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暖阳下,来杯咖啡吧?

手拿一杯苦的咖啡,一杯接一杯。我心已碎是为了谁,还是不能睡。

        冷冷清清在回味,在回味。

        我还要喝咖啡,咖啡越喝是越没滋味,是咖啡还是眼泪?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流行歌曲。那时,绝大部分的年轻人没喝过咖啡,只是从电影里看到西方人喜欢喝咖啡,从歌词里知道咖啡是苦的。

今天不一样了,特别是在大都市里,已经形成可以迎合社会各阶层咖啡爱好者需求的局面。随处可见精致典雅的咖啡馆,吸引着相对富裕的精英人士。星巴克则吸引着追求情调的中产阶级和白领人士。新兴的瑞幸咖啡则以低价吸引普通青年男女,希图培养出大量的咖啡爱好者。

在商业领域里,最赚钱的是中低端产品,因为消费得起的人多。一百个人里,十个人去咖啡馆,二十个人去星巴克,剩下的七十个人去瑞幸,自然是瑞幸赚得最多。这也是资本家为什么总要做大众买得起的产品的原因。

如果瑞幸的意图能够实现,那么,它可能就会成为咖啡饮品业里最大的赢家,将会获取非常惊人的利润。

咖啡文化其实最初是出现在东方文明里。西方人所说的东方文明是指拜占庭、阿拉伯、波斯和突厥文明。中华文明不在其中,被称为东亚文明,或者远东文明。

咖啡豆这个神奇的物种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境内,阿拉伯人发现后带回东方,成为一种高贵而奢侈的饮料,在上层社会中流行。

英语中coffee一词来自荷兰语,荷兰语中的这个词又来自突厥文,而突厥文里的这个词又来自阿拉伯语。从这个词的流变也可以看出咖啡的来源和发展。

《送咖啡的人》奥斯曼土耳其女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里从来没有教受过东方文明,以至于现在许多人一提起阿拉伯文明,总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样子。这是真无知。

在8世纪前后,东方文明高高在上,俯瞰欧亚文明。阿拉伯人在数学、几何、机械、医学、化学等科技和学术知识上远远领先于欧洲,更别说中国了。当然,也包括精致而奢华的生活方式。看过奥斯曼帝国和其他中亚国家金碧辉煌的阿拉伯王宫,再来看故宫,就是个土老财宅子了。

那时的欧洲人到东方留学,就类似于现在的中国人到美国留学。苏格兰高地文化领先于欧洲,就是一大批从东方留学回来的人创造出来的。

本公众号里曾经说过,宋朝GDP超过了欧洲,但远远落后于阿拉伯。

咖啡进入欧洲也不是十分顺利。十字军东征时,圣殿骑士团曾经从中东带回过咖啡,但因数量少而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并没进入社会消费。1645年,处在东西方贸易枢纽的威尼斯商人意图在欧洲推广咖啡,在威尼斯开设了欧洲最早的一家咖啡馆,但仍然没能引起欧洲人的兴趣。

1669 年,奥斯曼帝国特使苏莱曼·阿嘎 (Suleiman Aga)去巴黎,说服太阳王在奥斯曼帝国征服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中,从西面进攻,牵制神圣罗马帝国。法国人真就是欧洲人里的另类,经常做些奇葩的事情。这也是其中之一,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帮助穆斯林打自己的教友,起因只是太阳王畏惧和嫉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苏莱曼·阿嘎在出使过程中把咖啡带到了法国,使其成为社交界时尚,但也仅限于社交界。

咖啡全面进入欧洲成为日常饮料得益于一场战争和一个奇人。

这场战争就是1683年发生的第二次维也纳之战,奥斯曼帝国大举进攻维也纳,希图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在西方世界岌岌可危之时,当年西方世界第一强国波兰挺身而出,国王雄狮约翰三世响应罗马教宗的呼召,带领骑士驰援维也纳。

