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成华||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宋史·王应麟传》记载了曾任太常寺主簿的王应麟与宋理宗之间的一段对话。
王应麟言:“淮戍方警,蜀道孔艰,海表上流皆有藩篱唇齿之忧。军功未集而吝赏,民力既困而重敛,非修攘计也。陛下勿以宴安自逸,勿以容悦之言自宽。”
帝愀然曰:“边事甚可忧。”
应麟言:“无事深忧,临事不惧。愿汲汲预防,毋为壅蔽所欺。”
面对“以宴安自逸”“以容悦之言自宽”的宋理宗,王应麟劝谏他无事之时当深切忧虑,有事之际才不会慌乱。
“无事深忧,临事不惧”,既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处世智慧和为政经验,也是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备的优秀素养。
唯有无事深忧,“念高危、惧满溢、忧懈怠、虑壅蔽”,时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方能临事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无事深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然无事的时候,要常常思危,如同面临大事一样警觉提防,小心谨慎,这样才可以弥补意外发生的变故,不至于临时仓卒、手忙脚乱。
老子说:“其未兆易谋。”事物在还没有显示出明显征兆时,则容易图谋。无论是任何事情,在稳定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维持;事情还没有出现变化的迹象时,容易被谋划;在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在微小的时候容易消除。
所以,要使事情保持稳定,少出问题,就要无事深忧,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就把它做好,要在动乱还没有发生时就把它治理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见微而知著,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先兆,把问题和动乱解决在萌芽状态。
北宋苏辙也曾说过:“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事变没有发生时能深忧远虑,才能当事变发生时毫不畏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要具有忧患意识。平安无事之时能居安思危,预作准备,当事变发生时,自然不会惧怕。若平日无忧无虑,事起突然,毫无心理准备,则必然惊慌失措,不知应对,产生畏惧心理,处事就先输了一着。
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平安无事,尤其是春风得意时,尤其容易放松警惕,甚至放纵自己,很容易招惹麻烦,所以还是保持谨慎警醒为妙。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创造了“开元盛世”,慢慢他在天下“无事”的状态中没有了忧患意识,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
临事不惧
当事情来临的时候,只有镇定从容,保持冷静理智,才可以消除局势中的危机,不至于心慌意乱、决策错误,造成更大的危机。
《世说新语》曾记载几则谢安“临事不惧”的故事:
其一,谢安正与人下棋,不一会儿有人从前线送信过来,看完信之后,谢安一句话也没说,继续平静的面对棋局。客人问淝水大战的战局如何,谢安淡淡地回答:“小儿辈大破贼。”说话的神色举止,与平时并没有区别。
其二,一次谢安与人乘船出游,突然风起浪涌,同行人神色惊恐,高喊着要回去。谢安游兴正浓,泰然自若,继续吟诗长啸。而后风势转急,众人喧动离座。谢安则缓缓地说:“如此,将无归!”大家这才回到座位上。
一场影响存亡的战争,捷报传来,理应欣喜若狂、举杯共庆,谢安却“默然无言”,镇定自若;一次关乎身家性命的旅行,风急浪骤,本该心惊胆颤、打道回府,谢安却“犹去不止”。谢安每临大事而不形于色、意定神闲的镇静令人折服,无愧于“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之赞誉。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无波澜,也不可能静如止水似平镜,纵然遇不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总会碰上一些急事、难事、险事,面临一些危机、困难、考验。这个时候,尤其要做到心如止水、泰然处之,举止从容、沉着淡定。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临事不惧,方能处变不惊。临大事须静心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如此方能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聂成华书画作品展
聂成华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