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莫高窟的那座“道士塔”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中国的三大石窟之一,太著名了,国人可谓人人皆知。想必多数人也都知道那个发现了莫高窟藏经洞的王道士,也知道王道士把很多莫高窟的珍贵文物廉价卖给外国人的事情,这些珍贵文物的流失可谓是国之痛,民族之痛。

现在莫高窟已经是全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门票要在一周前预定,每天进入莫高窟的游客如潮水一般,大有把莫高窟湮没之势。

在进入莫高窟的路口中间,有一座金色的墓塔矗立,这里是进入莫高窟景区的必经之处,但是,我观察了一会,没有一个人在这里驻足。由此可以肯定,游客中几乎没有人知道墓塔的主人,告诉你,这就是那个王道士的墓塔,大名王圆禄,曾经的莫高窟的大管家。

王道士(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敦煌盗宝第一人(图片来自网络)

这座小小的墓塔,不单单是埋葬着王道士的躯体道士塔,此塔更多承载着的是国家那段屈辱的历史,是一座国耻之塔。

道士塔墓誌

道士塔呈葫芦状,中间镶有一块石刻的墓誌,因很多人拓片,墓誌已经呈黑色,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辨。网络上可以查到墓誌的全文,复制如下:

太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志

民國廿年古七月卅日,爲吾師王法真仙遊之百日,門弟子咸願碑記行略,請命紳耆,衆皆曰:“可。”何幸如之,夫吾師,姓王氏,名圓祿,湖北麻城縣人也,風骨飄然,嘗有出世之想,嗣以麻城連年荒旱,逃之四方,曆盡魔劫,灰心名利。至酒泉,以盛道,道行高潔、稽首受戒、孳孳修煉。迨後,雲遊敦煌,縱覽名勝,登三危之名山,見千佛之古洞。乃慨然曰:“西方極樂世界,其在斯乎?”于是建修太清宮,以爲棲鶴伏龍之所。又複苦口勸募,急力經營,以流水疏通三層洞沙,沙出壁裂壹孔,仿佛有光。破壁,則有小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此光緒廿五年五月廿五日事也。嗚呼!以石室之秘錄,千百年而出現,宜乎?價重連城,名馳中外也。觀其改建三層樓、古漢橋以及補葺大小佛洞,積卅餘年之功果,費廿多萬之募資。佛像於焉莊嚴,洞宇於焉燦爛,神靈有感,人民受福矣。惟五層佛樓規模粗具,尚未觀厥成功。陸前縣長嘉其功德,委為道會司,以褒揚之。今者羽輪雖渺,道范常存,樹木墾田,成績卓著,道家之香火可繼,門徒之修持有資。實足以垂不朽而登道岸矣。夫何必絕食煉形而後謂之飛昇哉。

子 趙明玉

千佛洞太清宮徒 稽首謹誌

孫 方至福

墓誌概要阐述了王道士的一生,其中对于发现藏经洞,保护修复敦煌的佛楼着墨较多,当然总体都是肯定、褒奖之词。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道士塔”的散文,此篇主要历数了清政府的无能和对敦煌文物的保护不力,也指责了王道士的愚昧无知,贪图小钱儿,出卖了国家的珍贵文物,结尾处的感叹是对当时国情的一种无奈的叹息。当然,余秋雨笔下,清政府和王道士无疑都是历史的罪人。大家如有兴趣,可去读一下这篇文章。

网络上还有另一种声音,而且是不止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意见与余秋雨先生相左,主要认为“清政府的无能和不力”是文物大量流失的根源,而对于王道士的批评过于刻薄,且情节与事实不符,他们认为王道士恪尽职守,为保护敦煌倾尽心身之力,发现藏宝洞是偶然,卖文物是不得已而为之,其所得都用于修复大部分的敦煌文物古迹,并未把所得据为己有。简言之,王道士是有功之人,即使有过,也是迫于无奈。

无疑,对王道士的功过是非认识是多元的。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我读过两遍,能感到,这是一个文人对于祖国的灿烂文化遭到破坏和珍贵文物的大量流失表示出的无比愤怒和痛心疾首的感慨,我认为,余先生对于敦煌文物流失责任的分析陈述还是公正的,只是没有对王道士的有功部分加以描述——当然也不能在此篇描述,如果描述,整篇文章就偏离了方向。但余先生是把主要罪责清晰的归咎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上。

借用余秋雨先生“道士塔”中的一段作为结尾:

......

