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雪清竹:诗评改之三十一 望断春宵风月夜,思残秋日水云边

   有人问,苍雪清竹是很多人的诗社吗?不,这只是我的个人公众号。我为朋友们评诗,改诗,我是一个为诗文而生的女子。——苍雪清竹

担当

作者   易道——龙都悟道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人不忘初心,持本有担当。

易道——龙都悟道老师的诗,很有嶙峋傲岸的铮铮气骨,源自于他坚如磐石的初心,犹如三闾大夫,虽九死而不悔,所以他能够写出“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这样铄石流金的句子。因不忘初心,故有所担当。所持之“本”者为何也?《大学》中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持本,便是持此修身之本,有了这一根本,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够有所担当。此乃义士之诗,非钢铁铸肠不得吐语,重于泰山九鼎,惊彼浪子愚夫。

七律   笼中鸟

作者   佛光照大千

鸟在樊笼方寸天,自由逐梦是何年?

怨声啼破真罗网,恨欲难飞世俗缘。

莫锁春宵孤己尚,无关风月被人怜。

回头不坠青云志,尽展轻盈几万千。

笼中之鸟,记得罗隐和欧阳修都有题咏。一般乃借物寓志之说,犹如祢衡《鹦鹉赋》等。

鸟在樊笼方寸天,自由逐梦是何年?自由逐梦,应该是诗眼。其实人也未尝不似笼中鸟,就像陶渊明所写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方寸”两个字,平仄不合,改为“望碧天”或者“失碧天”。

怨声啼破真罗网,恨欲难飞世俗缘。“恨欲难飞”,表达上有微瑕,应该是“恨欲飞离”的意思,或者“恨难飞离”。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不能同时使用。“恨欲”和“怨声”对仗又不够工整。这两句的问题是在用意上,和首联仍然是五十步和一百步之间。真正要把七律写好,每一联要各自为邦,自成小国,不要相互纠缠不清。比如首联写了这个意思,颔联就把它撇开,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写。就像要写“怨声”的话,就从怨声的角度来写,可以写“怨声莫作娇音啭,愁态何如逸羽翩”。

莫锁春宵孤己尚,无关风月被人怜。这两句看字面挺美的,只是这样表达,让人读不懂。比如不是“孤己尚”,是“尚孤己”。改为:望断春宵风月夜,思秋日水云边。把美好的事物更集中起来,前面用一个“望断”和“思残”领起就行了。

回头不坠青云志,尽展轻盈几万千。“回头”,不如“他时”,毕竟“回头”更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口语,回头怎么怎么样,这个时间间隔是太短了些,缺乏事件转折,即笼中鸟命运转折的契机。“他时”,则比较适合语境,因为他时说不定也会有“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的时候。

“尽展轻盈”和“几万千”之间缺乏意义上的关联,所以这是一个病句。改为“入紫烟”,因为天空也称之为碧落,紫霄,紫烟是对紫霄的换个称谓。例如李白“鸟去凌紫烟”,白居易“赤松游紫烟”等。改为:他时不坠凌霄志,尽展轻盈入紫烟。

七律   笼中鸟

作者   佛光照大千

鸟在樊笼方寸天,自由逐梦是何年?

怨声啼破真罗网,恨欲难飞世俗缘。

莫锁春宵孤己尚,无关风月被人怜。

回头不坠青云志,尽展轻盈几万千。

七律   笼中鸟(修改稿)

鸟在樊笼失碧天,自由逐梦忆芳年。
怨声莫做娇音啭,愁态何如逸羽翩。
望断春宵风月夜,思残秋日水云边。
他时不坠凌霄志,尽展轻盈入紫烟。

清晨闻蝉

作者  方远

促调喑咽听候虫,倚窗一抹曙霞红。

嚣声应约初凉至,莫唤炎蒸溽暑风。

这首诗写得很不错,表达准确,起承转合都好,古诗词的语言关过关。一首诗写到这种水平,算是初步登堂入室,但要再一步深入,就要让诗词作品产生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就像柳永的词就适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苏轼的词则适合关东大汉执铁琵琶,唱“大江东去”。也就是说,我们得让自己的作品产生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个强求不来,因为诗如其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找到内心中最向往的境界,让每一首诗都带有这一境界的色彩渲染。所以我给大家的修改稿,也只是一种参考和建议,属于发散思维的一种,是带有我个人色彩的一个修改方案而已。金圣叹说,“各有其声口”么!

