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中亚塔吉克史》第一章(20210501)
2021年5月1日,(杜尚别,夏冉整理校对)按照之前的计划,在五一劳动节开始第一更,每周更新一个章节,预计19周全部更新完。对于19章之后的内容,翻译工作也在持续之中。
关于全书的目录,请参阅V.0。对于我修订的部分,则使用红色字体在括号中标注。
第一编
中亚原始公社制度下和原始公社
解体时期的塔吉克人祖先
第一章
中亚的原始公社制度
中亚细亚的气侯环境,非常适宜于古人类的生存.绵延于北起西西伯利亚草原和乌拉尔山前地带,南抵今伊朗荒漠,西自外伏尔加和外乌拉尔草原,东到中央亚细亚沙漠的广阔领域,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地区之一。
考古学家们在中亚原始居民村落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物质文化残迹,用这些考古资料对照有关原始公社制度的基本科学原理,就能描绘出当地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
斯大林对原始公社制度作了如下评述:“在原始公社制度下,生产关系底(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性质相合的。石器以及后来出现的弓箭,使人绝对不能单身去和自然界势力及猛兽作斗争。人们当时为要在森林中釆集果实,在水里捕获鱼类,建筑某种住所,便不得不共同工作,否则便会饿死,便会成为猛兽或邻近部落底(的)栖牲品。公共的劳动也就引起了生产资料和生产品的公有制。这里还不知道什么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不过有些同时用以防御猛兽的生产工具是归个人所有。这里并没有什么剥削,也没有什么阶级。”【1】
在原始社会中,最初人主要使用石制工具。后来开始制造金属工具.起初周铜和青铜制造,而后用铁。因此在科学上通常根据制造工具的主要材料,把原始社会史分为:1.石器时代,2.青铜时代,3.铁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古石器时代)
氏族时代以前的制度 氏族公社的产生
当上古的人们在中亚境内生活的时代,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现在不同,中亚的气候,在冰河时期,包括山岳冰川的来临和消退 (例如现今塔吉克共和国境内的费德钦科冰川【2】当时长达150公里,比现在大一倍)时期在内,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整个说来比现在湿润,有些时候平原地区比现在更加暖和一些。植物界和动物界,除现在存在的种类以外,当时还有另外一些现今已消失的品种,其中有鹿和摩弗仑羊【3】,在平原上徘徊的野马群和野牛群,进入了费尔干纳【4】盆地的猛犸【5】等动物。
中亚(在土库曼尼亚西南部)发现的最古老的石制工具,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关于中亚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生活的情況,人们知道的要多得多。在土库曼尼亚西南部,在乌兹别克共和国的苏尔汉河州【6】和撒马尔罕【7】州,在塔吉克共和国的列宁纳巴德州【8】,都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人类村落遗址。
旧石器中期,人们居住在中亚的平原和山地。例如,公元1954年,奥克拉德尼科夫教授在列宁纳巴德(今苦盏市。)以东、锡尔河【9】以北、凱拉克库姆【10】荒漠的塔克尔【11】土壤中,发现了属于旧石器中期最 初阶段或前一时期末的石制工具。在这里还发现了一些具有旧石器中期文化繁荣时代待征的更为完善的工具。
在山区,人们居住在许多岩洞里。公元1938年,奥克拉德尼科夫在巴伊松塔乌山【12】(吉萨尔山泳【13】的支脉)邻近图尔甘河的捷希克塔什洞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遗迹。在这里找到了一具洞穴居民的遗骸。这是一个具有尼安德特【14】型原始人特征的八至十岁小孩的颅骨和骸骨,并且发现了二千五百多件人工打碎的燧石砗碎抉和三百多件用坚硬的石灰石、碧石、石英岩和页岩制成的工具。在那里还找到完整的和破碎的动物骸骨,这些动物以野山羊和鸟类为主。
