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1年要吃3个月,千叟宴也成火锅宴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美食,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的雏形。到了宋朝,火锅已经开始在民间出现,并逐渐流行。要说古代最流行的时期,当属清朝。

清朝宫廷一年吃3个月火锅

在清朝,宫廷火锅不仅传承中原地区的传统,还沿袭了早期满清贵族饮食的习惯,满清贵族早年生活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日里气温低,喜吃热食,用温餐具便是“御寒神技”之一。

清朝宫廷每年从10月15之后,每顿饭都要添置火锅,有什锦锅、羊肉锅,满族源在东北,所以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整个冬季3个月时间,每天都会吃火锅,一直到正月十六,撤去火锅换上砂锅。

清乾隆皇帝吃火锅成癖,乾隆皇帝举办千叟宴于宁寿宫皇极殿。六十以上预宴者凡五千九百余人,百岁老民至以十数计,皆赐酒联句。正处于正月,天寒地冻,于是宴会改吃火锅,这次千叟宴所用火锅接近1550 个。

慈禧太后最爱吃火锅,一年四季不断,对菊花火锅赞不绝口。为了慈禧的这一爱好,造办处为慈禧制作了大量精美繁复的火锅。其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

美食需美器,故宫馆藏火锅

清宫的火锅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组合式,由锅、炉支架、炉圈、炉盘、酒精碗5部分组成,可以同时上桌烧煮食物,也可单独用锅温食品。另一种为锅中带炉,炉内烧炭火,能把水烧开,生鱼、生肉、蔬菜等放入沸水中可以煮熟。

此火锅银质,由锅、盖、烟囱、闭火盖组成,锅内带炉,可用于烧碳。火锅的闭火盖上雕有镂空“卐”字纹,锅体满布金银圆“寿”字、长“寿”字、蝙蝠纹等,寓“福寿万年”之意。此锅用料讲究,做工精细,造型完美,为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经常使用的火锅。

火碗银质,由三部分组成,火碗、三角支架和小银酒精碗,每部分可以分开。碗盖及碗身錾刻有寿字,三角支架设计为如意形,都充分体现出清宫器物纹饰上吉祥美好的蕴意。

火碗银质,采用银错金工艺。此件器物分为火碗、碗架和酒精碗三个部分,各部分可分开。火碗直口,平沿,深腹,带盖,在碗盖及碗身錾刻“寿”字。碗架为三角支架,如意形状,下设酒精小碗。使用时将酒精点燃,即可使碗内食物保温。

火锅为菱花形,圈足,上附錾刻镀金的提手和螭耳。蓝色地锅身上饰红、黄、蓝、白等色团花纹,疏朗而隽秀。

国际专家把脉精神健康

一招解决失眠抑郁焦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