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吉林围场每年都会猎到黑熊,可是吃熊肉时,却有个异常现象

清朝时期,吉林围场每年都会举行围猎活动,在猎捕到的动物之中,时常会有被猎杀的黑熊。不过有趣的是,每当官兵在吃熊肉的时候,身体都会产生一个异常的现象,令一些没尝过熊肉滋味的人很难理解。这种异常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我国珍稀动物名单中,黑熊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体型硕大且外貌憨态可掬,在动物园和马戏团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但您可能并不知道,其实黑熊看似憨厚无比,其实是非常凶猛的大型食肉类动物,尤其是野外生存的黑熊,更是野性难驯,一旦暴怒起来,其破坏力尤为惊人。

清朝时期,生态环境良好,当时人们的观念中也没有与动物和平相处的概念,自然而然的,野外动植物也不会被列入保护动物名单,相反,不仅民间猎户会猎杀动物,就连清朝的皇亲国戚也有捕猎的习惯,康熙皇帝甚至还以射死过老虎为荣。黑熊多生存于我国东北地区,它们体型硕大且馋嘴,经常会结伴下山偷吃农民的庄稼,人熊之间的矛盾便愈发激化,不是黑熊伤人的事件传出,但猎户捕杀了数只黑熊。

自从清军入关统一全国后,八旗兵便迅速被安逸的生活腐化,旗人不会拉弓骑马者比比皆是。康熙皇帝为保持满洲八旗的战斗力,让军队保持尚武传统,便先后设立了南苑围场与木兰围场。在此之后,清廷历代统治者也开始在所谓的龙兴之地,也就是我国现今东北三省地区,先后设立了盛京围场、吉林围场、黑龙江围场,以大规模狩猎的方式,专门用来训练军队形成出色的战斗力。

吉林围场是三座围场中最大的一座,该围场除供皇帝巡幸时举行临时的行围外,每年都要举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行围。吉林围场终日都有八旗军在操练,一方面是保持绝对的战斗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多打一些野味改善生活。

每年的十月份左右,就到了大围的时节,此时吉林将军会率将军衙门、副都统衙门及前锋、管围、领围、虎枪营、官庄等官员,率兵千余名,举行盛大的操练仪式。千名官兵围成一个大圈,将所有的猎物驱赶至圈内,此时的虎、豹、熊、獐、狐、鹿、兔、野鸡等物都会惊慌失措地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猎物都被射杀后,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会进行验收,从中选出上好的贡鲜进献朝廷,其余猎物全部由将军自行处置。

黑熊并不是容易被猎杀的动物,一旦猎得,便需要将上好的熊皮、熊胆与熊掌献给朝廷,其它的部位则会诸多官兵分食。官兵们虽然整日围捕猎物,但大部分猎物都是野鸡与野兔之类的小型野生动物,面对狼多肉少的局面,每个人都无法大快朵颐。可黑熊却不同,它体型巨大且肉质肥厚,足够官兵们尽情享用一次。黑熊肉与其他动物的肉存在明显不同,黑熊肉最大的特点就是腥臭味强烈,这可能与其长期食用肉类有关。

对付肉类腥臭,官兵们自有办法,在煮熊肉之前,往往会将熊肉切成小块,并用冷水对其进行多次浸泡,直至其中的熊血彻底干净之后才会下锅。接着,需要在锅中加入陈皮、大料、花椒、桂皮、姜片等调料,以浓郁的香气驱除异味,如此才能入口食用。值得一提的是,熊肉无论是煎炒烹炸,都不需要用到油,因为熊肉本身存在大量的脂肪,遇热就会自动融化,所以会给人一种油腻的感觉。

什么季节的熊肉最好吃?按照旗人官兵的说法是,只有冬天的熊肉才最好吃,因为冬季天气寒冷,黑熊需要进行冬眠,故此会猛吃猛喝囤积脂肪,熊肉的肥瘦适中,吃起来非常可口。相反,到了春季时,黑熊已经消耗完毕大量脂肪,其肉质会大幅度降低,最终味道如同是咀嚼了木头渣子一样。

当然,熊肉可不是人人都适宜食用的,其肉油性太大,食用过多就会导致消化不良继而腹泻。即使有些人吃了肥肥的熊肉没有闹肚子,也会感觉到皮肤毛孔之间会渗出油脂,使人全身都会油腻腻,这种人体“冒油”的现象,只能靠着洗热水澡进行简单的清理,这也是没吃过熊肉之人不能理解的地方。

清朝灭亡之后,各类皇家围场也相继消失,加之人类的文明程度大幅度增加,狩猎行为也大大减少,野生黑熊得到了大力的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正在完美构建之中。
参考资料:《围猎》 曹保明著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