捷希克塔什洞位于拔海一千五百米处。看来,这里是原始人的长期住地。集体猎取野山羊,这在穴居的氏族制度以前的“人群”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捷希克塔什洞中,分布着炉灶和制造石器的场所。
捷希克塔什洞的石器有两种基本类型:尖头的石刃和椭圆形的石制刮削器。尖头的石刃主要用作切割和刺扎的工具(当将它安装在木柄上时也可作为投枪的枪尖使用),可以用来杀死动物、割肉、剥皮,刮削器也是切割用的工具,但是它用于采集和备餐,加工和裁剪兽皮,制作骨器和木器。具有古石器时代游荡狩猎者生活特征的这两种类型工具的存在,可以根据人类学的材料加以判断,即其中一种工具是男子使用的,而另一种则是女子使用的,这是和男女之间劳动分工的原则相联系的。
德·恩·列夫在挖掘阿曼库坦洞穴(离萨马尔罕四十公里)和阿米尔捷米尔洞(巴伊松塔乌山)等处时,也获得了很有趣的材料。他在阿曼库坦洞穴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和兽骨(鹿、摩弗仑羊、熊、野山羊)等。在公元1954年,在乌拉秋別【15】城区和伊斯法拉【16】地区发现了属于旧石器中期的遗物。
在旧石器早期和中期时代,生产力虽非常缓慢却不断地发展起来:制造工具的技术逐渐完善,工具的形式也有所改变,人们学会了保持火种,后来又学会了取火。人的生活方式起了变化.起先人们组成不大的群,过飘泊不定的生活,这种群体就是氏族制度以前的从事采集和集体狩猎的原始公社。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猎取大型动物的活动急剧地增多起来。
在土库曼尼亚西南部发现了大批旧石器晚期和中石器时代 (旧石器和新石器之间的过渡时期)的原始人村落遗址和某些工具。在公元1939年姆·沃耶沃德斯基发现的萨马尔罕旧石器晚期遗址中,当时的史前居民主要从事猎取大型动物,其中包括野马。在库尔干秋别17城附近,找到了旧石器晚期的工具。在塔吉克斯坦中部和南部领域内,也发现了中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村落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中石器时代是制造工具技术显著发展的时期。创造出弓和箭是当时最重大的发明。位于扎拉乌特萨亚(苏尔汉河州)的一些色调鲜明的岩画,说明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即产生了母系氏族。
所有这些材料都说明.人类从非常遥远的古代开始,即不断迁入中亚。同时,这些材料也揭穿了种族主义者所臆造的一些种族天生优越,而另一些种族自古以来落后的谰言。【17】
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
通常确定新石器时代(磨制的石器时代)的总持续时间为一万至一万五千年,但是在不同地点这个时间不尽相同。
根据现有的考古材料可以得出结论,即中亚在这—时期已经有相当多的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制度之下。
这一时期,仍旧使用石、骨和木制作的生产工具,但是已经完善得多。不仅改进了旧的工具加工方法,并且出现了前所未知的磨制、钻孔和锯等新方法。产生了陶器生产、原始的锄耕农业和原始的畜牧业等新的经济部门。考古材料证实了思格斯在其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意见,即阿姆河【18】和锡尔河(希腊语奥克斯河和亚克萨尔特河【19】)河谷,是在最遥远的时代即开始驯养动物的地方之一,由于驯养动物的结果,才可能过渡到放牧的畜牧业【20】。在中亚各地区,同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形成了渔猎人、狩猎养畜者和原始农人的居住地点。农业在不需要人工灌溉的地方得到发展,具有不采用灌溉的性质,或象现在所说的非灌溉性质。
奥克拉德尼科夫教授在土库曼尼亚西南部,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住的洞穴。在这里发现远古的陶器(黑陶,有时带有装饰的图案)。在库巴坚基尔海角发现新石器早期用海贝壳制造装饰品的“首饰作坊”,这一发现证实了当时生产的专门化,以及部落之间交换的存在。在那时是河流的乌兹鲍伊【21】沿岸,以及泉水和湖泊附近,分布着原始公社的遗址,这些原始公社从事狩猎,包括猎取泳禽类和捕鱼。在发掘工作中,收集到大量鱼骨,其中有鲟鱼骨。
在花剌子模【22】地区江巴斯卡拉【23】高地附近的考古发掘工作,介绍了公元前四到三千年时期的特征。【24】最有趣的是定居的猎人和渔夫的居民点,在那里发现大量鱼骨(主要是狗鱼和鲶鱼)和野生动物的骨骼(主要是野猪、鹿、麅(同“狍”)、龟和泳禽类)证实了这种居民点的存在。
