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的秋色,美得无可救药!

艺术有你 

来源:收藏马未都

清秋时节,历代文人总免不了写些小酸诗,画些小景,发些幽思,抒些小情。
王维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徐志摩写“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古画中的秋天
每个人的眼中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名画里,去看看古人眼中的秋天,看完后你会发现,一定不比国庆出游看人头体验差啊!!!!

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

《月下把杯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美月美景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有诗句“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

元·倪瓒《秋亭嘉树图》

《秋亭嘉树图》为倪瓒晚年所作,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风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反映了作者人画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怀。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 》

王蒙所画的是江南的秋天,水润中带点秀气、潮气。高山曲水,茂树清淡,近景处山脚草堂临水,并不见山寂萧条,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幽,诗画意更浓,仿若住在这里的主人,写写诗作作画,听听鸟鸣,观光秋色,怡然自得!
(请横向欣赏)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画的应该是北方之秋,初看甚是平淡之笔,简率的墨色,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

明·蓝瑛《红叶秋禽图》

枝头稀稀落落的几片叶子,让人联想到地上可能已有大片的落叶,秋意渐浓。

明·蓝瑛《秋色梧桐图》

蓝瑛喜欢画秋天的景色,画面飘洒自然,直抒胸臆,秋色梧桐,简单成大美。梧桐秋雨,总是让人倍感秋意凉。但他行书用笔畅快,让人感觉秋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

清·董邦达《平湖秋月·西湖八景》

平湖秋月,意境深远,这样的秋天或许在西湖才能看到吧。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只有古人才会有吧。

清·恽冰《蒲塘秋艳图》

碧水之上萍藻点点,绿荷盈盈。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以含苞、初绽、怒放的三种生命形态展示着自然美。

清·赵之谦《枝头秋色图轴》

画中,枝头秋色,淡雅凝香。过了六月,枝头却依旧芬芳,沉淀了夏季的美好。

清·吴历《夕阳秋影图》

画中山峦起伏,高树成林,草亭傍水,有倪瓒画作的影子。有人说这张画是仿倪瓒的画作,但是其笔墨纯熟沉稳,颇见功底,诗画相融,意蕴非凡。秋之景象跃然纸上,令观者踌躇满怀。
古人的秋天
其实除了作作画,隔空赞美一下秋天,古人也会走出户外感受“三秋”,拒做宅女宅男,有些玩法潮到让我们做现代人的都有点羞愧……
赏菊,是每年的必玩项目。冷空气突袭,菊花开得娇艳,此处略去小酸诗1万首……
古人过秋天,过的是一种风雅。
芦苇微微,秋风拂面,如柳絮般清扬自在的芦花,引来古人的风雅意趣。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余亚飞的《咏芦苇》透露出了芦苇的野趣,现代文人都觉有趣,古时闲来无事酷爱出游的文人画者更甚。
司空曙在《江村即事》中写道:“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秋风吹起,一片片的芦苇飘荡,白雪皑皑的芦花就像下了一场倾城大雪。
盛舟风雨听芦,悦情悦景,美哉美哉。
吹了一阵萧瑟的秋风,免不了皮肤干燥,灰头土脸,那就泡个凝脂温泉润润肤。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温泉还是那湾温泉,因为泡的人不同,意境也会不同。古人泡个温泉都能泡出一股清平之气来,我们自是更不能与之相比。
明嘉靖年间,杨慎被贬云南,久居曹溪寺著书,常到温泉沐浴,他极力推崇安宁“碧玉泉”为“天下第一汤”,在《安宁温泉》中写到:“何如碧玉温泉水,绝胜华清礐石池;已挹金膏分沆瀣,更邀明月濯涟漪。
得,又是一首小酸诗。
泡温泉虽然舒服,但也得讲究礼法。在古代,礼法是真的多,比如,古人对待“共浴”这事儿,就打击得很严。
《礼记·内侧》有记载,“礼,始于谨夫妇……不敢共福浴。
不仅如此,“父子同川而浴”还被视为“与禽兽无异”的行为。
相比欧洲国家男人能裸着就裸着,能露点绝不穿衣服的习惯,咱们的老祖先,是真的很有自己的原则。

