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县区划分演变与黄堡镇历史演变
黄堡文化研究 第158期
铜川县区划分演变与黄堡镇历史演变
宋治清
一、铜川县区划演变
我是铜川市人,按照现在区划是王益区黄堡镇小河那村人。我小的时候,我们村的郜尚文搬到梁寨河去了,于是我的小朋友虎娃、园娃也随父亲一块了。刘老四搬到郝家园去了,郜中有搬到红岩村去了。同时我们村来了一个叫田老五的人,他说他是庙湾村人,距离我们村很远,我当时想,有多远?能去吗?
当我上完学回到铜川工作的时候,从铜川的地图上才逐渐的知道了这些地方。随着地方志的出版发行,我先后阅读了《铜川市志》、《耀县志》、《宜君县志》、《同官县志》、《铜川市地名志》等候慢慢地恢复历史上的铜川县黄堡镇。
铜川县是一个的古老的县,原名同官县。按照黄卫平先生在《铜川日报》发表的文章从寻找古县的遗迹来看,从秦朝的“频亭”、“频市”算起,已经有2300多年了。西汉时同官县属于左冯翊祋祤县。前秦永兴二年(公元358年)设铜官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设铜官县。县名因地名铜官川得名。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改铜官县为同官县。一直到1946年,因军事上地名“潼关”与“同官”音同而混淆,国民政府改“同官”为“铜川”至今。可谓历史悠久。历史上,西安(长安)是多个王朝的首都,铜川也是京畿近地,尤其是金锁关军事要地,哪一任长官不重视铜川都是不行的,因为涉及西安的安全即国都的安全。
建国初期,由于煤矿建设发展,1958年4月5日国务院批准,铜川县改为铜川市。耀县、富平县划归铜川市管辖,铜川市成了除西安以外的一个省辖地级市了。1961年两县恢复县制,1965年铜川市即原铜川县的区划下部分地方分别划归耀县、富平、宜君、蒲城等四县管辖。铜川市划归渭南专区管辖。1966年恢复铜川地级市,逐渐走向设区阶段。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形成了印台区、王益区。1980年耀县划回,1983年宜君县划归铜川市,形成了铜川市辖两区、两县格局,版图面积3882平方公里。那么原铜川县是什么样子,变化的进程怎样呢?
我查了民国三十三年的(公元1944年)《同官县志》,该县面积6875平方华里,约合1720平方公里。从地图上看铜川县的北界村庄有南湾村、草沟、金牛庄、金马庄;南界的村庄有冯家桥、董家河;东界的村庄有菩萨窠、乌泥川、东王村;西界的村庄有县头原、掌儿沟、白原。铜川县东北界梨树台、小石板、大石板水临界;西南界有箭头原、羊皮坳、李子上、白联、沙罗水;西北界有张家岭、铁门、文王山、武王山;东南界有上店、远庄等。这就是八围中老铜川县轮廓。
铜川县的版图变化情况是:
1940.9 旧同官县的白原、吴庄、龙首、韩家原等地已经解放,划归淳耀县;
1949.2 旧铜川县的广阳五乡划归蒲城县;
1956.8 旧铜川县的南村、吕家坡、穆家原、白莲划归耀县;
1959.2 宜君县的焦平、柳树台、马武、寺平、烈桥、北台、榆林、玉华划归铜川市;
1965.5 旧铜川县的石柱乡、王家砭乡、王家河乡以及演池乡的刘寨、孝慈、南头、西头、寇家原、寇家坳、莫火村、避难村、演池村、上龙尾村、神湫、郑家河、常家河、范村、李渠村等划归耀县;
1965.5 旧铜川县的云梦乡、金锁乡的淌泥河、太子庄、杨家坪、仓房坪、东塔村、李吉村、甘沟洼、金牛庄、范寺、寨坡、花庄等11村,焦平乡的焦平、寺平、高庙、东湾、黄蒿窝,城关镇的县口、梁家塬、许家卯、原树、桐原、南古寨等28村划宜君县;
1965.5 旧铜川县的冯家原、肖家河、水沟、北神阁、干草原等6村划归蒲城县;
1965.5 旧铜川县的红土镇铁炉庙等5村划过富平县;
1965.5 耀县瑶曲乡的南坡划归铜川市;
1980.1 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划归铜川市;
1980.1 耀县划回铜川市;
1983.10 宜君县划归铜川市管辖;
据《耀县志》记载:安(庵)里乡旧属同官县,境内有柏树原金陵寺七级故塔为名胜。演池乡刘寨村是中国共产党早起的党员、革命烈士何尚志的家乡。石柱乡故县村是北魏时期石堡县旧址,单雄信的墓就在开福村。
现在铜川市面积3882平方公里,所辖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王益区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印台区面积629.6平方公里,人口22万人;耀州区面积1614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宜君县150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行政区划的变化是绝对的,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不变化是相对的。通过变化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方便了行政管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积极作用是明显的。铜川市是伟大祖国的一部分,是人民的铜川,更是可爱美丽的。