克利捷米纳尔文化【25】的持征是精细修饰的细石器(刮削器, 燧石刮刀、针和箭镞等),以及表明新石器时代技术发展的大量骨制用具。在这里还发现了大量陶器,但在制造时尚未使用陶轮,而用压模或几何图形的刻线花纹加以装饰。在一些器皿上保持着美丽的彩色花纹。还见到项链和耳环形式的装饰品,是用外来的海贝壳、彩色石块和鸟骨制成的。发现了古代住宅的遗址。它是建筑在沙丘顶上的有顶盖的圆锥形建筑物,用木材作构架,芦苇盖屋顶。在住处周围分几行排列着很多厨灶。整个氏族公社住在这样的住宅里,包括儿童在内约有100到120人。在住宅中央有一座大的圆形炉灶,其中保持着不灭之火。这个炉灶是中亚和整个东方崇拜火的最古遗迹。
这一时期在科佩特达格【26】山前地带,沙地边缘,分布着具有另一种文化特征的居民点。例如,恰克马达什比伊克就是这样的居民点。当时这里的气侯条件比现在湿润,春天时许多小河小溪的水流在土地上泛滥,水分有力地浸透土壤,在这些土地上发展起了开罗式的农业【27】。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的农人,用锄耕地,用燧石制造的镰收割庄稼,借助于最简单的石头碾子磨谷粒。他们有家犬,大概还有家里饲养的绵羊。他们住在用粘土涂抹地面的房子里,制造画有红色花纹的陶器。
这一时期,在中亚两河(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地带的南部山区,居住着兼营狩猎和畜牧两业的人们,他们猎取鹿和野山羊,并繁殖家畜(绵羊和山羊)。在塔吉克斯坦中心地区和南部境内(在沙阿尔图兹【28】地区奇尔乔尔恰什姆泉水附近,在米高扬纳巴德【29】地区,在达加纳基伊克【30】附近,在吉萨尔【31】附近等地)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
有关新石器时代中亚诸部落意识形态的材料非常缺乏。色调鲜明的扎拉乌特萨伊岩画的一部分属于新石器时代。在里海沿岸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古墓遗址,提供了有关当时某些埋葬习俗的知识,即向死者撒红色颜料,并用大量串珠装饰死者。
现在科学还不具备充分的根据,足以说明上述时期中亚居民民族成分的特征。据考古学的研究揭示,新石器时代中亚诸部落,同当时居住在乌拉尔附近、西伯利亚、东突厥斯坦【32】、黑海沿岸,以及美索不达米亚【33】、伊朗和印度洋沿岸的诸部落,存在着文化的和历史的联系。(20120920录入)
青铜时代 父系氏族
经过若干世纪,生产工具越来越完善,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学会了冶炼和加工天然铜,后来又学会了冶炼铜矿石。
根据考古发掘(例如阿纳乌II)找到的物件,可以断定中亚很早就开始从石器向金属工具过渡,当时除使用石头以外,也使用铜。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铜石并用时代,后来,由于将铜和、锡或铅一起冶炼,获得了新的比纯铜更硬并且易熔的金属—青铜。青铜在公元前三千年已在中亚领域内日益推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不同地区的各部落之间已经产生了经济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差别,这些差别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进一步扩大。因此,应该按不同区域分别说明中亚诸部落的文化特征。
中亚东北部(七河流域【34】境内、塔什干【35】州和费尔干纳)在青铜时代居住着放牧的养畜人,他们也从事狩猎和锄耕农业,在某些地区还兼营捕鱼。他们有各种青铜工具:斧、刀、鱼钩、枪尖、镰等等。
他们在手臂上戴有锥状凸起的青铜手镯。起初他们的器皿是平底的,后来改为圆底。看来,这种文化是被称为安徳罗诺沃【36】和卡拉苏克【37】靑铜时代文化(流行于西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地区性变体。
在围绕费尔干纳盆地的山中开采铜,可能还有铅。就是在这里找到了最古老的采矿工具:原始的无孔青铜丁字镐和用鹿角制的丁字镐(有插石栓的凹槽)。公元前二千年纪上半叶,右岸【38】的卡伊拉克库姆(在忽毡【39】附近〉地区人烟稠密,在这里发现数十处青铜时化的村落遗址。这些遗址中的原居民大概从事锄耕农业和畜牧业。在当地找到炼铜作坊的遗迹和刀、锥、箭镞等大量金属工具,以及各式各样的陶器。这里清楚地显露出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的联系。