西方人的澡堂

除了以上这些,古人秋天还喜欢赏银杏、登高、品蟹等,这些习俗过两天咱们再细说。
比起渴望把生活变成诗的我们,古人似乎更懂得享受,而且更注重内心世界的满足。注重生活品质,从来都是古人的日常,喝酒、泡汤、赏菊、赏月,这小日子听着就很滋润啊。
(0)

相关推荐

  • 秋尽满山尽萧瑟,水畔浓艳争似春--雁栖湖的初冬

    这个周末,原定的出差取消,正好女儿有事来北京,周六陪她去雁栖湖转转.她的腿脚有旧伤,不能行走太远,骑行还算比较合适. 去大水峪的公交在前一站绕过了雁栖湖景区,不得已,在北台上又换乘了一站. 天气一扫前 ...

  • 折芦花,以赠远

    芦苇荡&一生所爱 音乐: 三闲散人 - 琴箫和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草本植物之一,在我国起源颇早, 生力极强,亦称作蒹葭.芦花.苇. <诗经>中的名 ...

  • 蒹葭苍苍,随风浪迹天涯

    蒹葭苍苍,随风浪迹天涯​文/浩然   编辑/Seanli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秦风·蒹葭>小时候,经常在河边和池塘 ...

  • 秋花之飘香,最后的盛放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彭薇 日期:2021-10-18 李渔曾盛赞"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桂花偏爱有加.司占伟 摄 (1/1) ■本报记者 彭薇 春天的山野田 ...

  • 冬来踏秋去(一)

    今年秋天,我因为种种原因,甚至没有一场哪怕是近郊的远足.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对秋天怀有莫名执着的人,几乎是一种灾难.不知多少次,我在梦中将自己置身某个"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地方,看 ...

  • 中国最古老的地表建筑——汉阙之美

    古代艺术  渠县沈府君阙上世纪四十年代旧影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初春,法国探险家色伽兰与同伴法占行进在四川渠县县城到城外土溪镇的古驿道上,调皮的中国儿童骑在路边残破的石兽上,对这些高鼻深目的外国人指指点点 ...

  • 美!广东竟然私藏了个中国最古老的千年瑶寨!雾气弥漫美成仙境

    在广东的粤北地区, 有个鲜为人知的出游圣地, 叫连南瑶族自治县. 这个小县城住着成千上万的瑶族同胞, 也保留了一座完整的甚至有上千年历史的瑶寨. ▲傍晚的瑶寨美炸天 连南是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 ...

  • 文学原创•《 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至美的赞歌》 文/郑松堂

    中国古代劳动妇女 至美的赞歌 --乐府诗<陌上桑>学习札记 文/郑松堂 乐府诗<陌上桑>是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诗描述的是一个采桑女子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作者运用多种 ...

  • 中国塔,东方之美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它记录了一段段沉淀的历史,承载了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静默如斯,风雨不改. 塔的样式精美,结构精巧,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然而,它的佛学意义似乎 ...

  • 中国最壮观,最美大桥

    中国最壮观,最美大桥

  •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真长见识!记得收藏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其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及独有的风格闻名于世.中国园林,归根结底,它是一种意境,一种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甚至连语言都无法描述它的美,从任何角度看,它都是一幅完美的画. 下面,让我们 ...

  • 他花40年跑遍中国,画出唯美中国古建筑

    谁说中国城市没有审美 只是被我们遗忘了 李乾朗 还记得小时候住过的屋子吗? 白墙黑瓦的皖南民居, 一入春季, 笼罩着氤氲水汽, 就成了中国水墨画上的风景: 皖南民居 穿行在北京胡同里, 推开东南角的大 ...

  • 中国六佳丽,人美画更美!

    何香凝 中国女艺术家的一面旗帜. 潘玉良 解读潘玉良的中国画应该从她的白描谈起. 陆小曼 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 ...

  • 三星堆文即古彝文,古彝文有9千年历史为中国最古老文字

    <宇宙人文论>与中华古道佛文化渊源研究 贾银忠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 来自:<汉学研究> 摘要:本文从国家级珍贵记忆文化遗产<宇宙人文论>的研究着手,深入探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