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相解
古体的“以”比较踌躇,甲骨文像人形,手中提一东西;金文、小篆蜕变,《说文解字》:“以,用也,从反巳。”
许慎说的“巳”即巳蛇,巳有两个姊妹字已、己。汉字“堵巳不堵己,已在半空举”,应为表示蛇的不同状态,己未出,已半出,巳全出,其中“已”于“以”谐音,应为“以”蛇的状态。因此,金文、小篆“以”的字相:蛇半出,表示发生而又为完成的状态。
蛇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力,但也是可怕的动物,神出鬼没,杀伤力很大,令人敬畏。正因为如此,古人崇拜蛇,如著名的伏羲、女娲像,即是人首蛇身;夸父耳朵挂两条蛇,手中持两条蛇;禺虢(东海海神)两耳各垂一蛇,双脚各踏一蛇。
蛇崇拜不但中国有,几乎世界各地都有。究其原因,无外乎“实用性”,求因问果,祈求保佑,这就是“以”的字相含义,基本意思是“用”或“因”,如以卵击石、以刀劈狼、以牙还牙等。
字中带“以”的汉字,如似、姒、泤、娰等,均发(si)音,而不发(yi)音,应该与“以”的字相“蛇(巳)”有关。即“以”是似、姒、泤、娰的本字,其中姒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应与这各部落的蛇崇拜有关。古代姒姓立国名人辈出,国家主要有夏朝、褒国、缯国、越国等,著名人物有蟜氏、鲧、大禹、夏后启、有莘氏、少康、勾践、周文王之妻太姒、周幽王之后褒姒等。
楷体“以”字形发生蜕变,始见三国时期钟繇的楷书,字相:蛇(巳)人,其中的一点儿表示蛇在动。“以”此时以“巳人”的形式出现,将人神话,可表示有本事、能胜任、应变、时间、方式、地点、原因、结果等等,几乎无所不能,细品古文三例:
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3、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