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祯换内阁如走马灯

崇祯上台时,时局已然艰难的无以复加,而且可以说是五千年来小冰河时期最严重的历史阶段,有句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但历史却没有留给他足够的时间。
今天说一下崇祯年间滥换大臣的事情。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晋、熊明遇革职查办。”
上面这句话大家应该或多或少的都听过,出自谁呢?应该是金庸的《袁崇焕评传》中。
说真的,查教授跟阎教授比起来,写小说阎教授是稳输,论历史呢,这俩也就半斤八两,谁也别说谁。上面这段话查教授把杨嗣昌的死都归咎于崇祯让我感到很无奈,所以就查了一下,这个屡换大臣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所谓的五十个大学士,说法出于《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其中原话:
  “庄烈帝在位仅十七年,辅相至五十余人。其克保令名者,数人而已,若标等是也.基命能推毂旧辅以定危难,震孟以风节显,德璟谙悉旧章。以陆喜之论薛莹者观之,所谓侃然体国,执正不惧,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乎。至于扶危定倾,殆非易言也。”
十四个兵部尚书的说法则是出于《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帝在位十七年间,易中枢十四人,皆不久获罪。凤翼善温体仁,独居位五载。”
我强调一下,不看事实只论数字,就是耍流氓。
查教授当年痛批我们造园子蛋,说我们不穿裤子也要去搞这个,“请问几枚袖珍园子蛋,有何用处? ”其眼光很差。
还有写《鹿鼎记》把反清复明低俗化,而后被电影引申为抢钱抢女人, 其格局很差。
现在看来,其历史也很差。
先说内阁:
崇祯刚即位的时候,四位内阁大臣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都是魏忠贤的人。但崇祯不能马上换血,因为国家大事全靠他们在打理,所以只能慢慢来,第一步增加人手,当年就新增加了六位。原内阁首辅黄立极退休,所以此时内阁为九人。
注意,此时选上来的人,很明显只是权宜之计,崇祯对他们能力和为人都是不了解的。
而后,施凤来、张瑞图连连受到弹劾,辞职而去,而新被推选入阁的来宗道、杨景辰二人本就是魏忠贤时期以拍马奉承、逢迎讨好闻名的卑污小人,在言官们不断弹劾,仅仅半年左右,就被罢免。(这个杨景辰就是魏忠贤下令修纂的《三朝要典》的副总裁)
在剩下的五人,也并非良人。如周道登是典型的滥竽充数,昏聩无能的代表。一次崇祯问他“宰相须用读书人,当作何解”,结果他回答不出来,呆了半晌说“容臣等到阁中查明回奏”。这时崇祯已经颇为不满,接着又微笑的问他“近来诸臣奏内多有'情面’二字,何谓情面?”结果此人还是答不上来,但又不好意思再说“查明回奏”,只得把情面二字颠倒,“情面者面情之谓也”。这样的家伙你说应该什么下场呢,在这个位置合格吗?
再一个刘鸿训,也是个沽名钓誉,徒有虚名,实则品行不端之徒。
此人上任后以反魏急先锋的面目出现,明史中说他“毅然主持,斥 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孙之獬、阮大铖、徐绍吉、张讷、李蕃、贾继春、霍维华等,人情大快”。然而这么一个表面道貌岸然的人,实则不过是一个贪污受贿的卑污之徒。
《晚明史》中说“崇祯元年九月发生惠安伯张庆臻贿赂刘鸿训涂改敕书事件。按照旧例,总督京营者,不得兼辖巡捕军。而张庆臻的任命敕书上,总督京营之外,擅自增改'兼辖捕营’四字”p816-817,崇祯皇帝追查之下,御史刘玉言说了实话,是张庆臻贿赂刘鸿训,才能修改敕书。“阅兵部揭有鸿训批西司房语,佳璧亦供受鸿训指”,证据确凿,经过部院会勘,“明年正月,吏部尚书王永光等言:'鸿训、庆臻罪无可辞’。”刘鸿训最终被谪戍代州。
说白了,又是一件崇祯亲自过问才定了的案子,那么请问刘鸿训此人应不应该被罢免?
另外还有李国普早就申请辞职,崇祯挽留不住,于崇祯元年五月“得请归里”。于是原先内阁定下的九人已去七人。平心而论,崇祯并没有丝毫可以指责的地方。
上面《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引用说 崇祯换了五十个大学士的原话“基命能推毂旧辅...观之,所谓侃然体国,执正不惧,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乎。至于扶危定倾,殆非易言也。 ”
意思说成基命、文震孟、蒋德璟“执正不惧,斟酌时宜”,但如果要“扶危定倾”,那这些人是办不到的。
而崇祯需要的,是能够“扶危定倾”的人才 !而内阁中人,大多连“时献微益”都做不到 。而对于能办实事的官员,崇祯是有深厚感情的,如温体仁、徐光启、杨嗣昌,方岳贡等 ,温体仁因当年明月的书被扭曲,实际有待商榷。
最后,崇祯已逐渐接触到一些当时文官集团中最有才干的人了,比如方岳贡,方以智,新生的一代更有头脑更有实际才干思想更敏锐的士大夫群体也已经成长起来,接近成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等。只可惜时局已经没有给他更多的时间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