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站在2035年回看,中国区域经济均衡第一省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1、先来从个人维度来说,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也就是你坐在什么样的阵营中,你的思想就会是怎样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平民阶层,我一贯的观点都是:区域经济发展越均衡,相较而言对于平民阶层越公平;区域经济发展越失衡,相较而言对于权贵阶层越有利。这里请大家尤其注意“相较而言”这个定语,因为凡事无绝对。
从人生道路的选项提供而言,区域经济发展越失衡的地区,作为个体的人生选项越狭窄,而且基本都是非左即右的。结合当下的这个时间点,进是资源机遇早已瓜分殆尽,“图穷匕见”的大城市青春“收割机”;退是一眼能够望到人生尽头,人口资源持续净流出的“枯竭型”小城镇。
区域经济发展略均衡一些的地区呢?虽然上述情况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但在“非左即右”的艰难初始选项之外,至少还留了中间几档选项。而这几档,恰巧就是对于平民阶层而言最为难能可贵的人生际遇。
2、接着从区域维度来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地理位置极其特殊。长江、淮河两大中国极其重要的区域界河都从江苏穿省而过,也就是无论你怎么划分中国的南北方,江苏都是横跨南北的重要版块。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来看,中国的南北差异大于东中西差异。而在实际上,中国并不存在所谓的同时跨越东中西三部的省份,所以横跨南北的省份,其身份就更显突出。而在此类省份中,江苏又首屈一指。
而从文化层面来说,区域的属地性其实极强。也就是说,无论一个区域流入了多少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他们到达一个区域之后,宏观上都是要努力去适应融入本地文化,微观上一定程度给本地文化带来细节变化的。所以在文化与思想多样性上,先天条件要重要于后天培养。江苏省区域文化的多样,更具代表性。
从江苏省的成长与对江苏模式的观察与思考中,我们的能够获得的经验与收获远不局限在“经济”这一狭隘单一的维度,它还充分反映在历史、政治、文化、社会、人性等方方面面。
3、最后从国家维度来说,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近些年来一些人在讨论与思考问题时,不知道是根本不知道上述的客观背景,还是有意在言论上打擦边球谋求关注,但无论如何,用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区域经济那一套逻辑照搬照抄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之上,都是荒谬而可笑的。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目标,也不可能是成为向纽约、伦敦、东京一模一样的存在。
在一些人利用东部、中部、西部客观发展阶段差异作“文章”时,串联起中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长江经济带已然全面崛起,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七席都身处长江经济带之中。而在另一些人又开始针对南北方客观发展差异动“脑筋”时,横跨南北方的江苏正迅速补齐苏北高铁建设短板,将苏北苏南全面连通,让全省所有地市都成为下个十年“全核驱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立国之本,或者说是执政之基,一定也一直都是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的政策允许少部分区域先富裕起来是战术,而要求先富裕区域带动后富裕地区则是战略。所以在衡量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价值高低时,能够带动更大面积、更多人口过上更好生活的,其价值必然是更高的,反之亦然。这应该才是中国发达都市圈、城市群乃至经济带未来发展定位中的第一要务。
另外,这里我也想分享的一个观点是,坚定走区域均衡路线的江苏并非就没有区域中心。恰恰相反,南京(南京都市圈)、苏州(苏锡常都市圈)、徐州(淮海都市圈)均为各自所在区域的中心,且随着时间推进,各自的区域中心地位还在持续提升之中。区别在于,江苏是从整体均衡中选拔区域中心,而非中心聚焦后再谋求弱化均衡,这是主次先后的区别。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江苏模式及其价值的简单分享。受限于时间与篇幅,后续有机会我们可以再展开来讲。而今天我们的主要话题,事实上是标题中所讲的:如果我们站在十五年后的2035年回看,那么中国最为坚定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路线第一省江苏,能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在本年末的最后几天,江苏省政府发布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文件”)。无疑,这是极其重磅的纲领性文件,其中详细描述了江苏省“十四五”相关规划,以及2035年江苏将发展到怎样的场景。
