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千里扶尸送友

书接上文

1

从此以后,江忠源和曾国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当曾国藩了解到自己和江忠源是远房亲戚后,对江忠源更是另眼相待,俗话说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当然要多多照顾。

由于曾国藩的推荐,江忠源在京城的名气越来越高,甚至还有了一些自己的小粉丝。

当然发达了的江忠源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同乡邹兴愚。旧宝庆人最重老乡感情,“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同乡加同学,可谓亲上加亲。邹兴愚为人温文尔雅,学习十分刻苦,人才俱佳。经江忠源介绍,邹兴愚与曾国藩等也互相往来,偶尔一起吟诗作对,喝喝小酒,品品小茶,日子好不快活。

然而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长久,邹兴愚因为多次没有考上功名,心里一直郁闷不已,身心俱伤,慢慢病入膏肓。又没有钱请人照顾,江忠源便以大哥的身份,自告奋勇,亲自照顾他,  虽然,江忠源尽心尽力服侍,只要是对邹兴愚的身体有好处的药,都会给他弄过来。

可能是天妒英才,邹兴愚的病不但不见好,反而日重一日,挨,原本白白胖胖的他现如今已是骨瘦如柴。江忠源十分心焦,但是又没有办法为好友解脱病痛,他便祈祷上苍,为邹柳溪驱病。

1845农历六月九日,邹兴愚在京病殁,年仅30岁。邹兴愚病逝,江忠源痛哭流涕,特作《哭邹柳溪四首》。

寒风六月作秋声,客舍孤灯独怆神。

傲骨例难容浊世,夜台应悔恋京尘。

魂依萧寺谁怜汝,家隔他乡尚累人。

赖有阿连来万里,护持旅榇早归秦。

归真无语泪滑然,家信凄凉不忍宣。

骨肉哪知春梦傲,科本临营越首价。

转人有母谁胎食,伯道无儿莫问天。

箱绝广段织缣女,侍君巾栉未经年。

昂藏意气薄云天,病国优思著祖赖。

宛马未刚千里志,海腾准诉九重天。

苏韶设有回生望,向秀空传思旧篇。

或喜修文君不愧,一生孤愤未妨宣。

半夜论文病即侵,无方起死愧交深。

良规尚在人何往,遗箧亲收泪不禁。

溽暑蒸云天惨腌,凄风送雨气萧森。

黄金台畔桑乾水,呜咽声声助客吟。

2

并且,他与曾国藩二人全力为邹兴愚料理后事,曾国藩还专门写了《邹君墓志铭》,嘱咐带回陕西。江忠源则执意护送其灵柩归乡。

在邹兴愚病重之际,江忠源的老师邓鹤龄又生病了。

邓鹤龄,名铁松,湖南湘乡举人。他不但是江忠源的挚友,而且还是他的授业老师。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重情重义的江忠源,见老师病情严重,赶紧又到这边忙碌。

此时,邓鹤龄咳嗽咯血,相当严重,已经奄奄一息,情形十分危急。眼看在京城难挨,大家征求他意见,最后决定立即送回老家。按湖南人的习俗,就是死,也要死到家乡,不做异乡之鬼。

谁护送他回家呢?江忠源当仁不让。

在出都门时,有感于朋友为求取功名命殒京师,而自己从道光十七年到道光二十三年连续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上,心中特别抑郁,空有一腔报国之情与经世之志,却无法施展。感同身受,不胜悲怆,特作《发都门寄别涤生庶子》:

向晚渡桑干,月暗云水黄;

平生四度过,今夕真凄凉。

我友已为鬼,我师复病床;

咫尺行不易,况此道路长。

蟋蟀号四野,悲风动阴房;

遥怜高堂上,今夜梦还乡。

江忠源雇了车马,于八月初五启程,护送老师邓鹤龄南归。沿途热汤熬药,问寒问暖,悉心照顾。邓鹤龄病情越来越严重。

十一日,到达河北献县时,死于途中。江忠源痛彻于心,深情写下《哭邓铁松师鹤龄》一诗。

异乡见同气,生死普相依。

嗟我邓夫子,至性坚不移。

临危执我手,放语测剿顾。

谓余无不恨,永与间气违。

要华谁不念,所重在连枝。

子归语余季,念我母过悲。

此语谁复闻,沉痛摧心牌。

亿昔甲午岁,吾师来夫夷。

数月坐春风,早得窥樊笛。

谓当贡玉堂,劝业媲龙夔。

次亦宰百里,膏雨润疮痍。

岂谓天难问,用行终无时。

潦倒五十年,一朝陨路歧。

从游实无状,万咎安所辞。

异乡恶死人,见辄走避之。

逐客令屡下,安往持其危。

典衣买柳棺,需者尤居奇。

送终礼数缺,凄侧徒鸿痍。

可怜春生子,古谊厚不漓。

知我方寸乱,筹划不少遗。

哀哀路三千,素车指湘湄。

吾师有二子,头角闻嶔崎。

扶柩到其家,义当敦切思。

达人后必大,庶几绍裘箕。

3

随后,江忠源为老师购买棺材装殓,一直把老师送回湘乡故里。

江忠源千里扶柩送老师邓鹤龄回归故里的事迹,轰动湘乡、湖南以至京城。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给叔父的一封家信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致叔父:

“湘乡邓铁松孝廉于八月初五出京,竟于十一日卒于献县道中。幸有江岷樵同行,一切附身附棺,必诚必信。此人义侠之士,与侄极好。新化孝廉邹兴愚在京久病而死,一切皆江君料理,送其灵榇回南。今又扶铁松之病而送其死,真侠士也。扶两友之柩行数千里,亦极难矣。”

——曾国藩

灵感来源于

新湖南江忠源集

(文:转载  红网新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