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百战奇略》(2) 谋战

【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①春秋时,晋平公②欲伐齐,使范昭③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④觞⑤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⑥。公曰:“寡人之樽进客。”

范昭已饮,晏子⑦彻⑧樽,更为酌。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⑨曰:“能为我奏成周之乐⑩乎?吾为舞之。”太师曰:“瞑臣⑾不习。”范昭出。景公曰:“晋,大国也。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范昭非陋于礼者,且欲惭吾国,臣故不从也。”太师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仲尼⑿〔闻之〕曰:“不越樽俎⒀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⒁

【译文】

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使其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诚如兵法所说:“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齐景公设宴进行招待,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杯斟酒喝。景公说:“那就用我的酒杯给客人进酒吧。”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景公酒杯,仍用范昭所用之杯斟酒进客。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太师说:“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太师回答说:“盲臣未曾学过。”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晋国,是个大国啊。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晏子理直气壮地说:“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他进酒。”太师接着说:“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不越出筵席之间,而能抵御千里之外敌人的进攻,晏子正是这样的人。”

【解析】

本篇以《谋战》为题,旨在阐述如何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问题。它认为,当敌人谋划战争伊始,我就及时运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使其因图谋败露而向我屈服。本篇引自孙子“上兵伐谋”一语,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换言之,也就是运用谋略打破敌人的战争企图,把战争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孙子所强调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的。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说不以兵力直接与敌人交战而又能够战胜敌人。可以认为,这是孙子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理想目标。但是,必须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力量处于优势,形势非常有利,并且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主观指导,才有可能不经流血牺牲而达成“全胜”这一理想目标。如果忽视客观条件,片面强调“谋战”而否定“兵战”的必要性,则势必陷入不切实际的唯心主义泥淖之中,而给自己带来不应有的损失。这是战争指导者不可不加注意的问题。

春秋时晋平公为了进攻齐国,先派范昭往观齐国政情。齐相晏婴运用其智谋于宴饮之间挫败了范昭的多次挑衅,从而阻止了晋国即将攻齐的战争图谋。这可以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个例证。晋国之所以打消进攻齐国的战争企图,固然是晏婴以其聪明才智和计谋挫败晋使范昭肆意挑衅的结果,但也不能不看到,齐国自桓公开创的霸主地位,虽然到了景公时期已经丧失,但齐国仍不失为中原大国之一。晋平公要发动攻齐战争,对此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这也正是他首先派人往观齐国政情,尔后决定进攻与否的根本原因。

【注释】

①上兵伐谋:语出《孙子兵法·谋攻篇》。

②晋平公:春秋晋国国君,悼公之子,名彪,在位二十六年。

③范昭:春秋晋国大夫。

④齐景公:春秋齐国国君,庄公之弟,名杵臼,在位五十八年。

⑤觞(shāng):古代盛酒器。这里作动词,以酒招待的意思。

⑥樽酌:樽(zǔn),本作“尊”,酒杯;酌,斟酒、饮酒的意思。

⑦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大夫,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字平仲。

⑧彻:通“撤”。

⑨太师:同“大师”中国古代乐官名。

⑩成周之乐:马本及诸本皆作“成周公之乐”,与史载不符,故据《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校改。成周,古地名,即西周的东都。成周之乐,谓周天子之乐曲。

⑾瞑臣:谓眼睛失明之臣。春秋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而目盲,善辨声乐。齐国乐官太师以“瞑臣”自称,自谦之意,未必也是盲人。

⑿仲尼:即孔子。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者。

⒀樽俎:俎(zǔ),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樽俎,即盛酒肉的器具,这里指筵席。

⒁本篇史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0)

相关推荐

  • 醒世杂谈【4】:晏婴这个人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晏婴这个人 文 / 李 醒        ...

  • 百战精要赏析:《谋战》

    谋战 ① [原文] 凡敌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②.法曰:"上兵伐谋" [注释] ①谋战,谋为战之方式,即用谋略作战.本篇主旨在讲解<孙子兵法·谋攻篇>中提出的 ...

  • 见微知著:春秋时代的将领是如何判断敌方意图的?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在古代战争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正确地揣测敌人的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那么,在缺乏现 ...

  • 刘伯温《百战奇略》精选18句名句,学之可操控战事全局,战必胜!

    <百战奇法>以<武经七书>等古代兵法为依据,以五代前的战例相印证,书列百目,着重论述了古代战争的作战原则和方法.它指出:"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明弘治十七年 ...

  • 刘伯温《百战奇略》(1) 计战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①汉末,刘 ...

  • 刘伯温《百战奇略》(3) 间战

    [原文]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法曰:"无所不用间也."① 周将韦叔裕②,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③.孝宽善于抚御,能得④人心, ...

  • 刘伯温《百战奇略》(4) 选战

    [原文]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① 建安十二年,袁尚.熙②奔上谷郡③,[引]乌桓④数入塞为害.曹操征之.夏五月,至 ...

  • 刘伯温《百战奇略》(5) 步战

    [原文]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若遇平易①之道,须用拒马枪②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 ...

  • 刘伯温《百战奇略》(6) 骑战

    [原文]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①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② <五代史>: ...

  • 刘伯温《百战奇略》(7) 舟战

    [原文] 凡与敌战于江湖之间,必有舟楫①,须居上风.上流.上风者,顺风,用火以焚之:上流者,随势,使战舰以冲之,则战无不胜.法曰:"欲战者,无迎水流."② 春秋,吴子③伐楚.楚令尹 ...

  • 刘伯温《百战奇略》(8) 车战

    [原文]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①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②. 晋凉州③刺史杨欣失羌戎④之和,为虏所没 ...

  • 刘伯温《百战奇略》(9)--- 信战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① 三国魏明帝②自征蜀,归长安③,遣司马懿④督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