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五)

(紧接上期)

难以评述的历史

离长安百姓买酒狂庆清除董卓之喜仅两个月,长安又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董卓在时,还可号令群豪,长安社会秩序相对安稳。董卓死了,群豪各自为大,互不相让,将长安搅得鸡犬不宁,没一天安稳日子,还不如董卓时期。

该怎样评价这短暂时间里发生的一系列影响历史进程的大小事件呢?怎样评价王允这个人呢?如果王允及时赦免了凉州军人,如果王允听从属下的建议,以皇甫嵩统领凉州军队,联络关东盟军,协商谈判国是,如果贾诩没有说出那番天外飞仙似的话,历史又会怎样演变呢?

这些问题都难以回答,只能作个推测,作个评述。

一个推测是,无论王允成功与否,诸侯割据的局面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只是演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要想回归大一统格局,靠献帝和王允显然不行,必须有许多其他的因素,比如有一个强力的皇帝,有强大而忠诚的军队,有几个远筹帷幄的谋臣和所向无敌的武将,还得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这些都是目前皇室所不具备的。

假以时日会不会有所改变呢?这个无解,谁也不知道。但存在一丝希望。

当时仍然敬奉朝廷,给朝廷进贡的有幽州刘虞、荆州刘表、徐州陶谦、交州士燮等(包括后来的曹操、孙策都保持对朝廷的进贡),不管是否出于本心,起码在理论上他们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如果能够妥善利用,合起来也是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也未必不能为朝廷所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允的失败将汉朝复兴的唯一的那点渺茫的希望给破灭了。所以后世治史者虽然一致谴责贾诩的煽阴风点鬼火,但仍然一致认同是王允的错误决策导致了最后的结果。

一个评述是,古代最不缺乏的就是眼高手低的爱国者,王允只是其中之一。

这帮人最喜欢做的就是不管客观实际,只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近乎于野蛮地干涉朝政,干出许多误国误民甚至祸国殃民的事情。

其实把事情换给他们来做,他们也做不好。比如汉末党人骂宦官残暴,但自己杀起人来也不眨眼,就像张让责骂何进时所说“你们士大夫又有几个好东西呢?”

宋朝旧党骂新党,骂走新党自己上台执政远不如新党,甚至把新党从西夏人手里收复的西北领土拱手送还,成千上万西北将士的血白流了。

明朝东林党人不断地以爱国、攘夷的道德口号,妄自尊大、急功近利地给前线武将,甚至皇帝本人施加压力,导致皇帝不敢与后金议和,前线武将经常在无钱、无粮、无援的状态下打仗,或者是在本来具有坚守防御消耗对手的优势情况下,被迫出击进攻,导致惨败。

清朝革命党人……

盲目爱国的结果是误国!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吕布被李傕、郭祀逼出长安后,先是投奔袁术。吕布还真是奇葩,离开长安时没有带走自己的家眷,把他们托付给了部将庞舒,却带走了董卓的首级。

这个很重要,吕布的声望主要来自于杀董卓。吕布进入中原后,兖州、徐州都有许多人来投奔,就是冲着吕布杀董卓的功劳和声望而来的。

吕布自认为杀了董卓也算是为袁氏家族报了仇,有恩于袁氏家族,袁术理当感激帮助他。谁知道事情并没象他想象的那样发展。

这里有二种说法,一种是袁术讨厌吕布反复无常的行为,根本不接纳他;一种是袁术还是有感恩之心,厚待吕布。是吕布自己有恃无恐,放纵手下士兵四处抢掠,引起袁术的担忧和不满。吕布察觉后觉得不安,主动带兵离开袁术,投奔河内太守张杨。

张杨与吕布是并州老乡,原来是西园军假司马,袁绍让何进招四方猛士进洛阳时,张杨也是其中之一。吕布以同乡之谊去投张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现在有学者认为吕布投奔张杨是受袁术指使前去劝降张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管劝降是否成功,吕布离开张杨后都应该回到袁术处交差,而不是去投袁绍。

李傕、郭祀是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杀回洛阳的,自然不会放过杀死董卓的吕布,悬赏捉拿吕布。得知吕布在张杨这里,就催促张杨将吕布押解来长安。

张杨手下将领贪图赏金,想捉拿吕布归案。吕布对张杨说:“我们是同乡,你杀了我,相当于减少了你自己的实力,也立不了多大的功劳,不如出卖我,还可以得到爵位封赏。”

张杨不便也不想对吕布下手,就表面上答应李傕、郭祀的要求,暗地里却将吕布保护起来。李傕、郭祀见张杨不肯捉拿吕布,担心二人长期呆在一起会弄出什么意外来,就想分开二人,下诏任命吕布为颍川太守。但吕布没有去赴任。

没有明确的记载吕布是为啥离开张杨的,只能推测。从吕布不甘寂寞的性格来看,估计是受不了在张杨营中受保护而不得自由的约束。吕布一生所好就是驰骋疆场,征战厮杀,在刀光剑影中享受酣畅淋漓的快乐,哪里受得了约束,耐得住寂寞?

