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7)公元369年,夏,中原大旱

时间到了365这一年,就在扬州牧桓温准备向下游发力的时候,西方发生了一件事打乱了桓温的计划。

365年六月,益州刺史周抚去世,其子犍为太守周楚接替其职。

没多久,镇汉中的梁州刺史司马勋南下了。

司马勋这些年一直有占据蜀地当刘备的心思,只是因为害怕桓温和周抚才没敢发兵。

桓温不用介绍了,周抚是当年陶侃的亲家周访之子,被世仇王敦的个人魅力拿下后成了王家铁杆随王敦谋逆一条道走到了黑,后来大赦因祖辈功勋再度入仕,随后成了桓温的人,自桓温灭蜀后镇守益州20年,平定隗文、邓定、萧敬文三寇,在蜀中威望深厚。

桓温这些年在东边对扬州下手已经驻防到了长江尾,周抚再一死,司马勋认为时机到了,自称成都王打算当刘备了。

这真的是一个无敬无畏的时代,无论胡与汉,所有有点资源的人都在琢磨着搏一把。

这也是为啥开启这黑暗三百年的司马家要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原因。

十一月,司马勋带兵进入剑阁,当月中旬,兵临成都城下。

大后方的蜀地谁也没想到一个系统的咋还突然来了这么一家伙。

消息传来,桓温派江夏相朱序为征讨都护率荆州军入川救援。

转过年来三月,荆州刺史桓豁派督护桓罴自汉水上游攻打南郑,断司马勋退路。

不久,双线受敌的司马勋被朱序、周楚攻破擒获,桓温杀了司马勋全党。

由于司马勋的叛乱和随后的西方大整顿,桓温消停了一年。

366年十月,燕抚军将军下邳王慕容厉寇兖州,攻下了鲁国、高平数郡,置守宰而还。

367年正月,桓温以庾希坐失良机,不能抵御前燕救援鲁郡、高平为由免去了其徐兖刺史之职。

九月,东晋朝廷选取了一个各方面都认可的人选,郗鉴的长子郗愔去都督徐、兖、青、幽、扬州诸军事,任徐、兖二州刺史,镇守京口。

之所以说郗愔的人选是多方面认可的,是因为郗愔像当年他爹郗鉴一样是具有多方关系优势的。

1、司马氏方面认为,郗愔是郗鉴长子,郗家是京口巨脉,东晋皇族认为你可以像当年郗鉴挺王导一样,帮我在后面站场子。

2、从门阀圈来看,郗家跟琅琊王氏是联盟关系户,郗愔是王羲之的内弟,有望阻击住越来越凶猛想打破门阀平衡的桓温。

3、从桓温的考虑来看,郗愔是他帐下参军郗超的父亲,郗超是他的铁杆小弟,而且庾家之前插进了京口,要用郗家拔出庾家在徐、兖的势力。

368年,前秦“四公之乱”,桓温一直在观望。

368年12月,前秦五公之乱收尾,桓温迎来了如下的国际局势:

1、前燕方面慕容恪过世,国政混乱,外强中干。

2、前秦刚刚经历了整整一年的鏖战,国力疲惫。

369年四月初一,桓温人生中第三次出兵北伐。

这一次,他带着徐兖刺史郗愔和豫州刺史袁真一块北伐。

他要打一把大牌,利用此次北伐达到如下战略构想:

1、北伐成大功,为自己的篡逆立不世之功加码。

2、利用北伐消耗豫州和徐兖的实力,消灭自己多年来的绊脚石。

结果北伐刚一开始,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就“意外”打成了。

自己的铁粉郗超的神助攻。

桓温帐下有这么几个心腹,用当时的话是这么讲的:长胡子的参军和矮个子的主簿左右着桓温的喜怒。(府中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长胡子参军是郗超,矮个子主簿是王珣(琅琊王氏,后面细讲他家的沉浮)。

他还有个长史,叫王坦之。

桓温近几年有一步关键的上升,就是遥领了扬州牧,而原扬州刺史是王坦之他爹王述。

大概率桓温是通过手下的王坦之,运作拿下的这个关键岗位。

桓温人家这辈子不走废棋吧。

郗超自幼卓越超群不受拘束,据说有旷世之才,善于清谈,而且咋说咋有理。(少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

