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笔记:从太仓站坐火车去上海

梁东方

这是一个从坐火车之前买火车票开始就需要格外较真、格外认真的时代,因为不论是出发地还是目的地可能都不止一个车站,甚至各有好几个车站,稍不注意就会买错了票、去错了车站。

目前太仓的两个站,要去上海站而不是上海虹桥站的话,大多都是从太仓站而不是从太仓南站发车的;而太仓南站距离太仓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其实都很远,对很多居住点来说都到了十几公里距离,开车将近半小时总是需要的。按说半小时不多,但是要知道从太仓站坐上火车到上海站的时间也不过是半小时而已。

出了市区在空旷的大路上奔驰,倒是很通畅。在空旷的站前广场边停车,要走到进站口是需要点时间的。站前广场的宽度和纵深度都远远超过了太仓在结束了水运码头以后的汽运客车站前的路边广场的面积,几十年以来人们已经熟悉了的进出太仓去汽车站的历史,不能说就此结束,也肯定就此有了其他更快捷的选项。

进站很简便,不验身份证,只做安检。不知道这是简化了进站手续还是说因为车站距离市区很远,少有闲人到来,能来的都是乘客,没有太大必要做进站的身份证验证。别看只是少了这一道手续,如果再加上网上购票不取票的措施叠加,就会让人觉着只是在检票的时候刷了一下身份证就进了站台候车了。

因为为了未来更大的流量做了预设,所以整个候车大厅都显得很是宽大;在人很是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宽大就更显得有些铺张了。在未来的规划里,这里将会是客流量大得多的站位;目前在现有站台之外,就有一条高架起来的新路轨正在抓紧施工,它将直接增加既有站台的宽度,增加路轨数。

在浏河和长江之间,在江南冲积平原上,太仓站高高的站台无异于一座高企的观景平台,不仅可以使视野四望无碍,更有猎猎的风一直在剧烈地吹拂。在等候列车到来的时候,吹着风的人们不由自主地会向柱子后面躲,那里风多少会小些;还会不由自主都遥望铁路两端,遥望四野,好像大家都在努力看着未来的方向,看着只需要等待就能将把自己带出去的下一刻。

我坐的这趟C字头的城际列车是从南京开来的,假期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站在车厢连接处和过道里。基本秩序良好,身后的一组二人椅子上的两位一直在说话,但是声音都控制得比较低;远处有外放手机音频的,放了几次也就收敛了。其余的时间大多就是播音员在反复强调江苏省规定的需要在出站的时候出示苏康码的措施,以及如何查看自己的苏康码的声音。

火车到站的时候,车里的广播也是一种类似一阵涟漪似的铃声温和模拟,安亭西、上海站,这样两次播报之后按说马上就能到终点站上海站了。但是在同一方向的几条线路上都有同向的白色动车、高铁和城际列车前行的情况下,这趟车不得不以很慢的速度缓行了很长一段。

这一段缓行使窗外一晃而过的景致突然清晰了起来,即使对着窗外拍照也不再有虚影了。而因为已经接近上海,在太仓的时候,或者说主要是在上海的嘉定的时候,窗外大地上黄绿相间的广袤稻田早已经消失,那种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绿树的南方民居环境也已经让位给了司空见惯的拥塞和狭窄、高大和密集、工业和建筑用地之后植被被压制和毁弃的荒芜和衰败、冷硬和漠然。

如果说从太仓到上海,这条城际线路是最快捷的进入到巨大的城市化景观里去的快捷通道的话,那从上海的角度上说,这大约也属于一条可以出去看看农业社会牧歌式的田园景象的方便路径了。沪苏通铁路在这样的意义上形成了一种对比鲜明的跨越。

不过作为终点站的上海站,在这趟车抵达的站台上是没有天桥的,也就没有站内转乘的服务,必须先出站再重新进站才能坐从上海站出发回北方的车。

在假期最后一天的返程高峰里,这样不得不走的绕行线路让人挠头。出乎意料的是出站之后上海站北广场外秩序井然,人不多,阳光很好,白云飘飘。进站口也没有拥挤的现象,虽然不再是只需安检即可进站,多了一道机器验证身份证的手续,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很快捷简便的。更令人惊喜的是,有的候车室很空,有大量座位;而候车室的一侧居然还提供了很多插座,可以免费充电……这是在别的车站里几乎没有见过的服务项目,非常实用,非常受欢迎。比起那些先要加关注,然后再付费的充电装置,上海站这种直接提供插座的方式显然是大得人心。人们在充电之余,无不同时留下了真诚的感怀。正如上海站在一些候车室一侧提供长条的窄桌,让人们在那里吃方便面一样,都是推己及人的令人叫好的措施。想顾客之所想,此之谓也。

城市文明发展发育得好,其给予人的享受不亚于农业田园的美好风光。如果在更高的水准上让二者兼得,那大约就是人类理想的生活之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