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胃病九个寒”,驱赶体内的胃寒,学会几个小方法【一点资讯】

胃寒,在中医里一般是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导致的阴寒凝滞胃腑的一类疾病。

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其实说的是大部分的胃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有胃寒的情况。

接下来,将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寒的原因、症状以及调理方法,以供朋友们参考!

胃寒是怎么引起的?

胃寒,从虚实的角度,其实可以分为两种:

  • 实寒:寒邪客胃,多由于外感寒邪,腹部受凉,过食生冷所致,大多起病较急,胃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重,伴有头疼发热、呕吐泄泻等症状。

  • 虚寒:脾胃虚寒,多由于饮食不规律,劳累过度,或脾气虚等所致,临床常有嗳气,四肢发凉、腹胀腹泻、精神倦怠、四肢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泛吐清水等症状。

胃寒,临床上舌苔常表现出淡白舌,脉象是迟脉或者是缓弱的脉象。

现代医学,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常见疾病多会有脾胃虚寒的部分症状, 其中,胃寒的症状占其主要的一部分。

胃寒的症状与用药

前面已经说过,胃寒分为实寒跟虚寒,因为病因不同,这两种胃寒所对应的临床表现跟治疗方法亦有所不同。

1,胃的实寒证:多因外感寒邪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胃痛暴作,疼痛拒按,上吐下泻,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者喜热饮,消化不良。

治疗原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为主

常用中成药:良附丸、霍香正气软胶囊、香苏散合良附丸等

2,胃的虚寒证:多因脾胃阳气虚衰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或者口泛清水,胃中漉漉有水声。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疗原则:温中补虚散寒为主

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等

想要区分胃虚寒与胃实寒,可以看疼痛的症状:

  • 虚寒主要胃冷痛,吃了饭或者热食后可以缓解,易吐清水或吐有不消化食物。

  • 实寒主要是胃的疼痛急剧,遇到寒冷加重,胃寒呕吐(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谷致的呕吐,见《症因脉治.呕吐论》)呕吐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胃寒怎么调理?

1,饮食上,避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

胃寒的人,不论是实寒还是虚寒,大多有肚子冷痛的情况,需要避免生冷冰凉、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容易消化的粥、汤等温暖的食物。饮食上还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戒烟酒。

冬天吃羊肉、黄鳝等,平日适当喝点胡椒猪肚汤,生姜水。也可以配合食疗方进行调理,比如干姜枣芪羊肉、白酒烧鸡蛋、茴香狗肉汤等等。

2,生活方式方面,要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胃寒的人,要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等等,多排汗,驱除体内的寒气,同时外出注意保暖,特别是肚脐周围及腹部的保暖,日常胃部疼痛时可以热敷胃部。

3,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物

胃寒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区分实寒及虚寒,同时根据个人的症状及体质,合理选择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温胃散寒的药物。

服用中药的同时还可以配合艾灸理疗法,温和灸疗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两侧胃俞穴,每日1次,一般5天为一疗程。

小结:

从中医角度,胃寒分为实寒跟虚寒,两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各有不同,患者最好在医生的辩证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用药治疗。

但是对于胃寒的人来说,平日都可以进行饮食、运动等综合调理,温养脾胃,驱散胃寒。如果胃痛比较厉害,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