看这出场介绍貌似这又是个糠了的货,但玄谈圈还是出了几个能干实事的人才的。

毕竟郗超是郗家的人,是有儒家家学传家的。

最开始是司马昱辟郗超为府掾,桓温灭蜀后郗超进入了桓温幕府担任征西府椽,后改任大司马参军。

桓温向来没有看得起的人,但在与郗超共事后,发现这小子深不可测,于是倾心礼遇,郗超自己也拿桓温当成了偶像去追随。(桓温辟为征西大将军掾。温迁大司马,又转为参军。温英气高迈,罕有所推,与超言,常谓不能测,遂倾意礼待。超亦深自结纳)

桓温曾不止一次的表达出了对北府兵的防备和青睐:“京口酒可饮,兵可用”,这次郗愔收到桓温的北伐消息后的回信表态:要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打到黄河去。(初,愔在北府,温常云:“京口酒可饮,兵可用。”深不欲愔居之。而愔暗于事机,乃遗温笺,欲共奖王室,请督所部出河上)

郗超收到老爹的来信后把他爹的信撕碎了,自己当了把爹,重新写了封上疏,说我郗愔非将帅之才,岁数大了折腾不动了,想退休了,请求桓温先生统领麾下军队。(愔子超为温参军,取视,寸寸毁裂,乃更作愔笺,自陈非将帅才,不堪军旅,老病,乞闲地自养,劝温并领己所统)

桓温见信后大喜,当即就把郗愔调任为了冠军将军、会稽内史,自己兼任了徐、兖二州刺史,接过了郗愔手中的军队。(温得笺大喜,即转愔冠军将军、会稽内史,温自领徐、兖二州刺史)

这件事颇为儿戏。

郗愔上疏自己能打,结果回来的回复却是兵权被夺。

但是,郗愔后来并没有什么表示,京口军也并没有什么别的反应,郗家就这样认怂了。

这又颇为反常。

这应该和桓温遥领扬州牧的流程一样,应该是在漫长的沟通和运作中,桓温早已派郗超做通郗愔工作了。

这回就是走个过场,通过北伐让郗愔正式表态让位。

但老郗临阵变卦了。

结果儿子大怒!爹你咋就那么不懂事呢!

帮他老爹表决心了。

桓温在搞定徐兖后,四月初一,率步骑五万从姑孰出发正式北伐。

桓温对北伐的时机选在了夏季。

选这个季节的原因,在于东晋北伐关键中的关键,是水路。

南方没有马,没有办法像北方游牧政权那样派出骑兵队提前烧杀抢掠,完事大军过来后吃现成的。

《孙子兵法》中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只要你在当地抢下了一钟粮食,相当于从大后方运上来二十钟粮食。

95%的消耗都在运输路途中耗散掉了。

骑兵其实是大军作战时的一个后勤作弊器。

步兵出军后的沿途基本上则是千里无鸡鸣,听着信的能跑的全都跑了,谁都害怕跑晚了你大军开过来拿我全家充军了。

东晋由于后勤问题无法因粮于敌,所以基本上所有给养全都要靠水路,只能通过大船的一路航运,将海量的物资运送到前线。

这也就意味着东晋能利用的水路通到哪里,哪里就是东晋的战略投放区域。

对水路极其重要的依赖,也就意味着桓温的出兵只能选择初夏。

因为夏天是雨季,中原的河流水量丰沛,航线最通畅。

而且即便在雨季,很多航道仍然需要采取修筑堰坝,引入别的支流等方式提高航道中的水位保障大军通航,所以也只能选在夏季。

桓温自中渎水道自长江进入淮河后开始面临诸多航道选择。

进入淮河之后,其实通往黄河的支流众多,汴水、睢水、颍水这都可以北上黄河。

但此时,这一堆航道全都用不了。

因为这些条水道都是由一个地方从黄河水分出来的——石门水口。

如果石门堵了,黄河水引不进来,单单依靠汴水、睢水等河道本身的水量是不足以支撑北伐船队通航的水位的。

而且更加关键的是,石门不通,南军的水军便无法航行进黄河。

17年前,戴施在冉闵闹腾河北的时候靠着汴水来往黄河各种穿梭。

13年前,桓温二次北伐时也是自汴水经石门输送的军粮光复了洛阳。

黄河与淮河之间本来是畅通无阻的。

但6年前,363年夏,前燕控制了荥阳。

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时代最关键的重要性开始变成了辖区控制下的水门水口。

前燕相当聪明的封死了石门水道,导致了自此东晋的水军因为水量问题根本开不过来。

所以桓温此次北伐的大部队还没出发时,就已经派给了豫州刺史袁真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桓温命袁真带领他的豫州军从寿春沿涡河北上,拿下谯郡、梁国的燕军然后北上荥阳疏通石门水口,从而恢复中原水系的流量。(先使袁真伐谯梁,开石门以通运)

桓温自己,选择了自泗水北上的另一条路。

这是三国时代的水路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时自泗水北上是进不了黄河的。

桓温为什么要选择从泗水北上呢?

