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如何把握将帅应具备的素养?

(二)将帅应具备的素养

  由于战争本身的特殊性,将帅在战争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将帅的素养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因此,历代兵家都十分重视研究将帅应具备的素养,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要求和标准。在这里有代表性地介绍两点:

  1.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了将帅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后人把它称为“五德”。孙子在《九变》篇中又讲:“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五危”的论述,从将帅性格修养方面提出来,补充了“五德”的不足。

孙子认为将帅的素养方面,必须具备“五德”,同时要避免性格方面的五种缺陷,这就是孙子提出的“五德”“五危”论。比如说廉洁本是将帅的优秀品质,但如果过于重视自己廉洁的名声,就容易被敌人利用,只要用个反间计,用谣言就可以让这样的将帅中计;比如说爱民是军队和将帅的重要品格,但过于看重保护老百姓安危,敌人就会用老百姓的安危来针对这样的军队和将领设计。抗日战争中,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就经常押着老百姓走在前面蹚地雷阵,挡枪子,给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与指挥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

2.将者,理、备、果、戒、约也。《吴子》对将帅的作用概括成“总文武”“兼刚柔”,要求将帅应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在此思想指导下,它具体地提出了将帅必须具备“五慎”和“四德”素养。“五慎”:理、备、果、戒、约。他认为“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而不烦”。意思是说将帅应该始终保持高度谨慎,主要是五个方面:理,就是将帅要始终懂得统帅大军与指挥小部队是一样的道理,靠的是军队的编制体制;备,就是始终作好准备,就像一出门就会碰到敌人一样;果,就是将帅要果敢和不怕牺牲;戒,就是要高度戒备不能放松警惕,做到虽然打赢了仗但是还象刚开始交战一样警惕;约,就是指挥和制度规定方面要简单、明了,不能太烦琐。这就是吴子提出的将帅素质的“五慎”论。

吴子在《论将》中还提出将帅必须具备的“四德”素养,即:威、德、仁、勇。他认为将帅要“德”“仁”足以率下安众,“威”“勇”足以怖敌决疑。《吴子》的“五慎”“四德”论在中国兵学思想史上是开创性的新论,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兵家把它同孙武的“五德”“五危”论作为将帅治军用兵必备素养的经典论述。

  另外,论述将帅必备素养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孙膑的“知道”论、“五德”论,《六韬》的“五材”“十过”论,《黄石公三略》的“十二能”论,诸葛亮的“十五律”论等等。这些论述,基本上是对孙子、吴子论点的继承和补充,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但我们在学习古代军事谋略思想过程中,不妨留心进行比较和体会,应该说会获益非浅的。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