在费尔干纳盆地丘斯特【40】城附近。对被沙丘掩埋的青铜时代村落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由姆·埃·沃隆茨领导)揭示出:当地的居民从事农业,制作彩绘的器皿,已知织布技艺和金属加工,巧妙地制造石器。丘斯特的遗址显示出它和南土库曼尼亚青铜文化的联系。
在塔吉克斯坦南部和中心地区,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为数不多的青铜时代遗物。人们知道,那时巴达克山(巴达赫尚)【41】是蓝宝石的开采中心,这种宝石往西输入埃及,往南运至印度河河谷。
在花剌子模(公元1939 — 1945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较早的称为塔扎巴基亚勃的文化(约公元前二千年纪中叶)和较晚的称为苏亚尔甘的文化.它们具有铜器与石器(细石器)相结合,以及锄耕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特征。根据属于较晚的苏亚尔甘文化的遗物加以判断,可以推测,当时由于来自科佩特达格山附近地区的移民集团渗透入这一地区,引起花剌子模居民的民族成分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与南方文化历史的联系,开始在花剌子模的物质文化中(也象在丘斯特的遗址中那样)起相当重大的作用。根据一系列物质文化的特征,其中包括崇拜女性的小雕像,可以断定在塔扎巴基亚勃文化时期母权制的因素还具有很强大的势力。还有一件事也很有意义,即在布哈拉【42】绿洲西部发掘古墓葬时,发现其中的用具更接近于南土库曼斯坦的形式。另一方面,南土库曼尼亚青铜时代的冶金原料供应基地,大概在很大程度上位于中亚两河之间地带境内,最可能的是,那时在费尔干纳和中基兹尔库姆开采铜,在齐亚德金山开采锡,在费尔干纳开采铅等等,这些金属不仅运往周围各部落,并且远达土库曼尼亚。
对南土库曼尼亚青铜时代的研究最为洋尽。这里的第一批考古发掘工作在阿什哈巴德【43】附近阿纳乌的两座小丘上进行(阿·弗·科马罗夫在公元1884年,波姆佩利考察队在公元1904年)。波姆佩利和他的助手们认为,在阿纳乌相继更替了四种文化,最早的被称为阿纳乌I,最晚的是阿纳乌IV。
对于这种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人们长期没有了解清楚,只有通过苏联学者的考察,才阐明了南土库曼尼亚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复杂历史。
铜石并用时代(阿纳乌I和II,存在于公元前四到三千年纪),南土库曼尼亚居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进步变化。沙漠边缘的新石器晚期的居民点,被分布在近山地区的新居民点所代替,在山区也出现了居民点。在蓄水池灌溉【44】的基础上,经营农业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精细(栽培小麦和大麦等),并且逐渐驯化了许多动物(牛、绵羊、猪、马、山羊、骆驼和狗都列入畜群之中)。狩猎业仍同时存在。
出现了大规模的居民点,例如卡赫卡【45】附近的亚瑟捷佩。用生砖【46】建筑住屋。建筑术和建筑艺术,在阿纳乌I时期巳经得到了高度发展。房间是四角形的,在较大的房间里设有炉灶。在一间大房间里,沿墙立着木柱。鲜艳的壁画覆盖着墙面。在几次修理房屋的过程中,先后画了四次壁画。在最表面的一层壁画上,有许多斜三角形的彩色花纹,并镶嵌着石膏像。
劳动工具和武器是铜的(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和石的。用石制造球状的棒槌,碾谷碾子、小用具、箭镞、投石和装饰品等物。找到了一些金属制的装饰品,小的铜制器具和武器。在手工业中,除制造石器和金属物品以外,还有织布和制作陶器。用手制造器皿,这些器皿的显著特点是带有彩绘的装饰图案(阿纳乌II器皿的图案是五彩的,除了几何形花纹外,还有鸟的形象)。
