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行云流水弦上功夫--记著名琴师赵旭

若没听过杨宝忠西洋演奏技法的《夜深沉》,当真是人生憾事,但不妨听听赵旭与西洋乐器合奏的版本。当《夜深沉》曲牌奏响,大气磅礴中充满柔美与激情的旋律,烘托着敲金击玉般的铮铮鼓声……

赵旭师从吴炳璋、黄金璐、何顺信、黄宝炎、张素英、燕守平等著名京胡琴师。他吸收多位大师的技艺,又融入自身对西洋乐器技法的精通,把各种曲牌演绎得细腻流畅、入人心脾。

毁了一把好琴

“赵旭,你这干什么呢?”中国戏曲学院的公共食堂里,赵旭正蹲在水房地上煞有介事地刷洗着什么。一位认识他的老师由于好奇发出疑问。

“哦,我看黄老师的琴太脏了,洗洗。”为了能洗干净,赵旭特意到后厨大师傅那儿要了碱面,用热水冲开,一丝不苟地洗刷着老胡琴上的“泥儿”。

“哎呀!你可把这琴毁啦!”说什么也来不及了。懂胡琴的人明白,越是经年拉奏的好琴挂“泥儿”越多,那是琴放在布袋里年年岁岁蹭挂上的松香,至少得有七八十年的“道行”。

著名胡琴教授黄宝炎的一把稀世好琴就这么被稀里哗啦的热碱水给净了身。赵旭清楚记得,黄老师一句责怪的话都没说,只是苦笑了一声。赵旭说他一辈子也忘不了毁琴那件事,但凡想起来就悔恨不已。这份悔恨跟他了30多年,而他与琴为伴、爱琴如命的日子便也从那一刻开始,情分只增不减。

赵旭操琴、王蓉蓉演唱的《女起解》选段

恩师典范

“文革”时期,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但也正是在这段特殊时期,成就了一拨格外热爱艺术、致力于毕生追求艺术的青年。

8岁,正是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年纪,赵旭跟随几名业余胡琴师傅,学习样板戏的演奏。直到1978年,他正式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开始作为京剧琴师的正统教育。

遥想当年富连成科班训词: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京剧琴师,一技是远远不够的。

在梨园行坐科的年月,琴师讲究六手通透,吹(笛子、唢呐)、弹(拨乐),拉(胡琴、二胡)、唱、生,九阴轮。而80年代的中国戏曲学院要求学习胡琴的学生同样要精通二胡、唢呐、笛子、大锣、小锣、铙钹,还开设了西洋乐器的相关课程。

这样的课程安排令新时代的学生受益良多。赵旭喜欢钢琴,弹得对键盘乐器的精通令赵旭在京剧舞台上施展得游刃有余。随着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兴起,与西洋乐的合奏越发频繁。赵旭作为琴师,不仅跟随锣鼓出入有道,还能与西洋乐水乳交融。在缺少电子琴手的时候,他甚至可以“救场”。中国古人的乐思被他的西洋技法演绎得细腻流畅。

在校6年,赵旭跟吴炳璋等老师那里学习了老生、青衣、小生、老旦、花脸等各行当的诸多流派戏。提到吴老师,赵旭动情地说:“吴老师经常为我们加班,晚上从菜市口的家骑到学校(距离大约7公里),一对一地带我们。这就是我的奶师啊!”

在校的后几年,著名京胡大师何顺信(四小名旦之一张君秋的琴师,张派音乐创始人)来校授课,传授张派戏。赵旭的琴艺和职业态度受到何顺信很深的影响。

那年3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正是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赵旭准备送何先生赶10点开往武汉的火车参加演出。还未进老师家门,赵旭就听见琴声。身披一件军大衣的何顺信,脚边放着收拾好的行李,入神地拉着胡琴。“何老师,咱马上要走了,您还背戏?”“干咱这行,一有点儿功夫就得背戏呀。”若说醍醐灌顶一点不夸张,赵旭心想,张派戏的唱腔创作与何先生密不可分,《西厢记》《龙凤呈祥》《秦香莲》《起解-玉堂春》等的作曲都出自他手,已经成名的艺术家还如此用功,那自己呢?

日后赵旭进入北京京剧院成为一名琴师,经常通宵达旦、昼夜不分地练琴、背谱,与何先生的言传身教不无干系。

赵旭京胡演奏《夜深沉》

情如父子

想来梅兰芳身边有齐如山,程砚秋也有罗瘿公(京剧剧作家)提携。俗话说:“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赵旭能拜燕守平(著名京剧琴师)为师,也承蒙票友白宁波、高本绪先生的关照。

拜师这件事,是白宁波、高本绪一手操办的。他在鸿宾楼摆了一桌拜师宴,京胡大师沈玉才、姜凤山、何顺信、吴炳璋都到场,成全了赵旭多年的心愿。

在正式拜师之前,赵旭已经“追随”燕守平多年。他还在戏校学艺的时候,见天儿追着燕老师的演出。“燕老师的琴拉得特别特别好。”赵旭形容当年初听燕守平的感受,依然陶醉其中。“我总去后台,就这么认识了。”

