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来了梅兰芳——报纸里的春节(1953·中)

1952年春节期间

天津来了马连良、张君秋

二人演绎《霸王别姬》

马连良反串楚霸王

观众难得一见

详见公众号《何处不相逢》

一年后的1953年春节

梅兰芳来了

在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

义演15场

场场满座

-1-

在此之前

京剧大家来津演出

首选中国大戏院

梅兰芳此次来津

是受“一宫”特邀

专程为工人演出

1953年2月14日(春节)天津日报

天津“一宫”

也是全国第一个工人文化宫

三年前的

1950年元旦

即已建成开放

“一宫”建成开放时

距天津解放不足一年

距新中国成立

仅仅三个月

天津第一工人文化宫(网图)

天津“一宫”旧址

是意租界的回力球场

回力球场1934年建成

旧时出入皆达官贵人

赌博狂舞娱乐消遣

图片选自网络

1949年天津解放

主政者学习苏联做法

拨款三千万(旧币)

新币三千元

改造回力球场

建立工人文化俱乐部

(后称第一工人文化宫)

1952年

政府再次拨款

改造一宫大剧场

-2-

1953年春节前夕

一宫大剧场改建落成

特邀梅兰芳剧团

来为工人演出

选自《昊摄影》

梅兰芳先生义演

其他演员只收演出费

票价分为五等

最高旧币一万五千元

最低三千元

新币一元五角至三角

1953年2月14日(春节)天津日报

天津“一宫”

特别明确了售票办法

个人凭工会会员证

每人限购两张

基层工会团体购票

限购50张

机关干部、军人、公安人员

须持单位证明

限购10张

1953年2月14日天津日报

-3-

梅兰芳率梅剧团

正月初五

(2月18日)

首演《贵妃醉酒》

接下来的戏码是

《奇双会》《霸王别姬》

《凤还巢》《宇宙锋》

 《西施》《金山寺·断桥亭》

梅剧团原计划公演10天

另有一天

专场慰问抗美援朝伤病员

全部演出至正月十五

(2月28日)结束

《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网图)

但演出期间

每次开票当天即罄

梅兰芳剧团又加演四天

最后两天的演出

售楼处不再售票

全部直接售予偏远大厂

梅剧团此次在津演出

于正月十九

(3月4日)全部结束

梅兰芳编演《霸王别姬》(网图)

第二天的天津日报

刊出梅兰芳的署名文章

《告别天津市工人同志》

1953年3月5日天津日报

文中说:

“我这次来

工人第一文化宫演出

由于工人同志们的

热爱、鼓励

使我忘记了疲劳

我的嗓音

比去年长了一个调门

当我在表演时

唱到一个高音的腔调

或者做出一个

比较深刻的表演身段

观众一定很正确地

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剧情紧张的时候

台下是肃静无声的细心领略”

……

梅兰芳《金山寺·断桥亭》(网图)

“我接到许多工人同志来信

有一封信上这样说

'我们能够看到你的表演

要感激共产党和毛主席!

我们真的翻了身

今后我们保证

以更高的工作热情

完成五年国家建设计划的

巨大任务

来答覆

你为我们演出的好意'

又一封信说:

'请你表演一些

对于宣传婚姻法有意义的戏

如宇宙锋、穆柯寨

破洪州、金山寺……'

我们演出了宇宙锋、金山寺

来答覆他们”

……

梅兰芳《宇宙锋》(网图)

可惜这短短十几天中

只有四万多位工人同志

得到了座位

还有大部分

没有看到我的表演

而我就要离开你们了

这是非常感到遗憾的事

我向你们道歉

将来有机会再见面吧'

今日“一宫”(取自百度地图)

-4-

这次已是天津解放后

梅兰芳第三次来津演出

前两次演出时间

都是当年秋季

演出地点是中国大戏院

今日中国大戏院

1949年

梅剧团演出票价是

最高三千四百元

最低一千一百元(旧币)

新币三角四分

至一角一分

1950年

梅剧团与东北名生唐韵笙

联合在津演出

票价最初是

最高一万六千元

最低六千元(旧币)

新币一元六角

至六角

三天后票价提升至

最高旧币二万元

最低五千元

新币两元

至五角

那两次的演期

1949年是27天

1950年是41天

基本是

当天演出当天售票

-5-

1949年那次来津

梅兰芳的一个观点

曾引来一场风波

那年梅剧团在津首场演出

是10月31日

据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回忆

当时他刚刚就任

天津进步日报记者

得知梅兰芳先生来津

便于11月2日登门采访

天津大公报

1949年改组为进步日报(网图)

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

文艺界热议旧剧改革

梅先生提出一个观点

“移步”而不“换形”

意思是旧剧改革

先从内容入手

表演形式的革新应慎重

“京剧的思想改革和技术改革

最好不必混为一谈”

梅兰芳(网图)

11月3日

这篇采访记发表

在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

一些重量级人物

纷纷撰写文章

准备公开批驳梅兰芳

-6-

那位采访记者

后来撰文回忆

当时中央宣传口

一位负责同志

考虑到梅先生的身份及影响

便将批驳梅兰芳的文章

转送天津市委

并委托天津

妥善处理此事

梅兰芳编演《贵妃醉酒》(网图)

梅兰芳这次来津

原计划演出10天

因为这场风波

演出一直持续了27天

于11月26日结束

1949年11月25日天津日报

11月27日

天津有关方面

组织了一次旧剧改革座谈会

天津文化名流应邀参加

当然还有

一直等候的梅兰芳

梅兰芳(网图)

座谈会上

天津剧协负责人何迟

首先发言

介绍天津解放九个月来

旧剧改革概况

-6-

梅兰芳第二个发言

他首先接着何迟的话题说

现在最困难的问题

是剧本的缺乏

他提出两条

一是广泛鼓励创作新剧本

二是抓紧整理旧剧本

梅兰芳编演《凤还巢》(网图)

接下来

梅兰芳把话题转向

戏剧的内容与形式

梅兰芳说:

“我在来天津之初

曾发表过“移步而不换形”意见

后来和阿英、田汉、阿甲

马少波诸先生研究的结果

觉得我那意见是不对的

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

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内容决定形式

'移步必然换形’

1949年11月30日天津日报

梅兰芳接着说:

“譬如唱腔、身段

与内心情感的一致

内心情感和人物性格的一致

人物性格与阶级关系的一致

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现出

戏剧的主题思想

我所讲的'一致’

是合理的意思

并不是说

一种内容只许一种形式

一种手法来表现

这是我最近学习的一个进步

梅兰芳1959年编演《穆桂英挂帅》(网图)

-7-

接下来发言的

还有南开大学教授华粹深

天津文化局局长阿英

天津日报副刊主编方纪

演员言慧珠、富少舫等

那个进步日报记者

受命撰写座谈会纪实

全文五千四百余字

如实记录每个人的发言

座谈会纪实题目为

“向旧剧改革前途迈进

——记梅兰芳离津前夕

津市戏剧工作者协会

邀集的旧剧座谈会”

11月30日

进步日报和天津日报

全文刊发

1949年11月30日天津日报

座谈会后

梅兰芳离津返沪

------

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让你的朋友也能看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