而今天我们来分享其中一些关键性的信息,其目的也绝不仅限于向大家展示江苏省的发达与优越,而是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江苏模式,理解均衡性发展对于当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像长沙、重庆在控制房价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推广那样,江苏省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最重要的经验财富之一。
以下,我们就来挑选“文件”中我认为值得解读的一些内容,和大家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十三五”时期江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稳居全国省(区)第一,实体经济根基更加巩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约5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2%,城镇化率达到72%,粮食产量达到745.8亿斤,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省域一体化全面加速,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中国人习惯用成绩说话,所以开篇我们即将江苏省在2020年这个关键性时间节点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无疑还是人均生产总值。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凡事都喜欢比较总量,因为总量总能够给人带来自信心与荣誉感。但是如果想要真实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未来我们应该多比较人均,多找找差距,这样才能继续脚踏实地努力,而非骄傲自满、停滞不前。
二、(江苏)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江苏经济外向度高,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大;
另一方面,我省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还很艰巨,产业结构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科技和产业创新亟待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仍有差距,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大力度、综合施策、系统解决。
在简单讲完“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之后,即马上阐述了在下一个发展阶段,江苏省所面临的挑战。
这里有三点我印象最为深刻,其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突出”、“城乡发展和收入仍有差距”。作为中国区域均衡性表现最为突出的江苏省,在对自身问题的自省之中,仍然认为发展均衡性欠佳,有待进一步提升改善。
我个人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这件问题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省区做的足够好,只有差和更差的区别。过去已过,未来如果还在持续、过度渲染和强调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区域强中心城市,我认为这是存在巨大的认知性错误与问题。
其二是“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中低端”、“科技创新亟待突破”。江苏省是文化大省、教育大省、科技大省。放眼全国,江苏省是为数不多能与北京、上海在科教文化领域直接竞争的省份。
即使在即将结束的2020年,江苏省整体生产总值已达到10万亿的较高水平,但是江苏仍然能够清醒认识到自身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科技创新存在的瓶颈,这尤为难得。把成绩多多压在桌头枕下,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上两眼进行自我激励;把问题与困难多多挂在墙上门外,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并且牢记在心。这才是区域执政者、管理者应该干的事情。而现在我们的很多区域,行为正好是相反的。
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短板”。世界基建看中国,中国基建看江苏。无论从各个维度来看,江苏省都是现阶段中国整体城市基础建设表现最为突出的省份。无论是省内的万亿GDP强市,还是普通的地级市、县级市甚至乡镇,在城市基建方面江苏省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但饶是如此,江苏省仍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城市基础建设写入了发展规划之中,由此可见重视程度。而我认为当下中国的很多区域,其中既有发达区域也有欠发达区域,其基建情况可谓是问题重重,不该花钱的地方重复翻建浪费,迫切需要花钱的地方一拖再拖敷衍了事。要知道,城市基建工程有其鲜明的窗口期,一旦耽误了这个特定时期,未来就只能是长时间落后。