被重重包围的维也纳城中的那个奇人出现了,他叫库辛斯基,出生于乌克兰贵族家庭,本来信东正教,后改信基督教。他是个商人,会多种语言,其中就包括土耳其语。此时自告奋勇,装扮成土耳其人从城中出来与驰援部队接头,然后又返回城内通报援军情况,为波德联军最终战胜奥斯曼帝国军队立下奇功。

约翰三世成为西方世界最后的拯救者。此战之后,西方文明崛起至今,东方文明则一蹶不振。

战事结束后,战利品中有大量的咖啡豆没人要,主要是几乎没人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库辛斯基全要了,以此开了一个咖啡馆,是维也纳第一家咖啡馆,取名为“蓝瓶下的咖啡馆”。

维也纳至今有条街叫“库辛斯基街”,有他的塑像。每年10月,还会举办“库辛斯基节”,以纪念这位勇敢的英雄和成功的商人。

咖啡由此开始进入欧洲,逐渐成为欧洲人最喜欢的日常饮品。

库辛斯基塑像 土耳其人服装

咖啡最初在欧洲传播时遇到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抵触。

宗教上,认为这是异教徒的饮料,是魔鬼撒旦的诡计,用黑色的汤来腐蚀忠贞基督徒的灵魂。要求罗马教宗克莱门八世(Clement VIII)下令禁止咖啡传播。

克莱门八世在亲口尝试了咖啡后,宣布,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为咖啡洗礼,归入耶稣基督,使咖啡成为圣洁的饮品。

世俗上,则是谣传咖啡会降低男人的性能力。英国妇女界甚至联合上书英王,要求立法禁止这种这种邪恶的饮料,史称“女界反咖啡请愿运动”。

最终是西西里岛出生和长大的库托,用自己喜欢喝咖啡,却身体健康,生育了十三个孩子的事实,消除了咖啡会降低男性生殖能力的谣言。

1686年,库托以自己名字的法文写法Proceope为名,开始了他的咖啡厅事业,并成为日后法国启蒙运动标志性场所的咖啡厅——普罗蔻铺(Le Procope)。

拿破仑还没发迹前曾到这家店里喝过咖啡,但没钱付账,只好把军帽抵押在店里。现在这个军帽还在。

最初的咖啡都是不加奶不加糖的,就是今天所说的清咖。为了消除大众对咖啡毒性的疑虑,法国人在咖啡里添加牛奶作为“解毒剂”,从此改变了东方清咖的饮用方式。这种方式在法文中称作“奥莱咖啡”,在意大利文中称作“拿铁咖啡”。(卡布奇诺不是加奶,是加奶精。之所以取名“卡布奇诺”是因为形状像当时有个叫“卡布奇诺”修道院修士所带的帽子。

医学研究证实,喝咖啡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加牛奶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特别是钙摄取普遍不足的中国人在喝咖啡时最好加上牛奶,别瞎赶时髦喝清咖。

现在咖啡的种类则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因为添加物品的不同、颜色的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的不同而名称各异,让人眼花缭乱。

说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是欧洲人,英国人里却是爱喝茶的多,喝咖啡的少。在英国还流传着一种理论,喝茶有益,喝咖啡有害。其实这是伪科学,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卖茶叶编造出来欺骗消费者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茶叶经销商。

咖啡以其独有的魅力风靡全球,不要小看那小小的咖啡豆,咖啡产业目前在世界上是仅次于石油的大宗商品。世界已经不能没有咖啡。

法国一位叫塔里兰的主教说:“咖啡如魔鬼般漆黑,如地狱般炙热,但又如天使般纯洁,如爱般甜蜜。”这就是咖啡的魅力。

眼下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静静地期待一个暖暖的日子,在黄昏前寻觅一处临江的雅致咖啡馆,手捧一杯暖暖的咖啡,品香浓爽滑,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惬意乎?

(本文资料及图片主要来自《天涯》“曹立仁”先生“东拼西凑话西洋之咖啡的故事”,特此致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