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帮主    乐 | 齐豫

夜读日思  |  第707篇原创作品

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家室,自己的原生家庭影响。殊不知,那些打破了阶级桎梏的人,做对了一件事:见世面。什么是见过世面呢?就是了解这世界,感悟这个世界,打破自己思维的牢笼,建立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见过,还不够,你要做出改变,构建全新的价值观,不断修正自己的为人处世,改变那些深藏在内心的自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其实,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深悟四个哲理,活出了难以言说的高级感。

1

不用自己的尺子衡量别人
曾经,在知乎上有人问:有哪些看似聪明,实则很傻的行为?
出人意料的,最高赞的答案只有四个字:好为人师。
曾经很多人都犯过这个错误。有些领导,有些大V,有些自以为是的人,都爱这么干。他们喜欢用自己的三观来要求整个世界,喜欢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评判别人,而且,不容许别人反驳。
吃饭的时间,大家在讨论最近超震撼的电影、大火的电视剧,这种人突然来一句:看电影的,都能装,看电视剧的,都是闲得发慌。
别人半夜不睡觉,在双十一花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网购挑选自己心仪的好物,他们当啷来一句:真是有钱烧得慌。别人,瞬间石化。
别人喜欢学习,喜欢充电,在网上买课听课,他们却说:交智商税;
别人在朋友圈发一些对生活的感慨,或者记录自己加班的瞬间纪念一下,他们来评论:负能量太多,价值观不对;显摆,矫情。
这些还不算最过分的,还有更甚者,总是试图说服别人,改变别人,强加给别人。亚圣孟子早就讲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是毛病,得改。
反过来看,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从来不这么干。
什么叫真正见过世面?就是不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去规矩别人,学会尊重,接纳不同。你可以去影响别人,潜移默化,但是别用你的生硬。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圆,你会的就是圆里的那些,你的圆越大,你就知道自己不懂的越多,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懂,自己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都是无知的,所以从来不随便指点别人。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见天地,见众生,他们认为世界很大,活法很多,谁也没有义务必须要按照你的那一套标准行事,人生,不可复制。
看《摘编》,看《纲要》,你也会懂得“和而不同”不但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也适用于国与国之间,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尊重不同是一种境界。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国家,也从来都不寻求所有东西都一致,比如纸老虎美帝国,总是用他的普世原则要求每一个对他有威胁的国家,招致国国愤恨。大而小之,我们每个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理解别人的活法,尊重别人的行事风格,也是最高级的涵养和境界。
2
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蒋勋的《此时众生》是一本唯美的散文集。读蒋勋的文字,也犹如看一幅画、听一首歌,让人心静,也引人思考生命的本真。蒋勋笔下的花还是一样的花,城市还是差不多的城市,日子也还是差不多的日子,不同的是,也许我们欠缺的是如同蒋勋一样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更多的美的思考、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所以,读蒋勋的书,有意的放慢了节奏,慢慢读来,慢慢品味,不舍得读完。他的文字让我们懂得: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好友兼领导评价一个90后的选调生,认为她不卑不亢,成熟,我问他从哪些方面能看出来?他说:
你看她从不怯场,面对复杂、繁重的任务的时候,总是条理清晰,不急躁、不邀功。面对领导的时候,是平静的,沉静的,不刻意讨好,也不傲气,显示出难得的不卑不亢。
是啊,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很难得,同样,也是做人的至高境界。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不卑不亢呢?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会做到见过世面后的体面。就是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不低声下气,在比自己差的人面前不傲慢自大。说的容易,做到很难。
你去体会,那些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对这个复杂的世界熟稔于胸,面对千沟万壑,仿若小小棋局,所以用脚步丈量这个世界的时候,自有一份从容、笃定,他们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踏实感,能化繁为简,也有准确的判断力,行动起来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而且,就算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也会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平和接纳,理性处理。
你再感觉一下,而那些没见过多大世面的人呢,不自觉地,会狭促,会怯懦,会不知所措,会一步步走错,更甚者,越错越远。
一个是在明媚春光里阔步前行,一个是在雪夜黑暗里如履薄冰。眼瞎可见,他们的未来的人生走向,是迥异的,更是天差地别的。

