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旁若无人,其实是没教养
旁若无人,其实是没教养
作者|蒙鹏
在飞驰的火车上,一位中年大妈鞋子一脱,散发着难闻的脚臭味,歪坐在座椅上,一只脚伸出座位来,一边抠着脚丫,一边对着电话或是大声唱山歌,或是大声武气的说话。山歌从上车唱到下车,脚丫也从上车抠到下车。周围的人休息不能休息,路过也得侧身,但中年大妈仿佛视而不见……
这种情形,梁实秋先生给做了归纳,叫做“旁若无人”。
其实,旁若无人可不止这些。比如,在封闭的电梯里,挤满了人,某个中年眯着眼睛,做着深呼吸,一口一口地吸着纸烟,陶醉在烟草的味道里,完全没有看到,在他的身旁就有“禁止吸烟”的标志。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又比如,“在电影院里……在你聚精会神的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的在那里发抖……”(梁实秋《旁若无人》)
再比如,在某个公共卫生间里,某个男子跑进来,急匆匆解决了,又急匆匆跑出去,也不管方便的时候对着马桶没有,更不管马桶旁边那“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便后请冲冲”等提示。
请恕笔者不能一一举例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旁若无人者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自我陶醉。不管是列车上的中年大妈,还是电梯里的男人,抑或是电影院里的“颤动者”,他们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顾及身边人的感受,也不会想到顾及身边人的感受。
再是眼睛普遍不好。对于“请保持安静”“禁止吸烟”“便后请冲冲”等友情提示,就像眼睛蒙上一层皮,或者就是他们的视觉真空,或者干脆装着没看见。不知者无罪嘛。有了这“近视”的缺陷,反倒是一块“金字招牌”,合适的时候不妨拿出来亮亮。
旁若无人者都有一肚子歪理。有的是“我开了钱,爱这么样就怎么样”,比如火车上那位中年大妈。有的是“碍不着别人”,比如电梯里吸烟的男子。有的是“你管不着”,比如电影院里的“颤动者”……这套歪理,足以让他们打败百分之九十的“敌人”。
若是遇到较真的,非要跟他们理论一番,旁若无人者就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那无非是大嗓门,或者是胡搅蛮缠,再加上一肚子歪理齐上阵。较真者往往落荒而逃。因为他们要脸,旁若无人者往往是不要脸的。
“人不要脸,鬼都害怕。”更何况是人呢。
对于不要脸的人,道德约束是不起作用的,友情提示更是会适得其反,让其勃然大怒。唯一的办法是惩罚和教训,让其长点记性。
关键是,你说他违反公德,那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你要说他违法,那也不至于。因此,对于这类人,实在是“没法子的事情”。
这类人,就是郭春柏老师所说的“烂人”。说白了,就是缺乏教养,就是烂德行,就是自私自利。教养是成长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要想改变,非是一朝一日之功。因此,同旁若无人者做斗争,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