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吁--,车队出发了。

没有走向省城,因为老爷早就说过,没有运费。好吧,那就运到伦敦,运到巴黎,运到彼得堡,运到东京。

......

......但我确实想用这种方式,拦住他们的车队。对视着,站立在沙漠里。他们会说,你们无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个地方,坐下来,比比学问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这么悄悄地运走祖先给我们的遗赠。

......。

(0)

相关推荐

  • 莫高窟前的遐思

    历史已经将20世纪初叶敦煌莫高窟的住持王圆禄定位成一个千古罪人了, 诚然,将今天我们视为国宝级的敦煌文物私自卖给外国人,使祖国敦煌学界人士至今扼腕叹息,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耻辱的一个人,比之今天的一些文 ...

  • 敦煌莫高窟25个佛塔遗址启保护修缮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12 08:46 X 图为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查看施工现场. 吴明 摄 中新网兰州5月11日电 (记者冯志军)记者1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莫高窟佛塔保 ...

  • 藏经洞 · 王道士

    参观完藏经洞,这时才觉得累了,刚才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仰头一会儿低头,还在要在景观面前努力避免跟全国人民合影,真是挺忙活的.不过,我还有个心愿,我想去看看王圆箓,那位王道士.特别是从藏经洞出来后, ...

  • 【江西】罗希正《又见敦煌》指导老师:陈珊

    又见敦煌 文清外国语学校四年级 罗希正 暑假,妈妈带我去了敦煌游玩.我们体验到了诗中所说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王潮歌先生导演的大型舞台剧--&quo ...

  • 莫高窟 · 记忆

    用<猫>里的<memory>为下面的藏经洞配乐,因为这应该是一段可悲可气的故事,不是可泣啊,不过也许既能可气也能可泣.但想来也可以用<焚心以火>,因为想起了中日蜜月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二十五座:北京玉泉山妙高塔

    第二十五座,北京玉泉山妙高塔.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侧山峰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属于砖石建筑结构的"金刚座宝塔". 该塔的整体建筑结构中,共有一座主塔和四座小塔. 中央大塔有双重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二座:福建泉州东西塔

    第十二座,福建泉州东西塔. 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内,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成,也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 该寺庙的规模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四座:陕西西安小雁塔

    第十四座,陕西西安小雁塔. 位于原唐朝长安城的安仁坊,现今为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所以又称为"荐福寺塔". 该塔建于唐中宗李显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五座: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

    第十五座,宁夏银川拜寺口双塔,位于银川市西北约50公里处的贺兰山东麓的拜寺口. 拜寺口,原名"百寺口",因此处曾有多达100余座的庙宇而得名. 拜寺口双塔的建造时间并没有明文记载,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六座:浙江莒溪沉香塔

    第十六座,浙江莒溪沉香塔,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镇莒溪,山青水秀.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古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 人文景观有千年沉香塔.南宋柳氏一门三进士墓及其故居遗址.明末的刘基庙.清乾隆年间的蔚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八座:江苏连云港海清寺塔

    第十八座,江苏连云港海清寺塔.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街道,接近于神话传说中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洞天福地. 该塔又名"阿育王塔",始建于北宋天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十九座:江苏苏州定慧寺双塔

    第十九座,江苏苏州定慧寺双塔. 这对古塔又称罗汉院双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的双塔院内,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是一对佛塔,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 两座塔的"外貌"几乎完全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二十二座:北京白云观真人塔

    第二十二座,北京白云观真人塔. 位于北京白云观内,又称"罗公塔". 白云观坐落在北京市西便门外.它是全国最著名的道教宫观,素有'道教全真第一丛林'之称. 建于雍正三年,即公元172 ...

  •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塔篇」第二十四座:北京颐和园四大部洲塔

    第二十四座,北京颐和园四大部洲塔. 四大部洲塔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进行建造的,也是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一组汉藏建筑群. 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排列在象征世界中心弥勒山的香岩宗印之阁的周围四方向. 并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