因为356年,徐州刺史荀羡开辟了一条新航道。

356年春,前燕南下渡过黄河向兖州方向扩张,荀羡率军北上御敌。

荀羡为了达到战略目标,自洸水引汶水通渠,通过对水道的修整,荀羡的舰队从泗水经洸水、汶水而驶入济水从而在东阿干掉了慕容兰。(羡自光水引汶通渠,至于东阿以征之,临阵斩兰)

更重要的是,这条水道不仅可以进入济水,还能进入黄河。

359年十月,慕容儁寇东阿,郗昙出高平反击,派将军诸葛悠率水军进入了黄河阻击,但战败了。(十月,北中郎将郗昙帅万余人出高平,经略河、兖;又遣将军诸葛悠以舟军入河,败绩)

自济水继续往下游走,可以经过四渎口进入黄河。

所以说,桓温的梦想线路,是这个样子的。

因为这条水道不受石门水道控制,水量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想的挺好,但老天开始了宏观调控。

六月,桓温进至高平郡,攻克燕军关键交通点的湖陆县,抓住了前燕宁东将军慕容忠。

然后有些傻眼。

自打入了夏,一滴雨都没有下。

虽然没有人为堵塞,但洸水和泗水根本就没有水量支撑水军继续航行。

桓温随后采取了B方案,走荷水水系。

荷水是春秋时代就开凿的,也可以进入济水,然后通过巨野泽随后走四渎口入黄河。

但由于荷水的源头也是石门水口,所以水量堪忧,桓温最开始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等走到金乡(山东嘉祥县南四十里)时,发现荷水也走不动了。(六月,辛丑,温至金乡,天旱,水道绝)

老天爷仅仅通过一场大旱就把你毕生难遇到的灭国时机给憋死了。

生死有命,成败在天!

你桓温选的这条水道躲过了石门,但却遇到了罕见中原的大旱。

桓温走到这时,不认命,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开凿新航道前行。

最终的选定方案,是废弃洸水从巨野泽开挖一条沟通泗水和济水的新航道,也就是后世的“桓公渎”。(乃凿钜野三百余里以通舟运,自清水入河)

在这个时候,桓温的长胡子参军郗超说话了。

郗超向桓温说:这条渠工程量太大,就算进入清水(济水上游)估计也难以通运黄河。如果敌人不与我们交战,咱们的运输通道又断绝,又无法因粮于敌,局面将极其危险。(郗超曰:“清水入河,难以通运。若寇不战,运道又绝,因敌为资,复无所得,此危道也)

现在有上下两策:

上策是现在全军奔袭邺城,听到您的威名前燕那帮一定会逃回他们的东北老家,即便不逃,出战咱就干死他,守城顽抗咱们也能在河北搞出巨大的声势。(不若尽举见众直趋邺城,彼畏公威名,必望风逃溃,北归辽、碣。若能出战,则事可立决。若欲城邺而守之,则当此盛夏,难为功力,百姓布野,尽为官有,易水以南必交臂请命矣)

如果您认为此计轻锐胜负难定,想一定要持万全之策,那就不如驻扎于此处,控制水路运输,咱们歇一年,到明年夏天再进军。(但恐明公以此计轻锐,胜负难必,欲务持重,则莫若顿兵河、济,控引漕运,俟资储充备,至来夏乃进兵)

他明年还继续大旱吗?

咱等一年呗!

如果现在咱们继续开渠北上,进不能速胜,等渠开通了也入秋了,一旦敌人与我们耗下去,再过俩月就是秋冬枯水期了,不仅水量更少了,咱们的将士又没准备冬衣,咱们到时就不光是军粮不济了,我们在天时上也不具备可行性啊!(舍此二策而连军北上,进不速决,退必愆乏。贼因此势以日月相引,渐及秋冬,水更涩滞。且北土早寒,三军裘褐者少,恐于时所忧,非独无食而已)

桓温没有听,指挥全军继续开凿“桓公渎”。

之所以会这样做,因为三个原因:

1、前秦刚刚鏖战一年,再过一年的话人家就缓过来了。

2、万一明年仍然大旱呢?水量仍然不足呢?你再等一年吗?

