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曾经那种英气逼人的皇家贵气,已经荡然无存!
她上一次进宫去看皇兄时,是得知高仙芝冤死潼关后。
然而,那一次,任凭她在紫宸殿等了很久,皇兄却避而不见。她只想向他讨要一个说法,他却不肯见她。是没有颜面见她?还是不屑一见?无论哪一种,都让她寒了心。那个在她心里一向是非分明的皇兄,曾几何时,竟然变得如此是非不分、忠奸不辨!
后来,直至皇兄带着宠妃、近臣离开长安,她都没有和他见面。
那时的皇兄,心里似乎只有杨家兄妹,对她和霍国公主这些李家姊妹,似乎早已无暇顾及,或者说无心顾及。
那时的她,对皇兄除了失望,还有隐隐的恨意。恨他在决定大唐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大唐天下于不顾,弃李唐家人于不顾,心里除了杨家,还是杨家!
因此,当她听说杨家兄妹已死于马嵬坡时,她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有一种大快人心的如释重负。
无论如何,对于这场天下大乱,杨家兄妹一定脱不了干系,因此,杨家兄妹死有余辜、罪有应得。
不过,让她不解的是,既然皇兄口口声声说杨玉环是他最爱的女人,那么,皇兄为何不拼死护住杨玉环?贵为帝王的他,难道连一个女人都护不住吗?
撇开皇兄身为帝王背负的使命不说,单就在关键时刻对身边人的守护而言,王维无疑比皇兄更有情有义,更有气有节。
同样是长安沦陷前的危及时刻,王维把生的希望给了她和莲儿,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皇兄爱了杨玉环几十年,王维躲了她几十年。但在关键时刻,那个爱了几十年的人,却放弃了身边人,而那个躲了几十年的人,却守护了身边人!
孰更有情?孰更有义?不是显而易见了么?想到这里,她不由再次陷入深深自责和忏悔。
她到底还是被王维“骗”了!她太相信他,相信他能从容应对,相信他能全身而退,相信他能追上她们……
这一生,无论他如何拒绝她,她都一直骗自己说,总有一天,他会接纳她的。然而,就在他终于接纳她时,亡国之灾仿佛一把利剑,在他俩之间生生劈出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将他俩彻底隔绝在了两岸。从此,她在这头,他在那头,她过不去,他过不来,她已经脱离了险境,而他却依然生死未卜!
经过一个寒冬的沉寂,757年春天来了。青城山的杜鹃花开了,漫山遍野,绚烂之极,像极了那个731年的春天!
对玉真公主来说,王维是她千帆过尽的欢喜,是踏遍山河的值得,更是此生所有的钟情。
岸柳扶花,青石思岸,就如初雪盼春鸟般,她在梦里一遍一遍盼他归来,又一遍一遍从梦中惊醒,醒来时,早已泪流满面。
红尘浮世中的爱,大多是池上浮萍,经不起一丝风吹草动。只有经过风雨考验的爱,才能直抵人心。这样的爱,可遇不可求,一旦遇见,便是万幸。
因此,如果命运可以让她再选一次,她一定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长安。生也好,死也罢,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和他在一起。
然而,命运似乎给他俩打上了一个死结,这一生,无论她如何努力,都似乎解不开和他注定的离别。
她日日祈祷,希望他还好好活着。如果他活在世上,便是满目疮痍,入目所见,也是处处春光;如果他不幸死了,便是锦衣玉食,也是花柳失色,人间不再值得。
她早已下定决心,如果王维真的死了,她也决不独活于世,她将用生命去祭奠他。虽然此生不能和他生而同衾、死亦同穴,但至少可以用生命感谢他为她所做的一切。
如果说玉真公主原本对李隆基有一些失望和不满,那么,当她一路奔波,终于见到苍老憔悴的李隆基时,那些失望和不满瞬间就被心酸代替了。
“皇兄……”
“持盈……”
江山风雨飘摇,铁蹄过处,尘埃漫天;天下人心惶惶,望眼欲穿,不见宁日。
穿过烽火连天的岁月,跨过千山万水的距离,看着近在咫尺的彼此,当真恍如隔世。李隆基和玉真公主无不百感交集,心头纵有千言万语,却哽咽着不知从何说起,只是看着彼此两鬓的白发,抱头嘤嘤痛哭。一旁的高力士看了,也止不住抹眼泪。
不知过了多久,大家才渐渐平静了下来,高力士扶李隆基坐下,玉真公主在李隆基对面坐了下来。死者已逝,生者戚戚,失去杨玉环的李隆基,和失去王维的玉真公主,内心的痛苦一般无二。只不过,玉真公主知道李隆基的痛,李隆基却未必知道玉真公主的痛。
玉真公主想向李隆基打听王维的下落,但李隆基却谈兴正浓,从抵达益州后如何发布罪己诏、如何派人去灵武支援李亨说起,一路絮絮说了下去。
自从杨玉环去世后,李隆基连一个能说贴心话的人都没有,如今在玉真公主面前,终于可以一吐为快。
正当两人絮絮说话时,寿王李瑁听说玉真公主来了,便也过来拜见姑姑。
看到李瑁的一刹那,玉真公主有些意外。国破家亡之际,太子李亨抛下父皇,自立为帝, 反倒是当年被父皇夺走爱妻、之后一直默默无闻的李瑁,一路陪着父皇到了益州。
或许,随着杨玉环的去世,那根曾经梗在他们心里的芒刺终于可以拔掉了。从此,忘记那些刺心的往事,或者说假装忘记,坦然相对。
玉真公主向李瑁含泪点了点头。看来,时间果然是最好的良药。那些曾经觉得无法忍受的痛苦,假以时日,都可以慢慢愈合。(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唐玄宗是如何得到儿媳杨玉环的?这是我听过最有趣的回答!

    众所周知,杨玉环在成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之前是寿王李瑁的王妃.而寿王李瑁是李隆基的儿子,所以最初李隆基和杨贵妃是公公和儿媳妇的关系.虽然李隆基是皇帝,但是也不可能会明火执仗的抢夺儿媳妇,而是用了一些迂 ...

  •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 杨贵妃那么胖,60岁的老皇帝,能给她一个公主抱吗?

    天宝四年(745),唐玄宗立杨玉环为贵妃. 此时,杨玉环26岁. 11年前,她被寿王瑁一见钟情--注意,是被钟情,并非两人对上了眼. 当然,这不重要,皇子看上的妹子,怎么说也逃不出入王府的命运. 不过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

  • 此物最相思(第348章)

    当王维在安禄山眼皮子底下度日如年时,李白和杜甫也都各自经历着战争带来的磨难. 先说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755年十一月,在长安漂泊了多年的杜甫回奉先(今陕西蒲城)看望久未谋面的妻儿.不料刚进家门, ...

  • 此物最相思(第346章)

    当王维被迫投降安禄山时,玉真公主和莲儿终于顺利抵达青城山. 自756年6月17日(农历)在长安金光门和王维分别后,玉真公主和莲儿就一路向青城山赶去.既然李隆基已经确定入蜀,那么,位于蜀中的青城山也定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