3

能享受阳光,也能扛住风雨
小时候,母亲淘到一本书《我的前半生》,作者是末代皇帝溥仪,了解到很多那个时代的历史,后来,听过一个流传较广的故事,说给你听。
话说,这个故事和王国维有关。很多人知道,国学大师王国维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溥仪对他非常敬重,这不必说。而王国维呢,他对古董比较有研究,自以为很了不得。有一天,他邀请溥仪到家中做客,给溥仪展示了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
展示过程中,溥仪并没有多大兴趣,随手翻翻看看。不经意随手指了几个古董物件说,“国维老师,这些东西肯定是假的”。王国维还不服气呢,找来了同行大家帮忙鉴别,当然,不是王刚拿着护宝锤的画面。结果呢,这几件古玩真的是赝品,一个都不差。
大师王国维瞬间就感慨万千,溥仪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高,实在是令人敬佩呀。谁知,溥仪却说:
我也不太懂你们那些个鉴别的方法、技术,我就是看你那几件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个不太一样罢了。
轻描谈写之间,真正见过世面的内涵就自然流露出来了。其实,所谓的见识,很多时候是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见过的世面越多,越有分辨力。
比较丧的是,世面和眼界,从来不在表面上,而在骨子里。有的人,出生时候,就自带光环,你,也许需要三四十年,才能看到人家的尾灯。
溥仪的后半生,生活颠沛流离,经过改造,才慢慢的适应了这个社会,但是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他都能用丰富而坚定的内心安顿自己。
有机会,你也看看溥仪的这本《我的前半生》,研读以后,你会发现,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亦能接受最坏的,会讲究,也能将就,不管多难,依旧满怀希望。
4
见天地,而后见自己
深有感触,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学同学从小在农村长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离家二十里的小镇。弟弟和妹妹都没有读大学,他自己呢,复读了两次,才考上我的大学,成为同学。
在大学,他及时调整自己,帮同学到车站买车票,为自考的同学、双学位的同学做小纸条,给同学们排版打印论文,让同学们都成为自己的朋友,还挖下了大学第一桶金,虽然不多,但是却挖开了他通向这个世界的通道。
工作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城市,他的各种进步,我看在眼里,震撼于心,他用后天的感悟和行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和他交往的人,无不喜欢他的真诚、成熟和义气,慢慢的,他成为自己所在系统最年轻的副行长、行长,同事把他当做哥们,下属把他当做领袖,领导把他引为知己,就连那些和他有过交集的人,都不自觉的为他搭桥铺路。你看,他用自己后天的见识改变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影响,成为一个进步神速的摆脱自卑和怯懦的人,成为一个我们世俗意义里的成功人士,现在,他走到了雪域高原,继续坚实实现着自己的梦想,这样的朋友,值得,从他身上,你会感觉到那种别样的光芒。
杨绛先生说过:
人就要活出自己的样子,能够爱自己所爱,恨自己所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决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人生是一种历练和成长。你若不曾见过天地,你何曾知道自己的渺小;你若不曾见过众生,你何曾知道生命的多彩;你若不见自己,你何曾知道人生的终极意义。
常常感叹,自己只曾读破万卷书,未曾行过万里路,其实,行万里路,不是说要去多远的地方,拍拍照片,浮光掠影,换个心情,发个朋友圈,而是通过看世界,看众生,从而领悟生活,看到自己,顿悟人生。
你要懂,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更宽容;
你要懂,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更谦卑;
你要懂,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更加豁达。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才知道自己怎么活最舒服、最体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生活,也能时刻保持微笑、镇定、从容、取舍。
你的眼界,决定你能看到的风景;你的境界,决定你能领悟的人生。
一个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以梦为马,以初心为荣,因为经历和感悟而变得从容、通透和睿智。
人的一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0)

相关推荐

  • 见天地,见众生,更是为了见自己

    作家毕淑敏说过:因为见过世界的广阔,你就会知道自己的渺小. 说到世界之广阔,我十分欣赏的一个人就是--小芸豆.用大冰的话说:这是一个五毒俱全的姑娘.独立的价值观.独立的思辨能力.独立的生活方式.独立的 ...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从来不炫耀

    什么是真正的见过世面? 网上有这样一个回答:"见识过很多东西或者经历过很多事情,这种见过世面的人身上必定有的一个特性就是从容不迫. 即会讲究,能将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见世面就 ...

  • 《人生感悟荟萃:人的一生就是从孤单走向孤单靠自己的过程》

    人的一生就是从无知走向懂得,从胆小走向勇敢,从孤单走向孤单的一个漫长过程. 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张白纸,往后的每一步路,都在这张纸上留下不同的足迹. 最无知的小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在时间的催促 ...

  • 通明禅语丨人的一生,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我佛慈悲 如果把生命的过程当作是一种修行的话,在见自己和见天地之后,再去见众生就是一种慈悲的觉悟.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自己,就是要自知,要懂得自省.大道至简,最重要的是本心,认清自己需要安静, ...

  • 人生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将一个人唤醒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功德!         你自己醒来是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 时时牢记着,今生,是我在红尘的最后一生!再来时,我必脚踏莲花, 乘愿而来.来时凡夫,回时必己超凡入圣! 01 ...

  • 用匠人精神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匠人精神>. 纪伯伦说: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 ...

  • 读书三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书籍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是屹立在历史洪流中的灯塔,指引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去认识人类自身.认识大自然,从而推动人类的整体进步. 然而,进步到现在,不知怎么了,人类很少读书了,读书时只追求快速.简洁.是 ...

  • 洞见人生三境界: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

    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事情似乎很多. 少时读书,长大赚钱,老了为儿孙忙活. 一次又一次的追逐,我们或许曾赢过,可有时蓦然回首,总觉得内心空空的. 人总要经历过风雨才能明白:生命的丰盈与求得的名利无关,那种 ...

  • 人生最好的心境:见天地,见自己,见众生

    别人的帮助.扶持.赞誉是增上缘,我们要珍惜:别人的排挤.打击.陷害是逆增上缘,我们要把它当作一种修行.其实如果有一颗修行的心,生活中便无处不是修行,甚至与人吵架也可以成为一种修行.   倘若与他人起了 ...

  • 格局源于阅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这句话颇具哲理性,多用来形容人生的三个阶段或三重境界. *见自己,就是说要了解自己,弄清自己的长短优缺.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见自己&quo ...

  • 人生三层楼: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是人生的三种境界修为,也是人生的三层楼. 此话出自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的一句话:"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见过自己,也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