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种菜,地下养猪——别样的生财之道

停止赚钱的蔬菜种植生意接手连年亏损的养猪场

2002年做大棚蔬菜生意的王世杰不顾家人、朋友的劝阻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停止蔬菜种植接手一家连年亏损的养猪场,并对场内员工郑重承诺:“工资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王世杰说'我当时主要相中的是这个猪场的技术团队和技术工人,都比较专业,如果我想做大,想规模化发展,这些人就是我以后发展的根本。“其实,王世杰并不是盲目接手养猪场的,他是做过详细的考察分析的,本来这个养猪场是一家国营企业,连年亏损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接手后王世杰细分管理、奖罚分明,把猪划分给员工,能在7个月内把猪养到120公斤以上奖励4000元,低于120公斤罚款2000元,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养猪效率快速的增长。为了拓宽销路,他还去外地跑市场,把猪肉销售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超市里面,一年之内就让养猪场扭亏为盈,提前两年就兑现了承诺,让员工的工资翻了一番。

重新种菜,种养结合

2009年,王世杰的养猪场发展到年出栏量5万头,这时候他又做了一件比较奇怪的事,原本是放弃蔬菜种植跑来养猪的,此时他却说又要种菜,并且一种就是3000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地政府要求养殖场要按照标准处理粪污,虽然他们安装了粪污处理器,但大量的粪便处理成沼渣、沼液后还是不能被土壤完全吸收利用,依然存在污染,所以他想通过种植蔬菜吸收利用沼渣、沼液,变废为宝。王世杰在猪场附近流转了3000亩土地种植蔬菜,地下铺设管道,经过处理的沼渣、沼液通过地下管道直接输送到菜地,这样,不但解决了环境问题,而且还多了一份蔬菜收入。他把卖相不好的蔬菜用来养猪,用菜养猪、猪粪种菜、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开创大棚地下养猪新模式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王世杰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大棚里面养猪,原来,他想把猪的年出栏量从现在的5万头扩增到10万头,但是想要再增加5万头的规模,至少还得建设7万多平米的猪场,投资至少需要5000万元,还得重新流转土地,那怎么样既能扩大规模又节省成本呢?一天王世杰在蔬菜大棚溜达时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大棚里面能不能养猪呢?因为建设大棚投资只有建设猪舍成本的五分之一,这样就能节省成本4000万元。说干就干,2010年11月他的第一座养猪大棚建成了,但不久随着冬季的来临问题也来了,因为当地冬季盛刮大风,有一次大风几乎快要掀翻大棚,情急之下,王世杰带领二十多个工人爬到大棚顶部用身体压住,大棚总算安然无恙,但这件事情依然让王世杰心有余悸,究竟有什么办法能使得大棚抗得住当地冬天的大风呢?

偶然的一次机会,王世杰回老家碰见有人正把红薯往地窖里贮藏,他受到启发,能否也可以把养猪大棚下挖,这样就可以适当降低地面以上大棚的高度,增加大棚的抗风能力,也能够提升大棚里面的温度。回家后他开始没日没夜的大量查询资料,为了保险起见他还请教了当地的农业专家,最后他根据专家给出的指导意见,将大棚下挖1.4米,地面以下1米为猪的生活区域,再下面40公分是粪池,粪池连接管道通到发酵池,经过发酵池发酵后的沼渣、沼液通过管道运送到菜地。为了加强大棚的抗风能力,还将挖出的土堆到大棚的两边,上面种植叶片面积较大的五角枫,这样改造后的养猪大棚完全消除了冬季大风掀棚的隐患,并且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又出怪招,给猪建起“运动场”

改造后的养猪大棚冬暖夏凉,猪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了,原本需要七个月才能出栏的猪现在六个月就可以了,猪的出栏时间变少了,一个大棚每年就可以出栏两茬猪,出栏数量增加了,而且养殖的成本也降低了,2014年王世杰的4个养猪大棚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就在大家高兴和佩服王世杰的时候,王世杰却说:“创新不能停”。

果然,外出考察了一趟市场的王世杰回来后,又出了一个怪招,他提出要改变出栏的方式,提出猪要慢养。原来,王世杰在外出考察时发现一家养猪场的猪肉要比其他猪肉卖得贵,经过一番打听后得知人家养的是年份猪,一头猪要养到一年后才出栏,年份猪的肉颜色鲜红、肉质紧实、口感更好,所以售价要比普通猪肉贵好多。活学活用,回来后的王世杰立马着手执行,他决定把百分之十的猪全部按年份猪的标准养殖,养不到一年不能出栏,为了提升猪的瘦肉率,还给猪建起了“运动场”,他以商品性不好的蔬菜为诱饵,引诱猪从运动场的两边来回跑动,增加猪的运动量。

打开市场

为了拓展年份猪的销售市场,他选择从本地市场入手,在当地各个社区门口建立了20家猪肉专营店,方便市民购买。他还定期邀请市民前来参观他的养猪场,亲自做肉做菜给大家品尝,这些来过的市民都成了王世杰的宣传员,慢慢的王世杰的年份猪肉越卖越好,2019年养殖和种植规模总面积达到一万两千亩,不仅打开了本地市场,产品还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年销售额达到3.3亿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