吕布离开张杨投奔袁绍,除了仍然抱有对袁氏家族有恩,袁绍理应厚待的想法外,还有个原因是袁绍是当时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看上去最有发展前途的人。

吕布来到袁绍这里时,正好遇上袁绍征剿张燕。“飞燕”遇上“飞将军”,一场好战,煞是精彩。

这是吕布进入中原的第一场鏖战。吕布也正是通过这次战斗扬名中原。“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这话就是从这时开始在中原大地上流传。

吕布最擅长的是指挥骑兵作战,其部队也主要是骑兵。吕布身跨赤兔马,率领手下健将成廉、魏越等数十骑冲锋陷阵。不是每天只冲锋一次,而是三、四次,每次冲入张燕阵营中都能斩杀敌人后凯旋。

在主要依靠体力(再好的武艺也需要体力支撑)的冷兵器时代,如此频繁地发起冲锋,其战斗力非常惊人。

顺便科普一个小知识。现在还没有出土文物能够证实那时已经有了成熟的铁马镫,最多只有布马镫,也就是说,那时的骑兵需要用更多的体力来控制马匹,也不能像在铁马镫那样轻松自如地挺身作战。

中国成熟的铁马镫技术和运用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五代十六国时期,可能才有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出现。那些以战国、秦汉为题材的电视剧里的骑兵踩着铁马镫来去如风的场景,都是瞎编的,千万不要相信。因为没有马镫的出现,当时使用到马匹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战车。(在西方则是重装骑兵)

马镫也被称为“中国靴子”,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其意义和作用丝毫不亚于所谓的“四大发明”。马镫完全改变了人类作战方式,也由此改变了人类历史。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认为:“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

连续冲锋十几天后,张燕军终于抵挡不住这群如狼似虎的并州铁骑,全线溃退,逃往太行山以西活动。

此战又为袁绍称霸北方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乌桓人、屠各人纷纷倒向袁绍。乌桓王蹋顿甚至主动要求与袁绍和亲。蹋顿还派出数千铁骑随袁绍征战,督军从事、刘备少年时期的刎颈之交牵招专门负责管理和统领这支队伍。

袁绍的势力由此扩展到乌桓人所居的塞北和屠各人所居的并州中部。

恩将仇报 谋刺吕布

吕布帮助袁绍打跑了张燕,扩张了势力,没想到袁绍却恩将仇报,要谋刺吕布。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

吕布从与王允共掌朝政的高位沦落到四处漂泊寄人篱下的凄凉境地,都是拜李傕、郭汜等所赐,因此非常痛恨李傕、郭汜等,时刻想着报仇雪恨。

现在帮助袁绍打败了张燕,自认为功劳不小,就找袁绍借兵,想杀回长安,征讨李傕、郭汜。袁绍正是用兵之时,还想着从别人那里要兵呢,哪里会有多余的兵借给吕布。何况才接受了朝廷的调和,等于变相承认了李傕、郭汜的合法性,怎么能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呢?再加上吕布一叛丁原,二叛董卓,谁知道拥兵在手后会不会背叛自己呢?

袁绍不借兵,吕布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杀回长安报仇,只好窝在袁绍这里。整天无所事事,西北军阀缺乏明确政治目标,只知道抢杀掠夺的老毛病又犯了。吕布军开始四处抢掠。

更让袁绍及其手下文武官员受不了的是,吕布傲慢地认为自己是朝廷正式册封的高官,瞧不起袁绍及其手下那些自己表任的文武官员,正规军瞧不起民兵,惹得这些人也不愿意和他在一起。

吕布的行为招致了袁绍严重的不满,明显形于颜色。吕布看在眼里,也不想久留,就向袁绍提出回洛阳的请求。袁绍很爽快地答应了,还高姿态地表吕布为司隶校尉,派遣三十名甲士护送。

其实这三十名甲士不是护送吕布回洛阳的亲兵,而是护送吕布上天堂的刺客。就在当天夜里,他们要取吕布的性命。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吕布得知了这个秘密,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的精彩好戏。

吕布先是假装在营帐里休息,让人在营帐里鼓筝。吕布不睡,刺客没机会动手。刺客们就假装先睡。

吕布偷偷地用被子在卧床上伪装了一个自己睡在里面的假象,然后悄悄走出营帐,溜之大吉。刺客竟没有察觉。

到了半夜,刺客见吕布营帐中已无人鼓筝,以为吕布睡着了,一拥而入,挥刀乱砍吕布的床被,认为已经砍死了。

等到第二天,袁绍让人打探消息时,才知道中计,吕布还活着。袁绍慌忙命令关闭城门,全城搜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吕布早就逃出城了。袁绍命令手下士兵追杀,但这些士兵都畏惧吕布,没人敢去。

