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玉桂是张以珍引种的吗?
郁南玉桂是张以珍引种的吗?
我市某部门出版的某书有一篇文章的题目为:说说郁南玉桂的引种者张以珍。
山人人微言轻,至今还没有获得此书来学习,只看到微友发上群上的《目录》。从这个目录看,(十七)《说说郁南玉桂的引种者张以珍》之前的题目为:(十三)《第一部〈西宁县志〉纂修者林致礼》、(十四)《著名针灸学家叶广祚》、(十五)《南海名医何梦瑶的弟子庞遇圣》、(十六)《清代绵竹知县吴一璜》,之后的题目为:(十八)《东安县名儒曾受一》、(十九)《清代丽江知府李豫》、(二十)《清代代理阶州知州陈熺》。由此推断,“说说郁南肉桂的引种者张以珍”这个题目,应该是写张以珍的。
我市某部门出版的某书目录(局部)
虽然市×办的“专家”曾斥山人为“无知识”之人,并责令山人“不要乱说”。但山人还是要请教“专家”:据山人掌握的史料,郁南肉桂不是张以珍引种的!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前闻志(三)·杂录》:
溯吾邑种桂之最初,为九区之河汶乡人,有名张以珍者……
注意,这里的“吾邑”是西宁县,不是现在的郁南县。
西宁县九区是哪里呢?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舆地志(二)·都堡乡村》:
自光绪之季拟举行地方自治制,全县划定行政区域,分为十二区:曰第一区,以太平都上图属之。曰第二区,以太平都下图属之。曰第三区,以永安都属之。曰第四区,以十三都属之。曰第五区,以十四都属之。曰第六区,以十五都属之。曰第七区,以裕宁都属之。曰第八区,以建康都属之。曰第九区,以常静都上图属之。曰第十区,以常静都下图属之。曰第十一区,以保和都属之。曰第十二区,以镇南都属之。
原来西宁县的九区就是从前的西宁县常静都,如今的罗定市榃滨、新乐。也就是说,张以珍是如今的罗定市人。
张以珍从哪里引肉桂回来种植呢?
于是间关往广西平南境,购桂种而归,雇佣授法,开山种植。(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前闻志(三)·杂录》)
张以珍是从广西平南购买桂树苗回家,请人传授种植方法,开山种植的。
张以珍在哪里开山种植他购买回来的桂树苗呢?
始种之山,今尤名老桂厂,已易主为何氏业。(同上)
志书记载得非常明确,张以珍购买回来的肉桂树苗,是种植在他家乡的老桂厂山。他的家乡是西宁第九区,从前的常静都,如今的罗定市榃滨、新乐。
不知“专家”有没有证据推翻志书这个记载,证明张以珍引种回来的肉桂,不是种植在他家乡的老桂厂山,而是种植在如今的郁南县境内的另一座山。或者证明老桂厂山不在如今的罗定,而在如今的郁南。如果“专家”没有证据推翻这个记载,无法证明该山在如今的郁南,则张以珍是如今的罗定的肉桂引种人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如今的郁南是什么时候从如今的罗定引种肉桂回来种植的呢?历史有记载:
是后,桂皮价值日涨,每百斤可得制钱廿千。厥后,递演递嬗,种桂之区愈推愈广。县西部三五六等区种者亦不少。(同上)
“是后”、“厥后”,不断演变发展,愈推愈广,西宁县西部的三区、五区、六区等区,即永安都(今郁南通门)、十三都(今郁南都城白木)、十五都(今郁南平台、万洞)等地方才有不少种植。你说,在张以珍从广西平南购买肉桂树苗回到如今的罗定种植多少年后,如今的郁南通门、白木、平台、万洞等地才开始种植肉桂?
如今的郁南的肉桂是谁从如今的罗定引种回来的呢?目前史无记载。
清末西宁的肉桂产量很大,但主要产自如今的罗定地区。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前闻志(三)·杂录》:
自清季光绪年间,政府在罗定市设局抽收桂税(未设税局前,广商永亨昌十大家承办)。同时设分局于高要禄步,由桂而出产之货品,定为税率,是后西江桂税为省库收入一大宗。
罗定市收买之桂,悉产于西宁之九区(常静都)、十二区(镇南都)为多……近年邑境出口桂皮,统计约三百余万斤至四百余万斤不等。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
前闻志(三)·杂录》32页
上文已说,常静都在如今的罗定榃滨、新乐。镇南都则在如今的罗定扶合、四纶。
如今郁南地区当时的肉桂产量如何呢?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三十三·前闻志(三)·杂录》:
近年十四都桂墟上下一带每年产桂百数十万斤以上,甑桂油者亦有数家,俱用人力肩挑,至都城售沽。
根据上述历史记载,说张以珍是西宁肉桂的引种者,是正确的;说张以珍是1914年1月至上世纪60年代初的郁南肉桂引种者,也是正确的。按如今的行政区域,说张以珍是罗定肉桂的引种者,是正确的;但说张以珍是郁南肉桂的引种者,则是错误的!
退一万步说,就算“专家”拿得出历史记载,证明如今的郁南,其肉桂是张以珍当年从如今的罗定引种过来的,作为市级部门,也应从全市的角度,说张以珍是罗定、郁南肉桂的引种人才对,而不是说张以珍是郁南肉桂的引种人。如今不说张以珍主要的引种功绩,只说张以珍次要的引种功绩,无疑是以张以珍的小美掩盖了张以珍的大美!
以上是“无知识”山人的意见,是否是“乱说”,望“专家”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