促调喑咽听候虫,倚窗一抹曙霞红。喑咽,读音为yīn yān,汉语词语,意思为悲伤哽咽。促调喑咽,这四个字运用白描手法来描写蝉声,节奏紧凑,正是唐人风致。而且这开头的四个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好似浔阳江头的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又仿佛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暗含一种悲凉沉郁。

“听候虫”,这三个字实际上是对前面“促调喑咽”的重复叙述,假如我是语文老师,就要划线,把它划掉,属于无效部分。须知题目也是诗词整体的一部分,题目已经说明了是“清晨闻蝉”,所以不用再重复了。即使不从题目的角度来说,单从这一句的结构来看,后面也应该继续发挥想象力,补充说明“促调喑咽”会产生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必须要加上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否则这首诗就没有注入诗人之血,没有注入诗人之气,也就没有灵魂。改为:促调喑咽如漱玉。因为诗句是一种美的语言,不能缺乏美的意象,否则别人读起来,从哪里获得美的享受呢?

倚窗一抹曙霞红。这一句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诗人的姿态等等。是可以的。只是修改了第一句之后,语调变得如鼓点一般更加急促,再衔接这一句就不恰当了。因为写绝句,两句之间,暗中总有一种密切的联系,一脉相承,也就是思路的承接。促调喑咽如漱玉,倚窗一抹曙霞红。这样衔接的话,内在的脉络就失联了。当然写诗可以思维跳跃,运用意识流,但无论如何跳跃,总有一种可以凝聚的线索,它可以是一种感受,可以是一种色调,可以是共同为了抒一种情。因为首句是写蝉的,下句笔者就不写作者自己了,接着还写蝉。改为:促调喑咽如漱玉,青枝漫坐弄琴台。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字数那么少,结构又需要完整,就好像用极少数的几笔就要画出一幅意境高远的画来,那么我们在构造它的时候,就要关注前脚踩了哪朵莲花,后脚才知道要往旁边哪朵上面踩,否则乱舞一气,毫无姿态可言。要跳凌波微步,得有心法才行。前面说了“促调喑咽”,就应该从这几个字生发想象,把蝉想象成一位身披轻纱的美女,坐在弄琴台上调弦,不就意境完整了吗?

嚣声应约初凉至,莫唤炎蒸溽暑风。“嚣声”,喧嚣的声音,含有贬义,让人入目而不喜。那么我们写这样一首诗的初衷是什么呢?是对蝉的喜爱,还是对蝉的厌恶呢?要有明确的立场的。看作者前面两句似乎没有明确表现出来,笔者在修改稿中,则是用鲜明的形象让人一闻则欢,一见则喜,那么对蝉的褒贬也就自在其中了。可能作者真的不是很爱听蝉的嘶叫,那么在前两句中就应该加重这种感情,笔墨多一点,集中去写蝉声带来的烦恼,再衔接这个“嚣声”,就很自然了。这两句改为:弦音洗得炎蒸去,唤却西风翠露来。“弦音”这个词取代“嚣声”,也是从“琴台”而来,步步为营,用心经营,这样一首诗词的意境也就臻于完善了。

清晨闻蝉

作者  方远

促调喑咽听候虫,倚窗一抹曙霞红。

嚣声应约初凉至,莫唤炎蒸溽暑风。

清晨闻蝉 (修改稿)

促调喑咽如漱玉,青枝漫坐弄琴台。

弦音洗涤炎蒸去,唤得西风翠露来。

致普教同壕

作者   寒木

槐市奔驹忘束脩,迷津不系晚回舟。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

一副齑肠促霜鬓,三千薪胆照银钩。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

寒木老师是一位校长,文化功底很深,写出的作品便有文人气象。这首诗特点是用典比较多,现在我们很多诗友一看到这种诗词,就感觉头痛,因为读不懂。其实读不懂是好事,因为人家让我们看到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就赶快去查百度,查字典呀,我们懂了,下次自己也可以使用。像我写的《梅之赋》《雨之赋》,也有人说不如写成白居易那样明白易懂才好,我说,文艺创作是百花齐放的事情,如果所有人都把文学作品写成大白话,那是现代文学的悲哀啊!文学作品是应该写得通俗一些,但是我们最好既能够写深厚渊博的,也能够写清新浅显的,如果只能写浅显的,却写不出深奥的,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要好好努力才行。

题目“致普教同壕”比较幽默,时节将近教师节,这首诗是写给广大的教师们的,并且诗人戏把人民教师都视为同壕战友,题目起得比较用心,文采立现。其实文思活泼的人,他们一念通灵,水花云叶,吉光片羽随手可得,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先来看一下各个典故如何解释。