3、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开渠此渠算是日拱一卒,将来的北伐仍然能用。

前燕的第一波阻击,由下邳王慕容历带队,率兵二万在黄墟迎战桓温,被桓温打的只身匹马逃回邺城,随后高平太守徐翻率郡向桓温投降。(燕主以下邳王厉为征讨大都督,帅步骑二万逆战于黄墟,厉兵大败,单马奔还,高平太守徐翻举郡来降)

前燕再派乐安王慕容臧统领众军抵抗桓温,再败,前燕无奈,派散骑侍郎乐嵩去前秦请求救援,许诺割地虎牢以西。(复遣乐安王臧统诸军拒温,臧不能抗,乃遣散骑常侍李凤求救于秦)

苻坚收到求援后,群臣纷纷表态,当年桓温打我们打到灞上,燕国不来救我们,而且又不向我们称藩,凭啥要救他!

但最终王猛跟苻坚开小会的时候说到:燕国虽然强大,但慕容评干不过桓温,如果让桓温拿下了中原,咱们一统天下的大业就全完了。(王猛密言于坚曰:“燕虽强大,慕容评非温敌也。若温举山东,进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并、豫之粟,观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

这个草包咱们还是留着好!

眼下与燕国汇合兵力来打退桓温,等燕国战后疲惫,咱再打这草包,你看多好。(今不如与燕合兵以退温;温退,燕亦病矣,然后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

八月,苻坚决定派邓羌等率领兵二万人去救援前燕。

桓温没有想到,刚刚大伤后的前秦居然入局了。

回看东边,这个时候前燕的兖州刺史孙元率领他的亲族同党起兵响应桓温,黄河以南基本已经失控,前燕前面派出的所有阻击力量全部被桓温怼了回来。

九月初一,桓温裨将邓遐、朱序再破傅末波于林渚!

九月十一,桓温来到了枋头!距离邺城不到百里!

前燕方面,太傅慕容评同志已经准备回到东北老家了。(及太傅评大惧,谋奔和龙)

桓温几乎就要在巨大的天时不利情况下连战连捷的吓唬走前燕的这帮废物蛋了!

在这举国危亡时刻,已经坐冷板凳多年的慕容垂说:“让我去试试吧!我要是再输了,咱再逃也不晚。(吴王垂曰:“臣请击之;若其不捷,走未晚也

这位大燕最后的帝国柱石终于代替慕容臧成为南讨大都督,率领范阳王慕容德等五万人去抵御桓温。(乃以垂代乐安王臧为使持节、南讨大都督,帅征南将军范陽王德等众五万以拒温)

就在慕容垂获得军权坚持最后一次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深秋。

慕容垂掌兵后第一时间派慕容德率骑兵一万、兰台侍御史刘当率骑兵五千去驻防石门,坚决不能让晋军拿下石门,与此同时命豫州刺史李邦开始率州兵五千断掉桓温东来的航运粮道。(豫州刺史李帅州兵五千断温粮道)

桓温一路吸引了巨大火力,但西线的袁真整整半年多的时间仍然没能拿下石门水口!(初,温使豫州刺史袁真攻谯、梁,开石门以通水运,真克谯、梁而不能开石门,水运路塞)

于此同时,苻坚的二万援军也即将赶到。

天时已变,多方不利,粮草已断,桓温决定撤军。

但撤军时,桓温迎来了巨大的悲哀。

来时的路已经被前燕切断,石门水口也没有打开,这两条路想要争夺需要时间,但粮草已经不足。

这也就意味着,水路跑不了了!

桓温面临着逃不出去的尴尬。

九月十九,桓温最终决定焚毁所有舟舰,步行南撤。(温战数不利,粮储复竭,又闻秦兵将至,丙申,焚舟,弃辎重、铠仗,自陆道奔还)

桓温南撤后,前燕将士纷纷请求追击,慕容垂说:“不行,桓温谨慎,一定严加戒备,精兵殿后,不如暂缓,当他看我们没有追击后一定昼夜急行逃回本国,等他的士兵们把劲跑没了,咱们再追他们!(燕之诸将争欲追之,吴王垂曰:“不可,温初退惶恐,必严设警备,简精锐为后拒,击之未必得志,不如缓之。彼幸吾未至,必昼夜疾趋,俟其士众力尽气衰,然后击之,无不克矣)

别忘了咱们是骑兵!

