是何意?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音wú )也." 夷狄:古代对于异族的贬称 ...

  • #每日学论语#12.15【2107-5-4】

    #每日学论语#12.15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pàn)矣夫!"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 ...

  • #每日学论语#13.1【2017-5-14】

    #每日学论语#13.1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率 ...

  • #每日学论语#13.2

    #每日学论语#13.2[2017-5-15] [原文] 仲弓为(wéi)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zhī,下同)贤才而举之?" ...

  • #每日学论语#13.3【2017-5-16】

    #每日学论语#13.2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 ...

  • #每日学论语#13.4【2017-5-17】

    #每日学论语#13.4 [原文] [原文] 樊迟请学稼(jià),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wéi)圃(pǔ),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qu ...

  • #每日学论语#13.5【2017-5-18】

    #每日学论语#13.5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译文] 孔子说:"熟读<诗经>三 ...

  •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 ...

  • #每日学论语#13.7

    #每日学论语#13.7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白话] 孔子说:"鲁国的政治局势和卫国的政治局势都不怎么好,他们的政局像兄弟一样有相似之处." ...

  • #每日学论语#13.8【2017-5-21】

    #每日学论语#13.8 [原文]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译文] 孔子谈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