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阜板桥福华庵
7月24日,大暑第二天赴王阜乡板桥村参观中共淳安县委旧址。
早就听闻板桥之名,这是淳安名茶“严家大方”的故乡,这是淳安“石板屋”最集中的村庄,这是解放前中共组织活动最活跃的地方,自然是我向往已久的目的地。到过严家,到过金家岙,甚至到了闻家村,却与板桥村失之交臂。
不知是天公有意,还是地势使然,当我们盘山而上,到达板桥村,竟然是烟雨笼罩,青山滴翠,流水潺潺,清凉无比,美轮美奂。板桥村老乡泡出的“大方”茶,喝了立即全身布满暖意。屋中偏厢地上,老乡居然还添着火盆,烤一烤,还蛮惬意。炎炎夏日,板桥不失为一处避暑胜地。
板桥村高处海拔980米以上,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高山村落。中共淳安县委旧址就在村落下方的山岙之中。
一座徽派建筑之前的空地上,立着一块2012年刻建的中共淳安县委旧址石碑及碑文。碑文介绍:
1935年4月,中共闽浙赣省委皖南特委浙西工委,根据淳西地区党组织发展情况,在歙县瓦上村召开淳安县各区委负责人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淳安县委,任命方志云为县委书记,方仲弓、潘先友为县委委员。县委设在现淳安县王阜乡闻家村板桥自然村石板庵。至6月,建立8个区委、38个支部,有党员300余人,红军地方游击队员500余人。1935年8月,中共淳安县委组织淳西地区的党员和红军游击队参加淳歙边的金竹暴动,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扑灭革命烈火,抽调屯溪、歙县和淳安、寿昌、建德五县保安队1000余人麂集淳安,对革命进行残酷镇压。8月27日,暴动队在淳安的银山、水碓山、洞源一带失败,洞源区委书记徐樟顺等二十余人牺牲,张达等数十人被捕。随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强制淳西地区的乡村保甲“移民并村、放火烧山、具结联保,逐户审查”,全面清查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同年11月,中共淳安县委及所属党组织被全部破坏。
碑后建筑,门楣上有“福华胜境”四字。望向门内,屋中便是佛像和香炉,一看就有一股庵寺的味道。这就是碑文中所写的“石板庵”。走进庵内,发现庵为两级,中有天井。上厢为佛像坐位,下厢两侧墙壁为中共淳安县委领导及烈士事迹介绍展板,庵右还有一个偏房,一门相通,墙上也是展板,详细介绍县委情况。
仔细看,天井上壁还立有一块青石碑,刻有“中共淳安县委旧址”“一九九四年七月板桥重修”字样。据了解,石板庵某年被一米厚的大雪压塌。1994年公路开通后,板桥人重新修建了石板庵。
石板庵还收藏着两块青石碑匾,作为文献证明石板庵大名叫“福华庵”。石匾有浑厚的“(福)华胜境”四个大字,福字已经脱落。石碑刻写的是《重建福华庵碑记》,前有“大士即佛法无边”及“已酉”、“雨”等字样,落款有“大清嘉庆五年”字样。嘉庆五年即1800年。清朝经历的己酉年有五个,分别是:1669年(康熙8年)、1729年(雍正7年)、1789年(乾隆54年)、1849年(道光29年)、1909年(宣统元年)。碑记中“已酉”,当为嘉庆福华庵重建之前一个,即乾隆54年。或许是乾隆已酉年因雨水原因毁坏,庵僧及信徒募缘重建。据村民介绍,原来的福华庵都用青石及石板盖成,所以称为石板庵。现在庵前还堆放有石条、石片等构件。
板桥村隐藏于高山深处,青山环绕,泉水淙淙,环境极为幽静。这里曾经是佛教修为之地,也是动乱时期百姓隐居之地,小小村落就有詹、罗等多姓居住。中共组织早期在这里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在青山深处留下了红色痕迹。偶然中蕴涵了必然,福华庵作为中共淳安县委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就像中华独立和解放大业中的一朵浪花,值得我们永久纪念。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应当继承先烈遗志,为中华复兴,造福百姓,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