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图片大全

  旧藏之天然翡翠珠项链(预料成 交价逾1亿港元)上27颗相信来自清末宫廷的翡翠玉珠来源显赫,颗颗瑰丽非凡,项链本身则辗转流传于西方上 流社会,被誉为拍卖史上最贵重的翡翠饰品。项链上的27颗「老坑」翡翠珠子相配绝伦,郁绿柔亮,直径由19.20毫米至15.40毫米不等,颗颗硕大,份量无 与 伦 比,洋溢皇者气派,实为世间罕见之珍品;加上卡地亚镶配的红宝石镶钻链扣,充分体现了其逾百年来的拥有者之非凡身份和气度。此项链在1988年首 次现身拍卖场,以200万美元(约1,560万港元)成 交,轰动一时,成为全球最 高拍卖成 交价的翡翠首饰。六年后,此项链再在香港上拍,成 交价飙升至420万美元(约3,300万港元),升价逾一倍,亦再次把翡翠首饰的成 交价推至另一高峰。时至今日,此项链仍然是拍卖史上最贵重的翡翠饰品。

  翡翠在清宫中作为一种新的玉料,多用作生活用品,当然其中有的也涉及到宫廷典章制度,如用作朝珠、翎管、宝玺等,但都未能进入大典和祭祀场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翡翠在宫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老翡翠表面一般会有包浆,这是翡翠因为时间原因而在表面自然形成的一种物质,有厚薄之分。

  翡翠的繁荣自乾隆嘉庆开始,至今绵延不息,其名称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诸多称呼,直到乾隆时期才第 一次以“翡翠”一词指代如今宝石学意义的翡翠。清朝时期对翡翠的评估首重其色,翠色是其第 一评价标准,至于无翠者,即使质地细腻透明度高如“云玉葡萄洗”者也不受重视。

  翡翠本身的品质是最不能忽视的,翡翠的品质是决定其价值的决定性因素。部分翡翠可能会因为历史的附加,变得更值钱一些。不过,"老翡翠"年代久远,我们若想单纯靠肉眼准确判断其真假,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此,当我们遇到"老翡翠"时,除了要擦亮眼睛之外,还要凭借其权 威的鉴定证明来判断翡翠的真假。

  据清朝进士寸开泰撰写的《腾越乡土志》记载:“腾为萃数,玉工满千,制为器皿,发售滇垣各行省。”由此可见,缅甸产出的上品良玉经云南腾冲、瑞丽等边城输入我国,发往各地,从缅甸到云南的官道上,经常有七八千甚至数万头的马帮运输翡翠玉石等物资,因此云南边境地区因经营玉石业的时间之久远,形成了特有的玉石声誉。

  欣赏透明度高的翡翠会令人有一种陶醉感,翡翠有一种滋润的感觉,似乎颜色是活的,可向四周放出。 行话中又把透明度称为“种”。透明度差即种差,行内有句俗话“种好遮三丑”,常言“千种翡翠万样玉”,翡翠历经亿万年地质变迁而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