槐市奔驹忘束脩,迷津不系晚回舟。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据《三辅黄图》载:“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南朝梁元帝《皇太子讲学碑》:“转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经槐市。”唐武元衡《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蓬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挹盛名。”宋苏轼《次韵徐积》:“但见中年隐槐市,岂知平日赋兰台。”

奔驹,其一是指奔跑之马,其二比喻光阴。例如:

王闿运 《哀江南赋》:“险鹿非寸铤之所刺,奔驹非朽索之所縻。”

隋·辛德源 《短歌行》:“忽念奔驹促,弥欣执烛游。”参见“ 白驹 ”。

束脩,亦作“ 束修 ”。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如: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或献人。——《礼记·少仪》。受新生之束脩,频为改换。——张鷟《监尹勤奏学生多无经业举送至省落第并请退还本邑以激励庶望生徒进益》(《全唐文》卷一七三)。

迷津:

1、迷失津渡;迷路。

唐 孟浩然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 桃源 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宋 梅尧臣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曩子初去国,我勉勿迷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原是看花洞里人,重来那得便迷津。”

2、佛教语。指迷妄的境界。

唐 敬播 《序》:“廓羣疑於性海,启妙觉於迷津。”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望罗汉指示迷津,救拔苦海。”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只要他们识破迷津,那便回头是岸。”

3、泛指迷误的道路;错误的方向。

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五回:此乃迷津,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

4、犹迷宫。

何其芳 《论快乐》:“真理是很简单的。不过在没有找到它以前,我们可能老在它的旁边绕着圈子,像迷失在一个很复杂的迷津里面。”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

陶钧:

1.亦作“ 陶均 ”。1.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汉 桓宽 《盐铁论·遵道》:“辞若循环,转若陶钧。”

2.比喻治国的大道。《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於陶钧之上。”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陶家名模下圆转者为钧,以其能制器为大小,比之於天。” 司马贞 索 张晏 曰:“陶,冶;钧,范也。作器,下所转者名钧。”

3. 指治理国家。《旧唐书·文下·刘蕡》:“至若念陶钧之道,在择宰相而任之,使权造物之柄。”

4.指借以施展治国之才的权位。宋 王禹偁 《献转运使雷谏议》诗:“棘寺下僚叨末路,斋心唯愿秉陶钧。”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男儿既束发,出处歧路各;苟非秉陶钧,即去持矛槊。”

5.借指圣王。南唐 李中 《献乔侍郎》诗:“贵贱知无间,孤寒必许亲。几多沉滞者,拭目望陶钧。” 宋 欧阳修 《与杜正献公书·庆历五年》:“迨此朞岁,旷无所闻。不惟上辜陶钧,实亦惭愧知己。”

6.指天地造化。《晋书·乐志上》:“四海同风,兴至仁。济民育物,拟陶均。拟陶均,垂惠润。皇皇羣贤,峨峨英隽。” 唐 杜甫 《瞿唐怀古》诗:“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仇兆鳌 注:“《邹阳传》:独化於陶钧之上。师氏 曰:陶人转钧,盖取周回调钧耳,此借以喻造化。” 唐 杨巨源 《侍中》诗:“道协陶钧力,思回日月光。” 宋 司马光 《安之今春于郑国相公及光处得缀珠莲各一本植之盆中仲夏始见一花喜而成咏》:“春冻消时种两芽,南风薰日见孤花。先开必自陶钧力,且合归功丞相家。”

7.比喻陶冶、造就。唐 孙过庭 《书谱》:“必能傍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鎔铸虫篆,陶钧草隶。”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与 西池 金母 ,共理二气,陶钧万物,养育羣生。” 严复 《原强》:“夫 中国 今日之民,其力、智、德三者,苟通而言之,则经数千年之层递积累,本之乎山川风土之攸殊,导之乎刑政教俗之屡变,陶钧炉锤而成此最后之一境。”

云雷器:只找到了关于“云雷纹”的解释,不知是否是绘有云雷纹的青铜器具。云雷纹:云雷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

艺植:汉语词语,拼音是yì zhí,意思是耕种;栽植。出自《北史·铁勒传》。

一副齑肠促霜鬓,三千薪胆照银钩。

虀肠,汉语词语,拼音是jī cháng,释义是食虀之肠,比喻生活贫困。

薪胆,读音xīn dǎn,汉语词语,意思是卧薪尝胆。比喻刻苦自励,发愤图强。引申为发愤图强的动力。

银钩,1、银质或银色的帘钩。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4、比喻弯月。《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飘若惊鸾。”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