桓温如慕容垂所料,自南逃后极其谨慎,怕上游燕军放毒连喝水都是掘井开采。(温自东燕出仓坦,凿井而饮)

桓温南逃了七百多里后,慕容垂放话:可以打了!

九月二十四,慕容垂率八千骑兵在襄邑(河南省睢县)追上了桓温,慕容德率精骑四千埋伏在襄邑东面的山涧中,与慕容垂夹击桓温。

桓温大败,被杀三万多人。

桓温再跑,前秦大将苟池又在谯郡打了他一家伙,再死一万多。

直到十月底,桓温才在山阳(淮安)终于收拢住了溃散的败兵。

桓温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眼。

桓温把此战的罪过全部推给了袁真,奏请黜免袁真为庶人。(温深耻丧败,乃归罪于袁真,奏免真为庶人)

实事求是来讲,桓温此战在前中期打的是非常棒的。

不仅开通了新航道,而且打退了前燕的多次阻击,赢得了黄河两岸的大量响应,弄得前燕要迁都,向前秦求援。

哪怕最终局势不利,桓温其实也有原则。

坐船遛呗。

但他最终败也就败在了退路上,首先自己来时的水道没有看守好,被人家断了粮道,其次西线相信了袁真能够打开石门,但凡能上船,前燕的骑兵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袁真收到弹劾后不服,上表弹劾桓温。

东晋朝廷明显知道谁胳膊粗,袁真最终举寿春反叛投降了前燕,与此同时又向前秦求援。(真以温诬己,不服,表温罪状;朝廷不报。真遂据寿春叛降燕,且请救;亦遣使如秦)

桓温看到袁真反了,迅速命手下毛虎生兼淮南太守,戌守历阳,堵住了袁真南下的道路。

十一月二十五,丞相司马昱来到涂中和桓温会合商量袁真谋反问题,桓温终于从名义上拿到了豫州,其子桓熙被任命为了豫州刺史。(丞相昱与大司马温会涂中,以谋后举;以温世子熙为豫州刺史、假节)

年底,桓温征派徐、兖百姓修筑广陵城,他亲自前往战前拿下的徐兖去压平此地的不服势力,连续一年的征战劳役再加上瘟疫流行,徐兖百姓损失近半。(大司马温发徐、兖州民筑广陵城,徙镇之。时征役既频,加之疫疬,死者什四五,百姓嗟怨)

但桓温也就此彻底完成了对徐兖的掌控。

370年二月,袁真病死了,陈郡太守朱辅立袁真之子袁瑾为豫州刺史继续抵抗并向前燕和前秦求救。

三月,燕、秦皆遣兵助袁瑾,桓温派督护竺瑶等阻击,燕兵先至,竺瑶等于武丘大破燕军,侄子南顿太守桓石虔攻克寿春南城。

八月,桓温搞定徐兖后从广陵出发率领二万兵众讨伐袁瑾,与此同时任命襄城太守刘波为淮南内史,率兵五千镇守石头。(大司马温自广陵帅众二万讨袁瑾;以襄城太守刘波为淮南内史,将五千人镇石头)

至此,桓温控制了建康第一战略要地石头城!

八月十一,桓温在寿春亮相后打败了袁瑾,随后围城。(癸丑,温败瑾于寿春,遂围之)

371年正月,袁瑾、朱辅向前秦求救,苻坚派全明星级别的武卫将军王鉴、前将军张蚝率步骑兵二万前去救援,诚意不可谓不足。

但桓温派桓伊和桓石虔等在石桥大败前秦的万人敌王鉴、张蚝。(大司马温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击鉴、蚝于石桥,大破之,秦兵退屯慎城)

桓温不仅自己牛,内部的选拔和建设也相当棒,子弟皆多才。

正月十七,桓温攻下了寿春,生擒袁瑾,并其宗族数十人送于建康斩首。

至此,桓温拿下了豫州。

桓温的第三次北伐,虽然大败于中原,却大胜于江左。

兖徐和豫州以及重镇石头城在桓温的第三次北伐中终于全部被桓温收割。

至此,东晋全盘已经尽入桓温之手。

时年57岁的桓温,在东晋立国半个世纪的分水岭,终于几乎打破了门阀政治的束缚,彻底完成了一家独大!

他似乎就要完成对司马家的命运复仇

命运之神确实是安排给了他家这个任务

不过最终的操刀手,却并没有交给他

因为南北对峙的剧本还有很多

门阀政治仍然有它的意义和华彩的世纪对决

他桓家和另一位老小伙子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

西边的那位雄主,就要横扫六合八荒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