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气血双补,舒肝健脾

亲们好!我是王姑娘。

都说是读不尽的《红楼梦》,往浅了读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大了读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从中医的视角去读,又有值得品论的医家方药。

其中第十回,贾府的大少奶奶秦可卿已经病了一段时间。请过很多医家前来诊治,有说是病的,有说是有喜的,诊断不一,群医束手,府中人着急万分。常言道:“祸兮福所倚”,就在此时,医家高手榜上排名第一的张太医到了京城。

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仔细诊断之后,张太医说道:

①“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濡而无神。”
②“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太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王姑娘注解: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于脾。)

“三根手指走天下”,这是中医的独门暗器。亲们不晓得这门暗器功夫,不要紧,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但能看懂天下武学的只有王姑娘。王姑娘这就把其中的秘诀告诉你:

中医最常用的诊脉方法是寸口脉法,即在手腕部的桡动脉上把脉诊断,从前往后,依次分为寸、关、尺三部。左手的寸(心)、关(肝)、尺(肾);右手的寸(肺)、关(脾)、尺(命门)。

①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沉脉多见于里证,数脉多见于有热,沉数脉提示有里热之证。因此,左寸脉沉数,多反应心气虚而生火。
②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伏脉多因脉气不得宣通。
③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大虚。细脉多见于气血两虚,及诸虚劳损证;脉象无力指弱脉,弱脉常见于气血不足。因此,右寸细而无力,提示肺气亏虚。
④右关濡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濡脉多见于虚证、湿证;脉象无神提示脏气大虚。因此,右关濡而无神,提示脾气大虚。

如果你还不甚明白,王姑娘结合疾病的症状,继续给你分析:

①心气虚而生火者,可出现夜间不寐,女子月经不调。
②肝家气滞血亏者,可出现肋下疼胀,月经过期,心中发热。
③肺经气分太虚者,可出现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凌晨3点—早晨7点)自汗出。
④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综上所述,秦可卿得的是个什么病呢?张太医的诊断是:“忧思伤脾,肝木太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王姑娘换句话给你说:气血两虚,肝脾不和,思虑伤脾。以致出现月经不调,心烦失眠,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肋下胀痛等症。

对证下药,张太医开了一方:“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具体方药为:

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熟地黄(四钱),当归身(二钱,酒洗),白芍(二钱),炒川芎(一钱半),黄芪(三钱),香附米(二钱),制醋柴胡(八分),怀山药(二钱),炒真阿胶(二钱,蛤粉炒),延胡索(一钱半,酒炒),炙甘草(八分)。
(药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红枣二枚)。

饭一口一口的吃,路一步一步的走。这个药方,王姑娘一层一层的给亲们分解:

①人参,炒白术,云苓,炙甘草,是补气的“四君子汤”。出自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补气方药的老祖宗。别的补气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②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是补血的“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初用于外伤瘀血作痛。后来被收录在《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成为我们今天所用的四物汤,是补血方药的老祖宗。别的补血方剂,都是在本方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③四君子汤+四物汤=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出自薛己的《正体类要》,是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其它气血双补的方剂,都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例如,八珍汤+肉桂、黄芪=十全大补汤。
④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用香附,醋柴胡,延胡索,疏理肝气。
⑤熟地黄,怀山药,炒阿胶补肾阴,以平肝木。
⑥建莲子、大枣为脾之果,做药引,引药补后天之本脾。
⑦其中有的药物,一物而具有多向效用,就不具体去说了。

这个药方中,包含有《黄帝内经》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上等水平的医生治病,治在疾病发生之前;中等水平的医生治病,治在疾病发生之时;下等水平的医生治病,治在疾病发生之后。

仅知道这些干货,是没有用的,具体如何去实现“上医治未病呢”?

医圣张仲景说:“上医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太旺,必然会横逆克制脾土,使脾受病。因此,张太医给秦可卿治病,在本方中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首先切断疾病从肝向脾的传变。

中等水平的医生,他不通晓六经传变,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制化关系,“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样的医生治病,是跟在疾病的屁股后面,追着疾病跑。治病也有疗效,只不过治去治来,总有治不完的病。

水平下三滥的庸医,不知道亲们遇见过没有?王姑娘给你介绍一个:

曾在云南大理的民间,见一位游客请老中医看病。病人诉说:大姨妈没来,并恶心,呕吐。老中医诊断:你这是怀孕了,恭喜你得一贵子呀。
游客惊讶奇异,吐口而出:“我老公外出未归,都一个多月没做爱了,难道在梦中怀了鬼胎?”
事后,王姑娘请教这位老中医:“除了受孕之外,有没有什么病证,也会引起相似的症状呢?”
老中医回答说:“姑娘,老夫治好的女人,比你见过的还多啊。人家男人不在家,趁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去和小白脸睡上一觉,不就怀孕了吗?”
这种辨证论治法,王姑娘没学过,于是再请教:“前辈见多识广,可曾见过这世上有《黄帝内经》这本书?”
老中医左手一捋胡须,作神仙之状,回答说:“这是一本算命很准的书,袁天罡所创,我年轻的时候就学过了。”
王姑娘当场要晕死,就此告别了这位“世外”高人,远去。良医救人一命,庸医谋财害命,想起儒家说:“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言归正传,四君子汤在本方中还有另外一层用意,《难经》中讲:“损其肺者,益其气”。脾土为肺金之母,虚则补其母,秦可卿兼有肺气虚损,治以补脾益气立法。四君子汤+怀山药,还可以“培土生金”。

心生血,肝藏血。秦可卿心火、肝木太过,是阴血亏虚所致的虚证,故又以四物汤+炒阿胶养阴血。阴血足,则虚火自降,肝木自平。

《红楼梦》里说:“女人是水做的”。说的不错,女子以血为本,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女子以肝为先天”。

血虚的具体症状有如:

①肤色、唇色、指甲颜色淡白,或暗黄,没有光泽。
②月经量少,颜色偏淡。
③头发干枯、多分叉,或早白、脱发。
④心烦失眠,心悸,多梦。
⑤常手足麻痹,易抽筋疼痛。
⑥经常头晕眼花,蹲下后起身时较为明显。
⑦便秘。

有多条此等症同在者,为血虚,即是四物汤的适应证。四物汤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及“血证立法”,和“妇女之圣药”等。 调理一切血证是其所长。

气血如影随形,不可分离。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是互为其根,互为其用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医经中说:“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因此,不论是单纯用四物汤补血,还是单纯用四君子汤补气,均有所呆滞,没有气血相生之效。

故而,补血药中必兼用补气药,补气药中必兼用补血药,使气血互生互化,相生如环无端。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就有了这个效用,适应证是气血两虚,具体症状有如:

①眼中无神,睛光晦暗。
②身子骨虚弱,经常感冒。
③面容晦暗,没有光泽。
④肢体软绵无力,动则疲惫不堪。
⑤男子阳痿早泄;女子阴道干涩,性交痛。
⑥女子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颜色淡。
⑦经常手足麻木,皮肤干燥。
⑧头目昏沉,反应迟钝。
⑨指甲颜色淡,没有光泽,月牙减少。
⑩心烦失眠。
⑪舌边尖有齿痕,舌质淡。

有多条此等症同在者,为气血两虚之证。辨证无误,乃可考虑用八珍汤论治。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比如,女子月经中多血块,就是气滞血瘀之象。八珍汤+黄芪、怀山药,气血双补之力强,但行气之力弱。故加入香附,醋柴胡,延胡索,强化行气之力,使郁结在身体里面的气血活起来。

在小说里,电视剧里,不知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节:大夫给人看病开方,总是药方有了,最后还差一味药引难求。那么神奇的“药引”是个什么东西,是用来干啥的呢?

清代医学大家,吴鞠通《医医病书》中说:“药之有引经,如人之不识路径者用向导。”清代名医,尤在泾《医学读书记》中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故用建莲子、大枣为药引,引健脾益气的药归脾经

脾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秦可卿病忧思伤脾,肝木克脾。脾是证结和治法的关键所在,打蛇打七寸,故用药引聚结药力归在此处。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现代我们可以用于:气血两虚,肝脾不和,月经不调,气血郁滞的痛经,乳房胀痛等证。

本方并非女人的专利,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是证,用是方”。紧扣“气血两虚,兼肝脾不和”是使用本方的要点(即是证)。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脾不和”是肝失疏泄,横逆克制脾土,使脾的功能也随之失调的病证。可出现如下症状:

①食欲不振,饮食不化,腹痛腹泻。
②情志抑郁,急躁易怒。
③连连多梦。
④左肋下疼痛,善太息(叹气)。
⑤口苦,咽干,目眩。
⑥乳房胀痛(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等)。
⑦女子月经不调,痛经。

结合以上症状,有利于临证的把握。或许亲们还想知道,用本方给秦可卿治病的结果如何?

张太医对愈后做了判断:“人病到这个地步,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痊愈了。”

结果,秦可卿在春分前因病去世了。医经中说:“百病生于气也”。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思虑太过的女人。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于脾。古人云:“无情之草木难治有情之疾病”,内伤七情在于个人的心性修为,医家治病不治命,求医不如求己。

现代临床上的疑难杂症,大多有七情的因素参与。一个身患重病的人,若病中再掺杂七情内伤,就很难治愈了。秦可卿的病例当引以为戒,愿亲们往后多关注“七情”的致病性。

亲们,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相见之期,当不在远,咱们后会有期。

· 完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