青铜时代(公元前三千年纪后半期和二千年纪),那些总称为阿纳乌III文化的遗迹,最具代表性。目前,在这些遗迹中考察得最清楚的是卡赫卡附近的庞大居民点纳马兹加秋别(勃·阿·利特文斯基在1949一1950年发掘,勃·阿·库弗京在1952年发掘)。这一居民点(早在阿纳乌I时期已经出现)存在期间所积累的文化层【47】厚度达三十公尺以上。居民的基本职业仍和以前一样,但是农业文化的物品种类增加了。出现了铜和青铜的农具。虽然仍使用各种形式的石制工具和小件物品,但铜与青铜制品已广泛进入到居民生活中去。看来居民点由若干大的住房地段组成,每一住房地段居住一个大家庭公社。在一处住房地段发掘出二十七间房(其原来的总数恐怕不少于五十间),这些房间彼此以过道相连 接。房间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也有一些是不规则形状的。房屋是用长方形的大砖砌造的,砖上有用于砌合的错缝。在房间里设有几种类型的炉灶。在门孔中放着承臼石,门在其上转动。墙上精细地抹过泥,有些地方用雪花石膏抹墙。根据一些材料判断,一部分房间有拱形的覆盖。可见,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亚南部的建筑术已有高度发展。
手工业生产也上升到新的阶段。有了铸铜作坊,生产从铜针 和铜印到匕首等各种产品。除了用石头制造劳动工具和武器以外,还用石制造各种装饰品,并磨制美丽的器皿。陶器匠们已掌握了特殊的技能,他们在陶器窑内制造各种形式和不同体积的器皿,从很小的陶盂和酒杯到大陶罐。雅致的薄陶餐具上布满美丽的彩画。纺织手艺也得到广泛发展。
关于纳马兹加秋别居民的意识形态,通过研究器皿的装饰图案,可以获得某些知识。在器皿上除几何形花纹外,还有蛇、鸟和公山羊等形象。站在两树之间的公山羊这一写实主义的图画,简直好极了。还找到了手法简练并且更为写实主义的,人和动物的粘土小雕像。有些图画表明,存在着母系氏族的残余。应该把住宅的粘土模型和小马车模型上的粘土车轮列入祭祀艺术品之类。在屋墙附近及其下面,发现埋葬人的地方。
青铜时代的更晚阶段,既出现于这个纳马兹加秋别遗址,也在科佩特达格山前地带的其他遗址中出现。土库曼尼亚西南(米斯里安平原)在青铜时代晚期发展了独持的文化,它和阿纳乌型的文化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苏联考古学家的工作成果,成功地阐明了中亚 (特别是南部)诸部落,在铜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达到了怎样高的水平。这种文化在许多方面可以同上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以及其他古代东方的中心并驾齐驱。所以,在那遥远的古代,中亚已经成为世界文明中心之一。
在生产力增长(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的巩固)的基础之上,在土地属于公社-部落所有的范围之内,出现了牲畜的家庭所有制和土地的归家庭使用,发生了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但是,这一阶段还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在联合几个氏族的部落内部,以及已经兴起的部落联盟内部,民主制占统治地位,部落共同使用适宜于狩猎和捕鱼的领域。只是到了青铜时代末期,才产生财产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引起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
每一部落有自己的部落语言。“那时语言是不复杂的,基本词汇是很贫乏的,但是有它的文法构造,虽然这种构造是很原始的,但总算是文法构造。【48】
可以认为苏联大多数民族(其中包括中亚各民族)即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从而说明苏联各民族的历史联系始于远古。
这一时期中亚居民的民族成分已无从精确断定。根据许多材料看来,他们属于西徐亚人【49】的各部落。例如,在吉萨尔的古代墓地遗址中发现的青铜时代的头盖骨(1947—1948年发掘),按其类型来说,同帕米尔和七河流域的西徐亚人头盖骨相似。在更晚期的南部小丘的文化层中,即被称为阿纳乌4的公元前一千年纪的文化层(这将在下一章中详述)中,发现了非常类似东欧西徐亚人遗物的物品(靑铜双翎三棱箭),这一发现也有利于说明上述推测。在属于公元前一千年纪末的塔利巴尔祖(在撒马尔罕附近)古城遗址的最古老的文化层中,找到了具有西徐亚人种特征痕迹的陶塑人像。最后,研究家们发现西徐亚语和塔吉克语在基本词汇与语法结构方面,都具有共同因素。这些早在公元前二千年纪至一千年纪之交居住在中亚的部落,料想即西徐亚人的部落,是塔吉克族和中亚其他现代民族的祖先之一。
象在石器时代一样,我们在青铜时代也可以追踪探索到中亚各部落文化同西伯利亚西部、伏尔加河流域和伊朗古代居民文化之间的联系。
20120920杜尚别一校
20210429第二次校对乌鲁木齐
202104301255最后校对
(第一章完)
注释略
来源:《中亚塔吉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