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小小的学校,何以成就大大的气象?
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区
有马峦山、聚龙山,有坪山河、坑梓河
坪山河畔、燕子岭下
有一个小而精的高中
——
深圳市中新中学
在占地面积动辄5万8万乃至10万平米的深圳高中版图里,这确实是一所很小的校园:
占地面积17600平米,建筑面积24800平米,一个操场、数栋楼房,似乎承载不了太多秘密;
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小,目前在校生仅270人,在班额不超过30人的小班上课,睡觉也是几无可能;
学校的“校龄”也小,去年才开始创办,“中兴”自然大名鼎鼎,“中新”是啥?很多家长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但就是这样一所小小的学校,却有她可敬可爱可赞可羡的“大”:
首先是格局大!要问“中新”二字何解?“中华文化的天命维新”是也。不好理解?校长会开玩笑跟你说:“中新中新,就是比深中更新嘛!哈哈哈。”
其次是胆子大。这是一所学生可以自由着装,也可以带手机到校(当然有管理制度)的学校,校训就是“特立独行,追求智慧”。
第三就是梦想大,以及与之匹配的改革力度大。“我们要成为深圳的十一学校!”谈及学校深度开展的全选课走班以及分层教学,校长王羲烈斩钉截铁地说。
一面是小,一面是大,小大之间,却似乎没有太大的鸿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当你走在这所精致的校园里,看到一张张阳光自信的青春脸庞,听校长、老师们激情满怀的演讲,你很容易打心眼里相信:
何也?人也!所有教育的革新,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也必须依靠人。
在这所学校里,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被看见,每一个!”
而每一位管理人员、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也就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样的学校,何愁不成?
从公办学校到中新
他想探索教育另一种可能
李涛老师
了解李涛老师,是从一篇师生访谈开始的。
在这个貌似很深度很专业的采访中,第一个回合的“交锋”却是这样的:
Q:
那我们就先来一个轻松的问题:
听说您已经年纪不小了~
您觉得自己还单身的原因是什么呢?
A:
Emmmmmm(此处空气静止三秒),
你确定这是一个轻松的问题么?
还是你对'轻松’这个词有什么误解……
一来一往,话题不轻松,但气氛却是真的轻松起来了。
其实,李老师并不讳言他的单身——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好像就没有他不能谈、不想谈的话题。
这位瘦瘦高高、带着黑框眼镜,说话温文尔雅的语文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候,却是戏份十足的。
新生入学军训,作为班主任的他,本可以躲在空调房里逍遥快活,却选择了和大家一起日晒雨淋、训练吃苦,表面上是和孩子们同甘共苦,他内心里的“小算盘”却是:这下可得你们的欢心了吧?
刚刚进入高一的孩子们又兴奋又好奇,李涛就溜进宿舍里,和光着膀子、穿着裤衩的男生“夜聊”:从家庭、学业到人生、宇宙,这边聊得激情澎湃,那边早已鼾声四起。
一周军训下来,班上的男生都成为他的“铁哥们”,女生的相处更是风调雨顺,很快,“涛哥”的名字,就在同学群里叫响了。
不按常规出牌的李老师,其实也来自体制内。但他对那种“一眼可以看到退休”的安逸工作有本能的抗拒,“还是想探索教育的一种新的可能。”带着这样的期许,他辞去公职,来到深圳,加盟从一开始就“标新立异”的中新中学。
其实,这种“新”,也不算新,而更像是一种回归,回归到教育的源头:看见每一个、尊重每一个、成就每一个。
这种“新”,也不是口号喊得震天响,或者把标语写在墙上。当有人提议在校园里悬挂类似标语时,王羲烈校长毫不客气地说,这是很蠢的,而且是无效的做法。
这种“新”,体现在校长、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新关系上,体现在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新管理模式上,体现在课程构建和课堂实施的新探索上。
“一生一课表”的
全选课走班在这里实现
这样一种“新”,跟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育人理念和模式变革,也是高度契合的。
新高考下,学生考试科目的选择多了,“选课走班”成为必须。传统学校开展起来,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在中新中学,“一生一课表”的全选课走班已经实现。
王羲烈强调,全选课走班,是中国教育“范式”意义的变革。以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制度,封闭化、工厂化、强制化,与当今信息化时代成长的一代人接受的观念抵触。背后的逻辑是“逼你学”。
而以北大附中、北京十一学校为代表的学校管理制度,则是尊重人格、尊重个性、尊重规律,平等包容,把成长的权利还给学生。这一套制度背后的逻辑是“你想学”。
在这两种模式中,中新中学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
“现在很多学校的分层教学,是按照学生的总分来的。有些学生总分高,但某个学科却比较薄弱,就很难照顾到。”
身兼教务主任的李涛说,中新的所有学科都是分层的,学生根据自己某一学科的成绩分层走班,而教师则在固定的课室里办公,等学生“上门”。
学生成绩有高低、基础有厚薄,所有学科都分层了,老师怎么分配?什么样的老师教快班?什么样的老师教慢班?