三、(江苏)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全省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水平;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苏、智慧江苏、健康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建成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体育强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省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
这无疑是令人无比憧憬的远景目标。
经济上,人均生产总值翻倍,特别是人均收入翻倍,这是与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生活水平最直接相关的经济数据。
科技上,这里再次提出了清晰的一个目标,“创新能力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水平”。我个人认为,科技目标与经济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那么区域居民收入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而相较于以上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对于社会层面的发展方向定位——法治、智慧、健康、平安、诚信。这其中,有超过一半都与社会秩序直接相关,包括法治、平安、诚信。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日益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法律、对社会、对罪案的研究之中。其目的同样是研究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如何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居民的生活宜居感和幸福感。显而易见,进一步提升区域资源的均衡分配、合理分配,进一步加强社会秩序的安稳可靠、公平正义是关键所在。所以当我看到上述江苏省的发展规划定位时,我认为这是与我理想中的生存环境高度匹配的。

四、“十四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部分节选)

经济运行更加稳健,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江海河湖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基础设施支撑力明显增强,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走在前列。
“文件”之中关于“十四五”期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多条,这里我只节选了具有纲领性的一条,大家了解即可。
在上述的描述中,最为重要的我已经标出——“跨江融合、南北联动”,这八个字,事实上已经将江苏省下个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关键,说得清楚明白。
在关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逻辑上,我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区域城市生态一定要健康,一定要有合理的城市阵营梯度。头部城市要稳,起到引领作用而非事事在前冲量;腰部城市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前期要打好基础,让机会来临时完美掌握;尾部城市要底盘扎实,因地制宜,确保资源和人口不明显负增长。
而在上述的理念之下,我认为江苏省是国内表现十分突出的。所以,在国内经济整体发展全面放缓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内依旧可以保证有多个区域经济增长极持续交替发力,不会产生“断档”情况。
而对于国内许多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情况较明显的省份,一定要注意未来的宏观经济风险数量是在增多而非减少,如果继续保持当下的“单押”甚至“梭哈”的路线,能否在下次危机来临时平稳渡过?如果不能,就应提早转变,长痛不如短痛。

五、(江苏)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

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构建“紧凑城镇、开敞区域”的城镇空间格局,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多层次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加快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打造苏通、锡常泰等跨江融合发展城市组团,推动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加快提升沿海城镇带、沿大运河城镇带、沿东陇海线城镇轴、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发展能级和水平。推动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引导小城镇多元特色发展,规范发展特色小镇。
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来看,江苏省呈现出的是环环相扣的形式,即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普通地市、县城和小城镇环环相扣,中间不断层的结构形式。
这其实是极其困难达到的一种情形,首先经济带更多依赖于区位条件,目前国内仅长江经济带一条实质意义上成形的经济带,所以也仅有其成员省份可以获得对应的加持。
城市群、都市圈之间,要求城市群要足够大,比如长三角城市群的总范围可以大至三省一市,在这样庞大的一级概念之下,才能够衍生出实质意义上的二级概念。而国内许多单中心的区划概念,已经将城市群和都市圈混为一谈。
而更加困难的,就在于处理中心城市与普通地市、县城小城镇之间的关系。由于国内区域经济失衡情况的广泛存在,部分城市群(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周边几乎已无尚能一战的普通地市,结构也就衍生成为中心城市 大量实际县城(行政级别为地级市,经济水平仅为县城水准),从而失去了城市群(都市圈)的设定本来初衷。
从这个维度上,我也是一再强调和建议,已经成为区域绝对多维度中心的城市,一定要对自身的扩张有限制,不然整体区域发展就将在失去平衡的路线上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一强多枯”的局面,得不偿失。

六、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扩大江苏文化影响力部分节选)

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塑造“水韵江苏”人文品牌,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行动,传承弘扬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展现长江文化、江海文化、大运河文化、江南文化的时代价值,彰显水韵江苏、吴韵汉风的独特魅力。
推进江南水乡古镇、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以及江南文脉论坛、汉文化论坛。
大力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用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和国际和平城市品牌,搭建交流平台,以独特方式让世界更好了解江苏;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江苏文化嘉年华活动;实施江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对外传播江苏文化标识和城市形象。
最后,我再节选一部分关于我个人长期以来十分看重的区域文化相关的规划及定位部分。
我始终认为,人活一世,不止有吃喝拉撒这些事情。如果人之一生数十年甚至近百年,有且仅有上述的体验,着实无趣,特别是在中国这片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土之上。
从我内心深处来讲,区域经济在区域文化面前,矮的不止一星半点。钱财原本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只有精神文化的创造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
所以如果你问我江苏省最具魅力的一点是什么,那么我一定会说是区域文化。吴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璀璨光辉的区域文化,已经完完整整地融入了华夏文明之中,成为亿万中国人精神上的故乡与信仰。
当代许多中国人广泛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于:在不该盲目自信的经济和科技领域盲目自信,试图凭借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有限发展迅速“碾压”欧美,“称雄”世界,这无疑是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而在最该自信的文化领域却盲目自卑,致使千百年来屹立于世界的华夏文明当下反而被贴上了“落后”的标签。
少年强则中国强,而少年究竟该如何自强呢?我认为首先就要做到文化自信,如果你自己内心深处都不认为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制度具有先进性,那骨子里你就是自卑的,是永远在竞争中抬不起头来的。
而由大见小,区域文化也是一样。我不相信一个区域文化底蕴匮乏,区域文化自信缺失的地区,经济能够发展壮大,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先树立文化自信,再去谈其他领域的自信才更有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