二、黄堡镇历史演变
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是千年古镇、也是“千年瓷都”、是陕西省内发现最早的古代手工业镇之一。它的地形是周围丘陵,中间漆水,公路铁路畅通,煤炭、石灰石、水泥用黄土、坩土资源丰富,小麦、玉米、豆类、棉花、糜子、谷子、蔬菜、油料等都能生产,特别是孟家原的鲜桃、柿子,石坡的杏子、小河那的红枣都市非常有名的特产。每年正月十五期间,梁家原的走马冯家桥的旱船,吕家崖的狮子李家沟的戏,小河那的秧歌唱红了川。非常有趣,非常热闹,悠久而耐人寻味,古幽而深邃。
黄堡工业园建设场景
《铜川文物志》记载,黄堡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吕家崖遗址和李家沟遗址,这两个遗址分布漆水二阶台地上,属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有“人面几何纹彩陶葫芦瓶”、“红陶盆”,非常珍贵,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谋略库》一书中“军事谋略”篇目中“以怒制怒”条目下写到:“《资治通鉴》晋记二十二记载,公元375年,后秦姚襄带兵占领了黄落堡(铜川市南30里黄堡镇),前秦君王符生派大将黄眉、符道、邓羌代骑兵一万五千人进攻姚襄。姚襄坚守不出战,邓羌给黃眉建议说:‘姚襄被恒温打败,部队没有锐气了。但姚襄性情暴躁,如果我们打着战旗大喊大骂,直逼他的营寨,向他挑战,他一定会被激怒,出营应战,这样就会把它擒获。’邓羌带兵三千,直逼黄落堡城门,摆开架势。姚襄大怒,所有部队处门迎战,邓羌佯装败走,姚襄直追到三原东北,进入黃眉的埋伏圈,邓羌回兵再战,黃眉大军相机大战,姚襄大败。”这是正史中记载的黄落堡就是今天的黄堡镇。
《同官县志》黄堡镇条目下写到:黄堡镇有旧城,在镇南二里。史载晋升平年(公元357年)初,姚襄自杏城(黄陵)进据黄落堡,前秦符生遣黃眉击败之。旧城在今灯泡厂、电瓷厂所在地。新城即今黄堡镇,黄堡镇医院附近还有新城墙遗迹。
黄堡街景
《陕西百科》黄堡县条目介绍。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公元528年)设立黄堡县,西魏废帝末年(公元552年)废县,县制期为24年。最有力的证据是民国二十三(1934年)耀县民乐园出土的一块北魏碑。1955年该碑存耀县文化馆碑廊,1971年迁移到药王山碑林。该碑为北雍州宜君郡黄堡县邑人所立。碑名为“儁蒙文妪瓽姬娥合邑人卅一人等造像碑”,碑文“是以大代(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公元533年)口月戊子朔八日乙末,北雍州宜君郡黄堡县邑主儁蒙合邑卅一人,……敬造是像。”可见黄堡县在历史上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从距离上看,黄堡镇南距耀县三十里,北距铜川县四十里,无建县的必要。但“德应侯”碑记载,黄堡镇陶瓷业开始于西晋,到了北魏建县也是自然的事情。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黄堡镇圪罗寺建造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后被迁移到玉华宫三藏院。
北宋(宋神宗)熙宁(公元1068年)初,黄堡为镇建制。北宋(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耀州太守阎公奏封立德应侯之碑。
金、元时期黄堡镇仍为国家重镇。
明嘉靖二年(公元1524年),修建寨子于镇北二里,三十五年筑成,明末动乱移镇与寨内。黄堡寨子,壁立四仞,突兀矗立,漆水萦绕,自成天险,高顶约二百亩,半未民居,半为商号。明代同官进士寇慎过黄堡镇是作诗一首:《夜过黄堡故墟》“此堡修何代?经今成废坵。颓垣宿鬼火,残树号鸺鷚。露草牵衣泪,秋声动愁客。沧桑何是问,大块一浮沤。”
《照金革命史》中记载:1934年4月23日,红二十六军红四十二师师长刘志丹率领红军攻打黄堡寨子和梁家原,击毙了敌伪营长范子畴,打开地方粮仓。开仓救济贫苦农民和灾民。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商号、民人移于黄堡镇新城(现今黄堡镇街道),形成街道,贸易兴隆。黄堡镇原来有关帝庙(在黄堡寨子顶上)、泰山庙(黄堡中学院中)、文昌阁(黄堡粮库)、眼王庙(黄堡寨子西门南)、大圣庙及大圣碑(建陶厂家属院门前坡上)、佛爷庙(建陶厂家属院中)、圪罗寺(灯泡厂对面)、北寺(电瓷厂后北寺村)。镇南有立佛湾(铁厂旁边),传说一延安人过河是为洪水所溺,忽见岸上有一人抒臂拯之,得救,乃知其为神也,遂塑像立庙圯之,此地以后叫佛爷洞。距离此处百步之遥为焦赞胡同,道旁白骨如麻,传说昔日焦赞在此杀人越货所致。
