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记丨云道与人道
文丨杨德振
闲暇时,约几个朋友去走了一趟广州新近开通的中山纪念堂至白云山的绿道。在繁华闹市中,城市建设部门拆障碍物、搭长桥、建栈道、硬化路面、栽花种草,营造出适合人们行走休闲的绿道,真的是颇费周折,用心良苦;不论上坡阶梯还是转弯弧度,都糅合进去了许多“人道”元素,让人走得赏心悦目,不觉疲劳。这条绿道,不仅要花大量的资金建设,还要设计精巧,匠心独具,做到环境宜人,令人惬意,让市民乐于行走和爱上运动,这颇见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底蕴和城市人伦温度。我觉得这个“绿道”蕴含着深厚浓郁的“以人为本”的“道道”,尤其是建设部门还给它起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云道”,真是名符其实的“人道”,又是实际的“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的体现,折射出的还是一个城市对市民的亲近态度与城市建设理念的重大转变。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仅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不完美的,也是不够的,体现不了真正的以人为本。真正的完美城市,应该是宜商宜居、宜工宜兴、宜土宜洋、宜动宜静、宜雅宜俗的地方,不能全是石屎森林般的高楼大厦和狼牙交错的立交桥浓稠的覆盖在一座城市上,让人喘不过气来,更无逗遛转弯的闲散、自由漫步的空间。这几年,广州各区顺应市民的呼声和愿望,以市民的诉求点为本,打造了许多“云道”,据说,公里数超过了3500公里,真是了不起!实际上就是一种“人道”延伸工程和真心为民的体现,我为之鼓掌喝彩。
在城市治理与管理这件事上,每一个执政者,如果能够心怀人道,心中时时装有老百姓的想法,真正做到利民便民,那城市就没有管不好的事、做不好的事,这才是最大的“良心工程”和最突出执政政绩,比说什么或唱什么“高调”都来的实际又管用。
说到“人道”,广州先前建设的一些市政工程就有些“瑕疵”和不足,确切地讲,不够“人道”。例如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工程,数一数多少条地铁线上的站点里设有一个应急厕所的?少之又少,这就是“不人道”的例证。在地铁三号线上的广州火车站点,我曾目睹了一个60多岁的老人出现“三急”,正急时,差一点就给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跪下了,求“方便”一下。地铁工作人员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
古人说“人有三急”,均犹如火烧眉毛,每个人可能都有类似经历;当时,只见这个老人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按住屁股后面,老人说了半天,地铁工作人员还是说“站里真没有厕所”,要去厕所,得赶快出站去火车站售票处旁边的公厕里……这个站点到那个公厕大概有三、四百米之遥,又要出站上楼梯,老人如何忍得住?只见他脸色苍白,手脚发抖,我一见可能要出大问题,叫他“不要多说,赶紧去”,扶着他直接上到地面,一路慢跑,又经过火车站大广场,此时老人已气喘吁吁,额头上起了一层涔涔细汗,口中唠叨不停,叫苦不迭,屁股后面已有粪便顺着裤腿渗出流下;还未到公厕,老人就“一泻千里”了,弄得我的裤脚、鞋子上全是粪便;偏偏该公厕男厕又在二楼,我艰难的扶着他上楼,我们均一身臭气,连环卫工人都捂着鼻子躲开了......老人虽尴尬万分,如厕时还不忘感谢连连,我无言以对,草草洗了一下,仓皇走了。
一路上,我却在想,将心比心,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可能碰到这样“火烧眉毛”的事,“方便”的事不是一个小概率的小事,而是大概率的大事,轻视疏忽不得,“人不人道”尽显其中,尽见端倪。尤其是在人流量大的地铁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觉得应尽快加装应急便池才行,哪怕是预备一个简单的马桶,以应万急之需,起码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体现。当然,如果是全地铁所有站点都能够及时补上这块“短板”,也不失为一种亡羊补牢而极好的便民措施,隔一、二个站点设置一个“应急公厕”也未尝不可;广大市民可能同我一样,热切期待。这次好在老人无大恙,还算万幸!假如老人“憋死”或晕倒,该谁负主要责任呢?!看来,在一些便民利民的小事上,更可见服务者的大情怀和远见卓识。
绿道里有绿色,“云道”里藏“人道”。由“云道”想到“人道”,概念虽不同,内蕴的理念和价值却很接近。如果我们做每件事都能“存人道”、“施人道”,推己及人,都像建“云道”那样以人为本,凸现人道精神,那搞起各项市政工程就会像建“云道”那样,受到百姓衷心拥戴和欢心接纳的,这样,类似上面“如厕”的窘境和难堪也就不会发生了。
2020年11月14日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