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在深山的徽式古村落大余湾
在大余湾景区游客中心验证身份证即可入内了,因为我提前在网上预约了免费门票。
刚进村就看到一张白纸上打印着绝活表演、斗鸡表演、木偶戏等的表演时间,这里又有表演场地的路标,但后来我逛遍了全村也未看到有这些表演的迹象;不过也谈不上多大的遗憾,因为我本来就不是冲着这些来的。
2020年11月8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
继续逛大余湾,老宅虽陈旧,仍可看出昔年的气势。古宅均用大块大块裁打得方方正正的条石砌成,石面上琢有细致入微的滴水线。硬山顶、翘檐、檐额彩绘、天井、承水池等,一切都古色古香。连先祖余秀三的墓和余氏族谱都保存下来。
大余湾与婺源的确一脉相承。这个湾子的先人系余姓大户,最早是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诏令赣湖大移民时,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西婺源、德兴一带迁徙到如今的木兰川,在余氏宗谱上有明确的记载。当初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是因为认定这个湾子是一块极为罕见的“风水宝地”。
村子始建于明初,主体为民国初年修建、少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余湾人砌筑的宅院,在形式和格局、用材与技术上,体现出极为完整的安居构想:“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这排略显破败的房子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德记花园,和厦门鼓浪屿、汕头等地的景点同名,很纳闷既无花又无园何以能称花园?后来才知道一是这里出了两位在上海工作的专家学者,需要美化出生地;二是这里有一棵古桂花树,多年来枝繁叶茂,芳香扑鼻,堪称一绝。
大余湾的房屋有两叠或三叠马头墙,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风格。
从德记花园旁边的路可以登上山寨,不过我单身一人,走到亭子处就折返了。
大余湾从建村起,总体上称得上民风淳朴,或耕读传家,或诚信经商,但也有很多不良现象,比如开赌场。而且不仅仅是赌博,还有很多玩物丧志,害人不浅的玩法,容我下篇再叙。
2020年11月8日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双泉村大余湾
大余湾占地面积不大,我在闲逛时思考了一个问题:大余湾的徽式民居完全由砖石砌成,比同时期鄂东民居质量好,因为鄂东很多乡村在改革开放前仍存在大量土房,说明大余湾居民经济条件高于这一带平均水平,甚至从房屋内部装潢、占地规模等方面足以说明主人当年的殷实富有。
那么钱从何来?不太可能是靠在黄陂本地勤耕致富,这里地处山区,多山少川,土壤并不肥沃,物产并不丰饶;同时地理位置也不在通邑大道,地处僻壤,不可能坐地经商。
所以我猜测当年从江西迁往湖北时的余家先祖就是富有人家,有财力在黄陂山区的风水宝地修建起家乡风格的房屋,一解思乡之苦;房产置好后老人儿童等留守村落,青壮年农忙时耕种,农闲时经商,毕竟这里离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不远,商业氛围浓郁。
所以很多年轻人沾染了外面的不良习气:赌博、抽大烟、斗鸡等,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的家庭不是少数。幸好这些歪风邪气在新中国成立时都刹住了。
这排房子前面有一个较大的屋场,屋场边是斗鸡的台子和围了一圈的阶梯,由于坐满了人,不好意思拍照,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等待斗鸡表演。
我对斗鸡表演毫无兴趣,这排房子门窗造型吸引了我,好像整个大余湾都找不到类似的;外观颜色也很特殊,像泥土一样的黄色,不是常见的白色。
今天的大余湾村民已经不住在古村,他们搬入了附近的新村;但白天他们仍然回到古村做生意,老年人以卖农副产品为主,比较受欢迎的是农家自种的蔬菜,鸡蛋和土鸡不贵,但懂行的人说是附近养鸡场提供的货源,所以很多游客不愿出手了。另外老村餐馆特别多,耳边总是响起大功率抽油烟机的轰鸣声,还有村里无论哪个角落都飘荡着饭菜的酽香。这一切都使游客对大余湾的好感度大大降低了。
特别是下午,从武汉市区方向开来的旅游大巴接踵而至,太多参团游客进一步增加了大余湾的喧嚣,透支着大余湾的未来。作为遗留在湖北的徽式村落,大余湾的现状比我所见的其他古村要更完整、更有特色、外观更新;但不要急功近利地过度开发,等到古村外观破坏,特色泯灭时再保护就已经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