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1376弄亨昌里
愚园路1376弄亨昌里,新式石库门,建于民国14年。先施、永安两大百货公司合资兴建假3层住宅25幢,列5排,南通愚园路、北通长宁路,其过道上各建过街楼1间。煤卫齐全,为公司高级职员居所。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CN-J-006-V |
亨昌里 |
愚园路1320弄,1376弄 |
4层 |
亨昌里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
愚园路1376弄34号(原愚园路亨昌里418号),就是其中一座刻画了历史的建筑。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曾经的政界显要,它写着的历史,是关于布尔什维克关于党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927年10月至1928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期刊编辑部《布尔什维克》就设立在这里。
这个编辑部可算阵容庞大,任编委的人物,现在说出来,无一不是大名鼎鼎:毛泽东、周恩来都是这个编辑部的一员。其他的有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瞿秋白,这个刊物就是由瞿秋白创刊的;还有参与组织和领导省港大罢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罗亦农;英勇就义在雨花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邓中夏;随同毛主席、周总理等一同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共中央秘书部主任王若飞等二十六人组成。如此空前的组合,现在听来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了。
在这个编辑部里,他们出版着一本本的《布尔什维克》,向广大的中国人民传扬着共产主义的精神,让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了前进的力量和方向。《布尔什维克》从1927年10月24日创刊,至1932年7月1日出版最后一期,在四年九个月的时间里共出版5卷52期,其中在亨昌里的一年四个月中出版了31期,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将红色的火种借此传递开来,这星星之火,在中国形成了燎原之势,革命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走在这里,我们能不缅怀当年的那些志士们吗?
编辑部旧址是外廊式假三层砖木结构新式里弄住宅,建筑面积136平方米,房屋坐北朝南,楼下前客堂是会客室,室内以沙发等西式家具布置,后客堂是餐厅,两间由拉门隔开。二楼南间为郑超麟的办公室兼寝室,北间是陈独秀秘书的办公室兼卧室,陈独秀、罗亦农等也在此住过。步入房间,乍一看吓一跳,你会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里面一派富贵人家的布置,欧式沙发台灯一应俱全,窗帘随风飘拂,玻璃外面是如茵的草地,好一派悠闲风光,不过这悠闲之下,却是暗流汹涌:这里其实是一个绝好的掩护所,当时常以搓麻将作为瞿秋白等党内领导人来编辑部见面开会的掩护。
-
(2014-06-13 15:44:43)
-
(2014-06-12 16:22:42)
-
(2014-06-11 15:37:27)
-
(2014-06-10 16:34:51)
-
(2014-06-09 17:30:36)
-
(2014-06-08 17:18:46)
-
(2014-06-07 17:24:27)
-
(2014-06-06 16:02:00)
-
(2014-06-05 15:46:51)
-
(2014-06-04 18: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