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丙中洛,神往已久的地方,终于走进时却有些尴尬,时逢黄金周,连夜赶到丙中洛镇上时已经一房难求,东奔西走寻住宿,终于在远离镇上的怒江边上找到一间酒店愿意提供打地铺的地方,于是丙中洛的见面礼便是缩在睡袋里躺在茶舍的木地板上,一夜听着窗外的雨声和怒江的激流声,丙中洛就这样不经意间从我的梦中走进了现实。
丙中洛是滇藏交界处怒江边上的一个小镇,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北部,看到这一长串的地名,你至少已经知道了丙中洛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地方,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蒙古族……例如我们打地铺的酒店老板就是蒙古族人,我很纳闷这里怎么还有蒙古族人,其实丙中洛镇有除汉族外的15个少数民族,除个别寨子是纯粹怒族外,绝大多数村寨是民族大杂居,甚至大多数家庭也是由两个以上民族的人口组成。除了多民族,还有多宗教,丙中洛镇是藏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并存的地方,一村有三种教堂,一家中有两种教徒的并不少见。藏传佛教1490年传入丙中洛,曾在丙中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后逐渐衰落,现存主要寺庙是普化寺。天主教是清朝末期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传入的,现存两座天主教堂,分别是重丁天主教堂和秋那桶天主教堂,任安守的陵墓也在重丁村天主教堂内。基督教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传教士莫尔斯传入的,教堂信息未曾找到。
丙中洛境内有4A级景点3个,分别是怒江第一湾、石门关和丙中洛田园风光,现在丙中洛除了重丁天主教堂要收10元卫生费外,其他景点都是免费的,当然除了寺庙教堂外,主要也是田园风光和自然山水。
枕着怒江的涛声睡了一晚地铺,推门而出,丙中洛清新的空气和怒江壮丽的山水便扑面而来。
在丙中洛镇前往贡山县方向有两个观景台,分别是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桃花岛观景台有“丙中洛”三字的标志,此处可以远眺丙中洛镇。
今天是个雨天,远处的丙中洛镇云遮雾绕,确实有如仙境。
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其实很相像,都是怒江的一个大拐弯。
所以桃花岛的标志牌强调了自己是桃花岛,不是怒江第一湾,哈哈。
其实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桃花岛有一座吊桥,而怒江第一湾没有。
从桃花岛观景台沿着怒江边的公路往前一两公里便是怒江第一湾观景台了。
怒江从秋那桶深谷进入丙中洛,从丙中洛南边一直到大拉,弯弯曲曲形成了几道弯,最大的一道弯在坎桶,被称作“怒江第一湾”,所以怒江第一湾的理解应该是怒江这一段最大的一道弯,并不是怒江上的第一道拐弯。
桃花岛和怒江第一湾都常被作为丙中洛的标准照,特别是怒江水清澈之时。
无论桃花岛还是怒江第一湾,由于就在公路边,都是游客必去的地方,但大多数游客并不知道,从丙中洛唯一的且不对外的加油站左侧处上山,可以看到更漂亮的怒江第一湾和丙中洛镇全景。
我们按照蒙古族老板的建议,开车上山去看怒江第一湾,今天是雨雾天气,上山并不一定能够俯瞰丙中洛和怒江第一湾,途中悬浮在云雾中的山峰犹如仙境一般。
第一个观景点是白塔处,此处是俯瞰丙中洛镇的好地方。
云雾中的丙中洛镇。
丙中洛镇旁边山丘上的田野。
再往山上开一点,便可以看到这处原鸡养殖场,从这走进去便是更佳的怒江第一湾观景台。
可惜今天云雾实在太多,等了好久都没等到云开雾散,只能留下一点遗憾。
丙中洛镇上没什么看点,但这里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混杂的地方,各种宗教建筑也无所不在,这是路边的藏传佛教白塔。
白塔过去不远处便是重丁天主教堂,重丁教堂是丙中洛历史最早的天主堂,1935年建成,文革被毁,1996年重建。
重丁教堂和普化寺是丙中洛现存最主要的宗教场所,藏传佛教寺庙普化寺位于山上的坎桶村。
普化寺始建于五百多年前,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现为第五世朗秋活佛的驻锡地。
普化寺有两座建筑,一座新寺,一座旧寺,旧寺庙廊下和内壁绘壁画11幅,寺内有泥塑佛像。
新寺庙前有白塔,据说2009年10月18日白塔开光时普化寺的上空出现了极其殊胜的佛光。
普化寺前也可以看到对面山丘上的稻田。
丙中洛的风景主要在路上,从普化寺出来,我们随意走走便偶遇了这么一片秋收的美景。
丙中洛的美景是四季不同的,每个季节都能有所收获,哪怕是黄金周,这里也没有游客,非常适合发呆。
下到山脚下便到了石门关,怒江两岸的大理石岩形成门一样的临江绝壁,紧紧闭住怒江,使怒江江面仅有20米,江东江西仅一步之遥,被人称做“石门关”。
石门关过去没多远便是四季桶村,然后是雾里村,丙中洛的“桶”比较多,秋那桶、四季桶、坎桶、扎拉桶……
雾里村名气挺大,其实就是怒江边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栋小木屋散落在庄稼地里,这个季节和天气都不算好,但在春季和秋季,雾里村让无数游客着迷。
出入雾里村的道路也非常有意思,是一段怒江边崖壁上的茶马古道。
这一段茶马古道从丙中洛沿着峡谷溯怒江北上,通往西藏的东南地区,全长70公里,雾里村这一段是保存最为完好的。
过了吊桥,可以体验一下原真的古驿道,从这经过茶马古道走到雾里村,半小时足矣。
怒江边的茶马古道,田壮壮的《德拉姆》、刘杰的《碧罗雪山 》都曾在此拍摄。
雾里村过去就是秋那桶村,这是丙中洛镇4个行政村之一,也是丙中洛最北面的村庄,秋那桶再过去就是西藏的地界了。
秋那桶村中的妇女正在织布,非常原生态的方法。
秋那桶村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比重丁教堂名气小了很多,但更具民族特色。
在丙中洛的大半天时间里,基本上都是雨水陪伴,没能见到这处人神共居之所最美的样子,不过这样的丙中洛已经让我心动,原生态的自然美景,赏心悦目的田园风光,和谐共处的多民族多宗教,丙中洛犹如一位无需装饰的天然美女,藏在深闺,却早已名声在外,走进丙中洛,无需专门去寻找什么,有时间的话随处走走看看,也许就是最美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