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知足长乐)
欲望
袁军
一
各地的秋季小升初又报名开学了,却“有人欢喜有人忧”。在学区片上就读的也就心安理得了,择校的家长们却都一个个焦头烂额,心急如焚的在等待孩子们的入学报名的通知;摇上号的家长们喜不自禁,没能摇上号的家长们都度日如年,如坐针毡,这个说快崩溃了,那个说彻夜睡不着觉了……
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们上一所好一点的学校甚至是个名校,这是人们都具有的合情合理的欲望,也是充满希望的梦想。作为家长的都无可厚非,就像莘莘学子们都想考取个清华、北大一样。毕竟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们在蓝天上翱翔,在大海里徜徉!可是,在这种费尽心力的择校热背后却不仅让人又感到有一种深深的悲哀!我不知道这是当今教育的悲哀,还是家长们在择校热的欲望促使下形成的一种普遍的攀比心理?
二
“欲望”一词在中国汉语词典里的语意是:由生物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要求,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种本能。单从人的角度讲便是心理到身体的一种渴望、满足,它是一切动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凡是个人都是会有个美好的欲望的。
正常的欲望就是一种梦想,它是梦和想的结晶,能带给人美好的希望和奋进的动力。能力有限,欲望无边;人生有限,欲海无涯。无奋斗,不青春!这种奋斗就是在这种美好的欲望和梦想的促使下让人有了一种前进的目标方向和追求理想的动力,这种对欲望的追逐能使人心情愉悦,生活幸福,也会使自己的人生始终能够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上自由地行驶,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服务于人民的人。
三
一个人又是很难做到无欲无念、清心寡欲的,很难摒弃追求功名利禄这个弱点,很难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个世界很精彩,让人眼花缭乱,处处充满着诱惑和追逐。欲望无止境!过度的追求无限就会形成贪欲,让人利欲熏心。面对诱惑,谁都会动心,可悲的是好多人在面对这种诱惑下动摇了自己做人的本性和良心,难以做到知足而止,便欲壑难填,乐极生悲,引火上身。
有一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还有一句话叫,“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都是在说人贪心不足或贪得无厌。过分的对欲望的追逐就成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人们都熟知的格林童话里的《渔夫和他的妻子》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渔夫捕捉到了一条比目鱼,这条比目鱼本是大海的王子所变。他请求渔夫放了他,他便可以满足渔夫的任何要求。渔夫答应放了比目鱼并且告诉了妻子,妻子觉得他们有恩于比目鱼,就让渔夫向比目鱼要楼房。有了小楼房后,她又想要大宫殿,有了大宫殿,她又想要当国王,当了国王后,她的野心又在不断地膨胀,又想当上帝,控制日月和一切……比目鱼再也没有答应她的要求,收回了原来赐给她的一切,将她打回了原形。渔夫和他的妻子又住进了破烂不堪的渔舍,变得一无所有。这个故事就告诉人们,做人要知足,不能太贪心,太贪心的结果只会是一无所有。
《菜根谭》中就有这么一句话,“有了千田想万田,当了皇帝想成仙”。人一旦陷入了追逐物欲的陷阱中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只有洗去心中的那种虚妄、放下贪欲,回归到平实的本质,才会看淡世间的一切虚荣。
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说:“生命就像摆钟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欲望得不到不满足时就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时就无聊。”《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心经》中也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哲人先贤和中国古典经书中的道理都是劝世良言,都在告诫人们如何面对得失荣辱,如何面对无尽的欲望和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明朝有一个叫朱载育的人就写下了一首散曲《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在这个散曲里,“欲壑难填”“利欲熏心”这两个词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和体现。
其实,这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轮回,哪能都做到“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人生路上精彩的片段都是暂时的,更多的是平淡自然,胜不骄、败不馁,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仍披荆斩棘,一路向前,终得正果,而不能为了追逐名利,私欲膨胀,成为千古罪人。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战争狂人希特勒梦想征服全世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最终在苏联与盟军的联合攻击下战败,饮弹身亡……
五
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有四句著名的偈语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的一生,匆匆而过,有人活得精彩,有人活得平庸,每个人都各有各的活法,欲望不同,活的境界就不同;有人热衷于名利,有的人却淡泊名利,不受名利的束缚,平淡自然而生。在很多哲人先贤来看,减少欲望,心灵自由,才是真正的幸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警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欲望谁都有,梦想谁都在,不是谁想要的都能如愿以偿。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直挂云帆,失意时不悲伤,得意时不忘形;静对人生起落,笑对人生风雨。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宽它的宽度;虽然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虽然我们不能样样顺利,但是我们可以事事尽力。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飘逸,没有必要去刻意的与其媲美和攀比。
如此,欲望就不会主导我们的人生航向,我们就能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地正确地拿捏住欲望的烈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