从此,燕守平与赵旭实为师徒,然情同父子。赵旭常常在老师结束晚场演出后到家里学戏;而燕守平向来亲自下厨,不忍让学生饿着求学。燕老师说我的徒弟,就等于是我的儿子一样!时至今日,赵旭已根基稳固,燕守平仍不忘提携学生,几次张罗为赵旭开办个人演奏会。虽然如今的赵旭也带着学生,但都远远不及燕老师与他“不一般的师生情分”,算来已有26年。

“我现在在中国戏曲学院上大课,都是把学生分组,逐个示范。一对一的教学是最好的,当年何老师、燕老师是这么教我的,所以我今天也要这样教他们。”赵旭的处事风格深受几位大师的影响,尤其没有门户之见,这点对于凭借着技艺吃饭的行当实属不易。

他回忆,在拜了燕老师之后,与张派旦角王蓉蓉合作。原本燕守平曾因张君秋的琴师何顺信在家养病,替他拉过几年张派戏。按说燕守平指导赵旭绰绰有余,但他为人谦谨,一再嘱咐说,“你跟我学完后,还必须跟何先生学戏”。可见京畿之地,人情正浓,怎能不叫后生叹服?

赵旭与京剧名家谈乐队与演员的配合

风雨历练30年

曾经梨园傍角儿时代,琴师俯仰由人,自己不能做主。建国后成立的中国戏曲学院打破陈规,培养的文场琴师可与各个行当配合,灵活机动。然而没有角儿,又哪来的文场?赵旭进北京京剧院、深入琴师这一行,跟“角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1984年,中国戏曲学院成立第一届作曲系。那一年,赵旭从音乐系毕业。由于他自小对作曲有着浓厚的兴趣,借作曲系成立的机会,他打算圆了这个梦。报考后,赵旭顺利地收到中国戏曲学院作曲系的录取通知书。与此同时,他也得知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实验京剧团。人生的分岔路,如何选择?

“我问实验京剧团都有谁啊?人家告诉我有王蓉蓉(青衣)、杜振杰(老生)和李宏图(小生)。”这几位如今都已成角儿,当年只比赵旭早一年毕业,在校的演出已经令他们几个在学生范围内名声鹊起。“我一听有他们,觉得挺好。如果上了作曲系,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了。”

赵旭一进北京京剧院,仿佛幼鸟离枝、鱼儿入水,为李崇善(老生)、王蓉蓉、杜振杰、李宏图、王晓临(老旦)等11位不同行当的演员拉戏。后来以王蓉蓉、杜振杰、李宏图为基础,成立了北京京剧院青年团。“那会儿成宿成宿地背戏。燕老师和何老师都跟我说,谱子必须背下来,不然不能跟演员很好地合作。”赵旭戏称,那会儿背戏背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与不同行当、不同流派的演员合作,琴师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剧目。无论是马派老生、杨派老生,还是张派青衣,叶派小生、李派老旦,裘派花脸,赵旭的琴都游刃有余。不仅如此,他还要参与编曲、唱词的创作,协助演员和作曲家相互磨合。

《黄荆树》是张派青衣王蓉蓉的代表剧目之一,其中许多过门、垫头、唱腔都出自赵旭之手。由于《黄荆树》的作曲家因事不能来京,剧本反复修改后,唱腔的改编也是赵旭负责的。赵旭形容得简单:“这些都是二度创作,琴师有这个责任。”

台下编曲、台上倜傥。舞台上,赵旭的胡琴总能把场上的演员包个风雨不透,一字一句的行腔、吐字、用嗓、气口,都在他的掌控之内。演员都爱与赵旭合作,以王蓉蓉、杜振杰、李宏图、朱强为首,他们四人一合作就是将近30年。

与赵旭合作过的名角不胜枚举。叶少兰、李慧芳、马长礼、谭孝增、薛亚萍、阎桂祥、赵葆秀、王文祉、孟广禄……合作剧目皆是各流派的看家戏,若拉出个戏单,定是要让戏迷馋涎的,《望江亭》《女起解、玉堂春、监会、团圆》《白蛇传》《赵氏孤儿》《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四郎探母》《龙凤呈祥》《击鼓骂曹》《伍子胥》《群英会、借东风》《苏武牧羊》《铡判官》《钓金龟》《沙家浜》《杜鹃山》等不下百余出剧目。又有《拜相记》《西厢记》《蔡文姬》《宰相刘罗锅》《下鲁城》等获过国家级奖项回首往事,赵旭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琴师是有迹可循的。“我留在北京,接触好老师,配合好演员,自己也刻苦。”他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与更多想进入或者刚刚进入琴师这个行当的后来人分享。

琴是心头好

赵旭的胡琴,从拉高调门的小尺寸胡琴,到拉低调门的大尺寸胡琴,一共几十把,音准音色要极为精准。但材料均选自福建闽侯紫竹,由燕守平的另一位徒弟,也是赵旭的师弟黄继清亲手打造,堪称当代绝品了。

这几把琴的音色堪比翡翠玉石之光润,丝绸素绢之细致。近期《连升三级》的彩排间里,时时传出赵旭悠扬的琴声。京剧《连升三级》改编自相声大师刘宝瑞先生的同名相声。为了精益求精,已上演过的剧本又经反复修改,李宏图主演,朱绍玉作曲,韩剑英执导,赵旭操琴。一流的班底足以令翘首以盼的新老戏迷大饱眼耳之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