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用心爱 也需在
很佩服这位妈妈,她能公平公正对待她的孩子,难能可贵的是她所提到的两个闺女有一个不是她亲生的,这个孩子是我的班级里的。我曾经多次跟这个孩子聊到她“妈妈”,她说她已经在心里把她当做她亲妈,现在就是,以后也是,一直都是。
很喜欢班级里这个懂事的孩子,因为她所做的一切在我们老师看来都是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在她的身上我看到的是阳光,或许是她妈妈所带给她的最好的礼物,我把它称之为陪伴。
她是幸运的,有父母在身边的陪伴,有妈妈的爱,有家庭的温暖。这让我想到了班级里其他的孩子,他们八成以上是留守儿童,一半以上是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孤儿、单亲、父母离异,在我了解的情况里,这些孩子没有得到该有的的爱,有的甚至被“遗弃”,一个人孤零零的存在。很多时候我很想去帮助他们,但很多事情我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
我在想,正值青春期的他们遇到了事情会和谁一起商量对待,遇到了困难会和谁一起共同面对,遇到问题会和谁一起探讨解决。或许他们真的找不到说话的人,没法诉说自己的想法,没法诉说自己的痛苦,没法诉说自己的悲哀,但,那又怎么样呢?这些我只能想却不能办。
曾经,因为学生的事,好多次请家长到校来协助管理,告诉他们孩子的问题,希望他们能尽到家长该尽的责任,可是,当看到满脸疲倦的白发,听到孩子大了我们也没有办法的哀叹,我是彻底的理解了他们。我知道,即使我告诉他们要怎么做,告诉他们如何对待孩子,如何和孩子交流,用说话引导孩子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无奈不仅写在脸上,也刻在心上。
所以,我也能理解了孩子所有的表现,哪怕我知道他们知道有些事本来就不应该做,本来就不能做,甚至本来就错。可那又怎么样呢?他们根本管不住自己,也没有家长的陪伴。在他们眼里,家长只是用来提供生活费的,仅此而已。
我也感到无限的悲哀,虽然他们的家长都在用心的爱,但是家长们不知道如何去爱;虽然有部分家长陪在身边,但是只是陪着,没有交流,不会正确的爱;更何况还有那么多一个个的存在。曾有一个家长跟我电话聊了近两个小时,他说自己也知道孩子需要陪,需要爱,但生活的压力让他无暇顾及,搬起了砖就陪不了他,陪了他就撑不起家,两个小时的时间流露的全是无奈。
教育,本来是要改变这些孩子,帮助这些孩子的,可缺失了家长那部分,学校,老师的付出却显得那么苍白。即使像文章开头的这位家长,也因种种原因而变得无奈(跟她聊过,了解)。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大声疾呼“救救孩子”,虽说时代的不同,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谁来救救孩子,救救这些留守儿童,救救这些就在家里被无暇顾及的孩子,甚至是一个人孤零零独行的孩子。
( 这只是一个点,我的亲身经历,不具有代表性,也只是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