黄堡街景
《同官县志》中“工商志”条目中记载:宋熙宁(公元1068年)中期,阎公任耀州太守,奏封德应侯之事,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立德应侯碑记载:“晋永和中,有寿人柏林,传居民以陶术。”从此黄堡镇的陶瓷业经久不衰,号称“十里窑场”,到了宋代尤为突出,所制之青瓷式样雅朴、刻画工巧,釉色精美,上列冰纹,虽欧瓷之艳丽,景瓷之细致,亦拂能相匹也。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黄堡镇非常繁华热闹,属于阎锡山二战区后方生产基地。
民国二十八年十月(1939.10) 陕西省企业公司派郭琢如在黄堡镇南寺开班陕西省企业公司水泥厂,投资40万,以火车头为动力;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1940.5) 河北人王震家投资10万元在黄堡镇小河那村开办新新陶瓷厂,在我家门前。
民国二十九年八月(1940.8),山西芮城人薛鸿林斥资10万元在黄堡镇开办建新实业公司瓷器厂即市建筑陶瓷厂的前身。
民国二十九年(1940),经济部委托二战区经济委员会派李兴杰斥资10万元在黄堡镇开办铁工厂,设备有圆车六部、钻床两部、铣床一部、牛头刨、龙门铣各一部,虎台钳十部,织造纺纱机、织布机。
同年李兴杰斥资2.6万元在黄堡镇开办造纸厂。
这时,黄堡镇的面粉业、石灰业、砖瓦业也很发达。除城关镇外,黄堡镇的商业也是最发达的。当时有百货店10家、粮食店2家、药材店3家、肉店2家、皮货店1家、银匠店1家、澡堂子1家、理发店1家,总计36家。
当时黄堡镇的煤矿有:凤凰沟、新村沟、小河沟、红石崖、碾道沟、上鸡窝、下鸡窝、史家沟、桐树沟、杨泉沟、庙背后、庙底沟等。抗战时期黄堡镇是非常繁华的。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黄堡镇的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黄堡镇的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约计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4.9万亩,辖管16个行政村、4各居委会、71个居民小组、驻镇的企业有铁一局水泥厂、市水泥厂、黄陵水泥厂、三原水泥厂、市石油开发公司、市石灰石矿、市建陶厂、市电瓷厂、市钢铁厂、市电石厂、市文物制厂、市纺织厂、市染织厂、市灯泡厂、市金属公司、市建材公司、市再生公司、市木材公司、市五金公司仓库、市黄堡粮库、市第四中学、市卫生学校、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博物馆、耀州窑唐三彩遗址、黄堡医院、黄堡电影院、工商银行黄堡分理处、邮电黄堡支局、屽村中学、逸夫小学、小河沟小学。还有黄堡镇办的造纸厂、钢球厂、砖瓦厂、电石厂、工艺陶瓷厂等。以上单位在黄堡镇,充分说明黄堡镇是铜川市的工业区。上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黄堡镇的发展轨迹是和祖国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强盛和地方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是一致的,我热爱黄堡,更热爱祖国,我把自己的感情以《黄堡》为题写出来:
(一)
山原作廓围,漆水穿中流。
公路铁路通,延安西安畅。
街衢万头动,工厂田园秀。
山河美如画,人文历史悠。
(二)
夕阳依远山,霞光暗影斜。
古堡青黛雄,相衬霄汉蓝。
(三)
国瓷北四窑,耀窑青瓷先。
遗址黄堡川,漆水流千年。
德应侯碑载,十里窑场欢。
制瓷天工技,珍品今有传。
宋治清,黄堡镇小河那村人,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职称,省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及铜川市文联二届名誉主席、市作家协会二届主席、市诗词学会首届主席等职,退休后担任市老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会长。出版过古体诗词集《漆水浪花》、论文集《笔耕耘迹》、散文集《岁月屐印》《浪迹天涯》《岁月年华》《感悟山河》《阅读山河》《天涯走笔》等;曾主编出版《铜川名典大全》《铜川之星》《铜川市科技志》《铜川市工会志》《铜川市地理志》等书籍。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