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30年,这种基金规模破万亿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30年,也是A股的ETF市场成立16周年。天天给大家讲怎么买ETF的小鸡精,今天也给大家讲讲这16年来的ETF故事吧。

ETF市场十六载,从零到万亿

投资者们比较熟悉的故事是我国第一只公募基金,1998年3月初,南方基金发起设立了国内首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这只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投资基金成立,因此1998年也可以说是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投资元年。

2001年9月,华安基金获批发行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2002年9月,我国首只债券型基金南方宝元债券成立,意味着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从权益向债券市场迈进。随后,第一只货币型基金——华安现金富利投资基金于2003年底成立。

如今,公募基金已经是A股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广大散户参与市场的重要方式。2020年内,尽管经过了新馆疫情的冲击、美股短期多次“熔断”,我国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规模超过3.1万亿元。

在我国公募基金市场起步的将近7年后,2004年12月30日,第一只境内ETF——华夏上证50ETF(510050)募集结束,2005年初上证50ETF在上交所上市,标志着境内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市场从此成立了。

与主动型基金相比,ETF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对较长的“潜伏期”。2005年上证50ETF在上交所上市后,沪深交易所于2012年推出了首只跨市场ETF(跟踪000300的沪深300)。同年,首只跨境ETF(投资香港市场)上市。

2013年,货币ETF、债券ETF和黄金ETF相继登场。2019年,中日互通的四只ETF在上交所上市。2020年,首批四只跟踪科创50指数的ETF在上交所上市。

可以看到,境内ETF的发展规律是先“扩品种”,后做“规模”。直到2014年,沪深两市的ETF规模才突破2000亿,与主动型公募基金或者A股股票的总市值相比而言差距仍然非常大。

然而,从2015年开始,在境内ETF市场已经初具权益、固收、跨境、货币等多投资标的的情况下,机构资金逐渐将ETF作为资产配置的手段。2018年底,沪深两市的ETF规模超过了5000亿元。2019年,上交所的ETF规模达到6000亿元的水平。今年,上交所的ETF规模已经接近9000亿元,沪深两市的ETF规模超过万亿。

从无到有,从“主动”到“被动”

规模增长的背后,是ETF投资者人数的增长。根据上交所在公开场合披露的数据,2020年年内有过ETF交易的投资者人数已经超过600万,这意味着ETF逐渐成为普通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可选工具。

刨除货币ETF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沪深两市前10大的ETF规模基本是在200亿到500亿之间,前三大ETF跟踪的分别是A股重要的三个宽基指数上证50、沪深300和中证500。其中,上证50和沪深300都是同时跨现货、期货、期权三个市场的蓝筹指数,规模做大也是在情理之中。

然而,与ETF的发源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ETF市场——美股市场所不同的是,A股前10大规模ETF里有证券、芯片、5G、券商四个行业/主题ETF。其中,证券ETF的规模接近350亿,直追规模最大的宽基ETF中证500,不得不说,行业和主题ETF迅猛发展也是A股特有的ETF现象了。

图:A股前十大ETF,截至2020.11.30,数据来源:wind

为什么在芯片、证券、5G这样弹性相对较高的板块,投资者会倾向于使用ETF而非个股进行资产配置呢?从这一点上说,“被动投资”并非盲目的投资,选择“被动”其实是选择了固定的选股风格。

首先,在高成长、高科技、高弹性的板块,选择个股能赚钱意味着投资者有比较好的择股和择时能力,特别是在科创板这样注册制和多套上市标准的板块中,普通的投资者对于创新药、高端装备制造板块的个股缺乏必要的财务和行业研究能力。以最近大火的科创50指数(000688)为例,读者们可以看看下图科创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不像食品饮料或者周期等传统上熟悉的板块,除了WPS可能投资者们还会用过,其他的公司业务产出及其相关产业链对投资者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陌生了。

因此,选择指数化投资,本质上就是选择了“固定周期的规模增长”和“客观的科技属性”,从结果上去选择板块里的一揽子优秀成分股。

图:科创50指数(000688)的前十大权重股

其次,选择“被动投资”还能有效地避免黑天鹅风险。有心的投资者只要回溯某一个行业指数或者主题指数过去一年里当日收盘涨超5%的交易日,就能发现板块中大多数个股涨幅是不如指数涨幅的,这是因为指数对成份股的纳入是有一定的权重的,这个权重就是指数“优中选优”的逻辑。而说到真正的“黑天鹅”风险,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已经超过4000家的当下,一旦发生退市事件,对于投资者而言无异于“踩雷”,而一揽子股票的投资逻辑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这样的风险。

最后,ETF这样的“交易所交易”基金,是一种配置自由、成本低廉的资产配置工具。从收益上看,似乎A股的指数基金难以战胜主动基金;从短期的波动来看,个股又比指数基金的“连板”概率高多了。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指数投资、而且要选择通过ETF来进行指数投资?这就需要谈到两个投资的基本逻辑,第一个叫资产配置,第二个叫现金流管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几十年的资产配置时限,而不是短短的一两个牛熊转换,因此如何能在权益、债券、货币、房产、海外资产中进行适时的轮换有可能决定了你在十几二十年的投资长跑中的赢面。通过指数的方式,可以解决“选股”的难题,而通过ETF的方式,可以解决“指数基金”跟踪误差的问题。

其次,选择ETF而非选择在三五年内远远战胜指数的公募基金,一定是对现金流的合理规划的结果,不是说ETF和主动型或者封闭基金是互斥的关系。假设一个年轻人25岁参加工作,27岁有一定的积蓄,他可能考虑在30岁买房,他就需要考虑在两年内如何去配置资产,而一揽子的、低成本的、买卖自由的基金一定是考虑配置他大部分资产的可选项。

“上证综指十年不涨”已经成为股民间一个心酸的梗,但是回头看沪深300、创50等精选指数,还有食品饮料、主要消费等行业主题指数,就能看到过去一段时间A股的结构性行情的真实写照。

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ETF也将迎来“被动投资”的黄金时代。目前,A股的权益类ETF在八千亿左右的水平,与A股70万亿的市值相比不到百分之一,而从最成熟的金融市场美国来看,美股ETF和个股(包括ADS等)的比值超过百分之八。未来,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熟悉ETF这种基金,ETF所代表的“实物复制”和“被动投资”理念将会深入人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