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依古礼,天子太学中央有一座学宫,称为"辟雍",四周环水,而诸侯之学只能南面泮水,故称"泮宫"。又因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建"泮池"为其规制。《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指古时士子在太学,可摘采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有的孔庙在池畔砖壁中央嵌着"思乐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这个典故。泮池上一般有石桥,或拱或平、或三座三洞、或单座多洞不等,被称为泮桥。科举考试时,学生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万贯:15贯折合人民币6000元, 一万贯=6000/15*10000=400万元。

对诗中引用的词语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

致普教同壕

作者   寒木

槐市奔驹忘束脩,迷津不系晚回舟。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

一副齑肠促霜鬓,三千薪胆照银钩。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

槐市奔驹忘束脩,迷津不系晚回舟。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学校教学的时光如同奔马,白驹过隙,匆匆而过,甚至忘记了有多少工资。在迷失的津渡里,并不系紧那晚回之舟,让它随风泊荡在岸边。诗句意义的理解,还是诘屈聱牙的,看来颇有西昆派的风格呢!这首句所说的内容,比较重要,它提出三方面的内容来:学府,时光,薪资。其实越说忘记了的,越是放在心里执着的。槐市奔驹,是主语,象牙塔中的时光,这是比较崇高美好的,用“忘束脩”来形容,,感觉像那个问师父,你刚才怎么能背那个女人过河的小和尚一样,始终惦记着这事,不过这也是心结,心结不打开的话,真的就是放不下。改为:槐市奔驹去不休。

迷津一句,难以理解,既然是写给教师们的,就应该像韩愈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应该改为:迷津指点晚回舟。不系的话,就是放任自流了。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云雷纹常布于青铜鼎上,而鼎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也可以理解为廊庙重器,社稷英才。这一句写得极有气势,仿佛有雷霆万钧,气吐山河之势。

一副齑肠促霜鬓,三千薪胆照银钩。霜鬓与银钩,对仗很工整。银钩,是说粉笔字铁画银钩吧,很形象。只是“薪胆”是卧薪尝胆的意思,三千薪胆,有些牵强。像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放弃数字对,变一种说法。改为:只恐齑肠促霜鬓,岂知薪胆照银钩。这样读起来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在泮池纵酒,令人哑然失笑,俨然一副狂人叛逆者的姿态,与咫尺之遥的孔子,那样万世师表的庄严肃穆像,是多么格格不入,有点像鲁智深醉打山门了。诗人为何佯狂放肆呢?末一句道出原因,宁羡梨园万贯喉。梨园一曲,万人空巷,他们可以淌海水一般地花银子,而三尺讲台,飘雪飞霜,收入不及梨园万分之一,这是社会分配的不均,也是作者心结之所在。其实这些现象,上升到因果的角度来观的话,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规律丝毫不爽的,并不需要我们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况且教师的薪资待遇,今非昔比,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到令人想起一首诗来: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殊不知,世上的担柴汉更要多得多呢!

致普教同壕

作者   寒木

槐市奔驹忘束脩,迷津不系晚回舟。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

一副齑肠促霜鬓,三千薪胆照银钩。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

致普教同壕(修改稿)

槐市奔驹去不休,迷津指点晚回舟。

陶钧方得云雷器,艺植须经风雨愁。

只恐齑肠催雪鬓,岂知薪胆照银钩。

泮池纵酒芙蓉媚,宁羡梨园万贯喉。

一家之言而已,姑妄言之姑听之矣。弱水三千,子能取一瓢而饮之,亦不枉此嫏嬛洞里疾书,子云宅中飞草。秋来何早,临窗衡阳之雁犹鸣;思来无定,隔水淮南之叶已下。祝各位诗友们安!——苍雪清竹

作者简介

苍雪清竹, 原名杨敏,号紫霄山人,一个热爱文学和绘画的八零后女子。大连人。一弹流水一弹月,一袖飞云一袖风。用文学和艺术以及儒佛道的信仰来做灵魂的归宿。

微信号:cangxueqz

文中引用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查民权老师书写

(0)

相关推荐

  • 听:《千家诗》第3首 春宵 宋 苏轼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年华朗读诗词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 ...

  • 《行香子·风雨春宵》——诗二首

    一,<武陵春·相思夜> 夤夜星稀月影寂, 无眠倚床头. 梦萦天涯事事休, 无语任泪流 日暮飞雁云霞好, 极欲似雁飞 只恐羽未丰, 难飞到,更添愁. 二,<行香子·风雨春宵> 夜 ...

  • 馘(guó活) 古代战争申用割取敌人的左耳以统计报功.<诗·大雅·皇矣>:"执询连连,攸馘安安."<诗·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qu ...