一般人的印象中,良将配宝刀,自然是优秀骨干教师教快班,慢班给新教师“练手”。但在中新中学,却是反过来的。
“大家都形成共识,越是优秀的老师,越应该带后进的班,越应该有能力把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好。”
李涛举例,学校的地理学科带头人杨月影,是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审评专家,省会考办命题组组长,曾指导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名牌大学,但在中新中学,她带的是基础最薄弱的班。
李涛自己也带两个不同层次的班。在他看来,学生的底子不同,接受程度不同,教学的内容、方式和进度确有不同,但每位学生在教师心中的份量是一样的。
正因如此,不管是主观上的“特立独行”还是客观上的“与众不同”,任何学生合情合法合理的诉求,都会得到学校的迅速响应。全校270名学生中,有且只有1名学生想学书法,学校二话不说,开!
走访中新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在一节日语课,上课的只有三名学生,他们和教师围坐在一起,看起来不像在上课,更像在讨论一个项目。
另一间教室里,一位教师给两名学生上英语课,后排还坐着两位听课的老师!
小班制+全选课走班,这样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很“耗”教师的。
日前,学校发布了2021届第一批录取教师名单,清华、北大、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大学、北师大……清一色的名校硕士!
/ 点我,要一直点我 /
▼
除了师资,还有一个必须跟上的资源,那就是课程。
目前,学校除了开设分层分类课程外,还有综合课程和特需课程。
中新大讲堂
其中,每周五下午举行的“中新大讲堂”尤其受学生欢迎。著名摄影家、历史纪录片导演左力,《深圳青年》原策划总监、《凤凰周刊》原主编、纪录片人邓康延等都曾在中新开讲。
从班主任到导师
师生关系在这里重构
坦率地说,全选课走班,在当前的教育模式和条件下,还没有得到百分之百的认可和贯彻。
对教育供给方而言,办学者会顾虑这种明显不是“效益最大化”的模式能否持续,校长会面临师资、课室、课程资源等方方面面的限制,而一线执行的教师,则会在班级分配、学生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
即便从需求方的角度,家长也会担心:学生的走班会不会削弱他们的归属感吗?纪律和出勤能否保障?家校沟通如何保持通畅?
说到底是两大关键:资源的供给和关系的重构。资源的供给可以靠投入和管理,关系的重构,核心在人。
齐无双老师
英语教师齐无双的“无双魅力”就是在这样的关系重构中显现出来的。
这位毕业于外交部唯一直属及双一流院校——外交学院,专业英语八级,曾获美国华盛顿政府全额奖学金资助赴美学习的资深英语教师,有着弯弯的眉毛、圆圆的脸以及时刻挂在脸上的明媚笑容。“我是很难装出严厉的样子的,但当班主任又必须有严格的一面,所以一开始挺吃力的。”
幸运的是,因为“全选课走班”的推进,传统的行政班取消了。从班主任到导师的转变,让齐无双如鱼得水。
中新的学生和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制。学校会向学生公布导师名单,学生根据自己意愿填报三个志愿,再由校方和导师统筹确定,一位导师一般带领10至15名学生。
作为导师的齐无双保持了学生填报的最高纪录——有五十多名学生报名投其“麾下”。
如何“捕获”学生的心?齐无双笑着讲了两个例子。
一位男生比较拖拉,这一次又没有交作业。齐无双把他叫到办公室前,自我酝酿良久,终于“鼓足气”在学生面前严厉地拍案而起:“你为什么又不交作业?你要再这样下去,我真的对你失去信心了!”从未见过齐老师发脾气的男生深受震撼,果然改变了很多。
还有一位女生,在教室里违规使用手机,被齐无双无意中逮个正着。“她看到我,立刻慌了,想找我解释。我跟她说,你自己先好好想想!”