吕布死里逃生,再次逃往老乡张杨那里。途中经过陈留时,还与陈留太守张邈把手结盟,留下后来与张邈一起侵夺曹操兖州的线索。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想想很有趣,吕布杀董卓自认为给袁家报了仇,想得到袁家兄弟的回报,结果得到的却是袁家兄弟的谋杀。袁绍指使甲士谋杀在前,袁术指使郝萌、陈宫行刺在后。

最迟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底,袁绍基本控制了冀州,并将势力延伸至青州、并州。

此时的中原大地上,其实就是袁家兄弟二人在争夺。冀州袁绍、兖州曹操、荆州刘表结盟为一方,南阳袁术、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结盟为一方。吕布在相对独立的河东太守张扬那里干呆着,刘备、孙策还在打工呢。

在袁绍势力逐渐发展壮大时,一直追随袁绍的曹操却遇到了麻烦,刚到手不久的兖州眼看就要落入吕布之手,袁绍帮还是不帮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让人不齿,吕布为何要这么做,丁原该不该杀?

    此文以正史为背景,不参考三国演义. 史书没有记载吕布的出身,只知道他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这在东汉时期是边境地区,吕布因为个人勇武而被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征为主薄 ...

  • 吕布: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处

    每每谈及三国,你最先想起来的人是谁?是三位枭雄曹操.刘备.孙权,还是三位智者诸葛亮.周瑜.郭嘉,还是几位勇冠天下的名将,如吕布,字奉先. 人中吕布,当世鸠虎 吕布也是个寒门出身,他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武勇 ...

  • 董卓要废帝,别人不吱声,他为啥敢叫板?不是因为有吕布

    看三国,说三国,三国里面秘密多. <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说想换皇帝,百官听了都不敢出声,唯独丁原出来,直接反对. 小说里,说丁原是荆州刺史,董卓之所以当时未翻脸,是因为丁原后面站着吕布, ...

  • 《三国演义细节解密》之二十九:吕布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如果懒得看文字可以听语音版哟~↓↓ (在 [喜马拉雅FM] APP 中搜索"大锤说史"关注收听过往节目) 友情提示 我们 "BT历史零售" 公众号正式更名 &q ...

  •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张杨篇(中)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杨(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张杨重大事件之五--结好曹操 在上一篇中,笔者讲到张杨被董卓封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作为董卓与袁绍两大势力中间的缓冲地带. 初平三年(192)四月 ...

  • 三国:董卓死后,王允为什么拒绝西凉军投降?他在害怕什么?

    公元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汉司徒王允联手吕布,一起干掉了霍乱朝政的董卓,共同夺得朝廷大权,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且"允以布为(奋威)(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五)

    (紧接上期)  宦官的报复 走投无路的宦官们开始了处心积虑的报复,环环相扣,步步杀机. 先是示弱.张让的养子太医令张奉之妻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去给儿媳妇叩头认错,说:"老臣得罪了,本来应当和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

    非常高兴喜欢本话题的读者越来越多,也许是许多人受<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作品影响,不大知道真实的袁绍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这很重要,不了解袁绍,就不可能了解汉末历史,不知道三国是怎么来的.谢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二)

    (紧接上期)为便于各位读者阅读了解,下面以白话简要意译公孙瓒列举袁绍的十大罪状如下: 一大罪:袁绍为司隶校尉时,不能匡扶国家,反而指使丁原焚烧孟津,招引董卓进京.董卓祸乱天下的根源就在袁绍: 二大罪: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四)

    尽管省略了许多情节,想努力写得简单一点,但还是无法在一期内大致写完长安发生的事情,而要从全局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后期的发展,不知道这些事情又不行,只能继续写,争取早点结束,回到袁绍身上. (紧接上期) 成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六)

    (紧接上期) 助曹操保兖州 在袁绍势力逐渐发展壮大时,一直追随袁绍的曹操却遇到了麻烦.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与黄巾军交战中阵亡.东郡名士陈宫主动游说州郡官员拥立东郡太守曹操为兖州牧,得到支持.济北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八)

    (紧接上期) 献帝回到残破的洛阳,摆脱了西北武人的控制,希望能"建安",而除了拥有皇帝的名头外,毫无经济.军事实力,拿什么来"建安"呢?就必须得到各地诸侯的支持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十九)

    周末结束,继续开聊. (紧接上期)  袁术僭号 一直说袁绍想学光武帝刘秀从河北龙兴,因此,他的主要敌人是称霸幽州,势力扩张到青州的公孙瓒.灭了臧洪后,按原计划应该北上攻打公孙瓒,没料想到曹操挟持献帝后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袁术僭号,分别给吕布.孙策去信,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结果如何呢? 众叛亲离 吕布.孙策与袁术的关系源远流长,要细说的话,一时半会还说不完,只能简言之.好在本公众号此前曾经单独聊过 ...

  • 撕裂汉帝国的终极杀手——袁绍(二十二)

    (紧接上期)  曹操因色失良机 最不愿意看到袁术僭号意欲称帝的是曹操.道理很简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能有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在曹操手里.曹操虽然自己不是皇帝,却可以通过这个唯一的皇帝发号施令,成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