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宝宝》

科目生活数学教学对象智力障碍儿童课时一课时学校石家庄学院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形状的认识”,认识图形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帮助儿童初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智力障碍儿童大多以感性认识为主,与同龄的普通儿童相比,对图形辨认的正确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本节课为认识圆形,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儿童辨别和区分生活中的物体,有助于儿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圆形概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能对圆形进行命名、辨认和发音。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学生提高对圆形命名、辨认和发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发现生活中图形无处不在,感受圆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4、康复目标:学生发展初步的视觉空间能力以及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共五名智力障碍学生,年龄在6-11岁,注意力可维持在10-15分钟,其中两名学生有圆形的概念,言语表达能力较同龄普通儿童低下,可以表达短句和常见词汇,具有一定的仿说能力。可以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找出相同的事物,能够认识基本颜色,对图形辨认的正确率要低于普通儿童。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物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圆圆的,能够辨认圆形。教学难点:能够辨认圆形和发音,找出生活中圆形的物品。五、教学策略与资源准备1. 教法:讲授法 活动法2. 学法:活动法3. 教具准备:形状卡片(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胶带 圆盘 镜子 班级墙六、教学过程导入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圆形的轮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它是谁。睁开眼睛看一看圆形,由此引出主题——圆形宝宝。知识新授一、命名圆形1、学生示范命名:教师出示圆形卡片若干,描述“圆圆的”,出示胶带,在桌子上滚一滚,告知学生“这是圆形”,帮助学生将其感官的特征和名称圆形对应起来。2、学生进行命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不同大小的圆形进行命名:这是圆形或圆形。二、辨认圆形(指一指)1、教师出示圆形和三角形,请学生指认圆形。2、教师出示多个不同形状的卡片,要求学生指认圆形。3、教师出示多个不同形状的实物,要求学生指认圆形。三、发音(说一说)1、教师出示多个不同大小、颜色的圆形卡片,请学生说出圆形的名称。(这是什么形状)2、教师教师出示多个不同的圆形实物,学生说出圆形的名称。复习巩固“找呀找呀找朋友”游戏1、教师示范“找朋友”:教师手持圆形的卡片,在班级教室中寻找圆形,找到后进行发音。“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是圆形。”2、学生参与“找朋友”:教师引导学生手持圆形卡片寻找圆形,边找边哼唱儿歌,找到后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他们一样的,这是什么形状?”小结“今天我们帮助圆形宝宝找到了它的好朋友,它说谢谢小朋友们。我们回到家也可以找一找圆形好吗。那我们就和圆形宝宝说再见吧。”教师总结,表扬学生,下课。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调动多种感觉命名、辨别、发音圆形,但有同学容易对“圆形”和“圆圆的”混淆,尚未建立起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还需要后期加强练习和强化。板书设计形状图片(圆形、长方形、三角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