接下来,一方面因为忙,一方面也因为没准备好,齐无双把这位女生“晾”了两天。当师生最终见面的时候,满脸憔悴的女生快要哭了:“老师,我以后打死也不玩手机了。我这两天过得太痛苦、太煎熬了。来找你你又不在,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心里特别难受。”齐无双反过来安慰她,犯错后你有这样的反思,已经比我说一万句都强了。
在齐无双看来,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关键是抓住他们犯错的契机。“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是促进他们转变和成长的最佳时刻。就像电视剧一样,冲突出现的时候往往收视率最高。”至于具体的“纠错”方法,一定要因人而异。
但对于结果,又千万不要过于乐观。齐无双也曾被学生气哭过。原因是她自以为把犯错的学生苦口婆心念叨好了,转身发现他又故伎重演。
“如果你以为一次谈话、一次教育就能一蹴而就,彻底改变一位学生,那现实一定会给你打脸的。”她现在的经验就是,每次走进教室都像第一次走进教室一样,用最真诚的心、最耐烦的态度对待这些大孩子们,斗智斗勇,静待花开。
善于“纠错”的齐老师,其实更是温润的。
她每周会写一篇小记,记录下“齐老师导师班”里每一位学生一周来的表现,很多难忘的瞬间,真情流露的语言让学生感动不已。现在,追齐老师的美篇,已经成为导师班学生每个周末的“必修课”之一。
/ 左右滑动查看 /
▼
#1
你一定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拍的这张照片吧~老师在教室门外的窗边看了很久,你时而看着书皱着眉头思考,时而看着老师,和老师点头微笑,每一幕都让老师看着很感动呢。
#2
每次听你们唱歌,我都会热泪盈眶,你们的歌声,点亮了我们每个人的春天,你们的旋律,敲响在时光里。音乐的旅程,是探索冒险,更是征程。你们的每首歌,似每一步前行,是你们对自己的热爱最有力的证明。星空会黯淡,但你们的梦想会永远闪闪发亮;歌声会退场,但音乐,永不散场。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像我们一样,被你的歌声深深打动哒~加油噢~
#3
最感动的瞬间,就是收到这袋牛奶的那一刻~谢谢CF宝贝能理解老师的心~老师不知道有没有和你们说过,其实每次批评完你们,老师都会反思很久,有时也会纠结和自责很久。我常常想,我说的一定是对的吗?我有充分地考虑孩子们的感受吗?我的话能真地帮助到孩子们吗?我常常没有勇气去寻找这些答案。 可是上上周在我严厉地批评了CF之后,CF宝贝非但没有不开心,反而牵着我的手送了这袋牛奶给我呢, 我当时真的好!开!心!悄悄地告诉你们,这牛奶我到现在还没有舍得喝呢,因为这不是牛奶,这是CF对老师的认可和爱呀~
#4
JW,你认真学习数学的样子,真的很赞!很多时候,成就我们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不容易,但我们仍然勇敢面对和克服的事情。这世上有太多的事,都不容易,而愿意去承担这些不容易的人,才能真正过有意义的人生,也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所以,你解的每一道数学题,最后都会成为,助你前行的一份动力,加油噢!
事实上,这样的真情流露在中新并非孤例。
学校开办半年之际,12位中新老师讲述了他们在这里的故事:
/ 点我,要一直点我 /
▼
教学管理“术”
背后的大道当然
在一本只有文字和表格的《深圳市中新中学导师工作手册》中,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校关于教育最朴素同时也是最用心的表达。
文件对导师的工作宗旨、目标、原则、制度以及职责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描述,在导师工作指南中,甚至具体到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和温馨提示。
最后,为了让导师们拿捏好分寸,还有数十个关于导师工作困惑的问答,以及“家校沟通七条”,家校互动行为规范中,甚至具体到如何给家长传递祝福、赞美和批评……
Q:导师与班主任的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
A:导师与班主任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导师关注的是个体,而班主任关注的是班集体。
Q:导师与自己的导生有固定的见面时间么?见面的频率有多少?
A:以每周集体约见一次为宜,主要是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导师和每个学生进行不定期约见。
所有这些看似琐碎的教学、管理与交流的“术”背后,是育人的“道”。
中新中学校长王羲烈说,他的小目标是“把中新中学要办成一所受人尊敬的学校”。什么叫受人尊敬?那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
作者:庄树雄、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