  • 苏轼诗《春宵》楷书全文,白白浪费了时光。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首诗写得明白如画却又立意深沉.在冷静自然的描写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对醉生梦死.贪图享乐.不惜光阴的人的深深谴责.

  • 中国民间诗人‖周文雷老师作品《相思舞中的迷津》

    诗人简介:老人头(周文雷〉文化程度大学,从事初高中教师工作八年,在工厂机关宣传科任干事八年,经商五年,在政府机关工作两年,后脱离体制,下海独自谋生.网络自由诗人,中诗网论坛元老.前后在微博及网络媒体发 ...

  • 凌波║《元日过泮坑》外三首(诗)

    <小区夏日即景>  云稀天高蝉噪午,曲径幽幽行人孤. 小池浅淡清见底,入水落叶作鱼伏. <暮雨> 骤雨初收苍山净,浓云遮天天遮城. 心有烦闷无所事,推窗观山听雨声. <过 ...

  • 《春宵》:苏轼的春夜

    解读<千家诗>:春宵 "千家诗"是蒙学经典,每篇都是佳作,无一不脍炙人口.我们尝试选取一部分进行解读.希望能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激发家长和孩子关注<千家诗>,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三十

    醉吟商·夏荷 文/方远 出水亭亭,不蔓不枝清秀. 雨昏骧首. 赤夏尤妍茂.自是霞姝妆就. 幽香触嗅. 越是短小的诗词,其实越难写好.就像写书法,笔画越简单的字,更见功力. 出水亭亭,不蔓不枝清秀.这两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三十二 秋风帘卷烟罗透

    上一期诗评,读者留言中有人说嫌我写得多.--其实应该抱怨的不该是读者,而应该是我啊!写的不叫苦,看的喊累.徐文长到此是不是得改名徐文短呢,据说徐渭考试先写精炼短小的不成,下次改写长篇大论,连桌子椅子上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三十三 人间何世,当我来时,有兰台风,瑶台月,露台诗

    .秋色横空 ·  暮秋 作者   天高云淡 秋色无疆.看天南地北,染尽红黄. 千山万壑丹青手,秋风恣肆汪洋. 才涂彩,又抹霜.定要使.江山披靓装. 万里长空送断,雁阵南翔.   秋尽韵深意长.更盈盈秋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三十四 ​万里悲秋常作客,一生境界紫云霄

    西楚霸王 作者   天高云淡 美人挥剑不胜哀,壮士无颜亦自裁. 流水至今犹惋咽,过江何不再重来. 在那个金戈铁马,中原逐鹿的年代里,九州大地一片烽烟战火,喊杀冲天,然而却也诞生了无数真正的英雄豪杰,风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四 圣境清凉仍相待,红尘喧嚷成桑海

    添声杨柳枝    霜菊 作者   隋国林 万绿丛中独盼秋,展风流. 霜洗金叶卷如勾.艳娇柔. 仰面朝阳舒广秀,观音手. 苦甘入药解千愁,落英忧. "孤标傲世谐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五 吾坐幽篁里,思君绿绮斜

    春兰 作者  红枫 霜寒知劲翠,凝露润芳华. 叶刃穿天堑,馨香漫际涯. 云高仙骨毓,水远道风加. 鸟听幽篁里,邀来君子茶. 霜寒知劲翠,凝露润芳华.  好句!笔力奇崛而苍劲,使兰花傲然苍翠之状跃然纸上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六 不知心已共花痴

    无题 作者    自然的风 镜花空对谁人叹?水月徒伤幻影缘. 梦醒巫山魂不醒,夜眠寰宇烛无眠. 魏王泪洒多情枕,容若心殇殒命泉. 纵是流星飞逝去,也因爱恋泣沧田. <无题>诗滥觞于李商隐,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七 风云皆有意,啸傲俯苍生

    做作业 作者   腾飞 夜半人声寂,时钟又打更. 沉思方下笔,久静尽心平. 自此吟诗句,从今作雅情. 风云皆有意,墨韵赋文明. 夜半人声寂.时值夜半,人声阒寂,写得很好,也可以同时交代出地点.改为:夜 ...

  • 苍雪清竹:评改诗之十八 青莲欲放琉璃朵,忽现瑶池玉女妆

    监考有感 作者  烟波钓徒 监考呆冥似坐禅,奈何身化辩才天. 神游千古飞云杳,思接八荒孤月悬. 过眼龙蛇轻胜马,入怀风雨老如烟. 年年桃汛起犹落,点额朱衣欣吐莲. 监考呆冥似坐禅,奈何身化辩才天.呆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