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的故事(第101篇) “五祖庙”的故事
印尼苏门答腊棉兰'五祖庙"内五位华人志士的墓碑
华侨华人的故事(第101篇)
“五祖庙”的故事
(摘自《印度尼西亚苏北华侨华人沧桑岁月》之《“五祖庙”的故事和王任叔的剧本》
“五祖庙”的故事,是流传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东海岸一带的故事。
"五祖庙"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棉兰(丹绒勿拉哇)(地址:Jl. Raya Medan-Lubuk Pakam,Tj. Morawa B,Tj. Morawa,Kabupaten Deli Serdang,Sumatera Utara 20362印度尼西亚)。"五祖庙"在当地被华人当作他们的神祖世代供奉,寺庙有专人打理及修缮。
在苏岛北部首府棉兰郊外,从棉兰通往民礼的大路旁,矗立着一间小庙,当地华侨叫它“五祖庙”。过去,住在这一带的华侨,每逢“五祖”忌辰,都到这里烧香拜祭。小庙里香烟缭绕,人声喧闹,是当地一件盛事。
这间庙虽然不大,但它却记载着一段在荷兰殖民者统治印度尼西亚时期,被诱骗到这里从事苦力劳动的“猪仔”(契约华工)的悲惨血泪史。
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大约在百多年前的我国清末时期,当时的印度尼西亚是荷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荷兰的资本家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开辟烟园,种植烟草。烟草收割后,运回荷兰,经过加工制成雪茄,然后再运回东南亚各地销售,获取暴利。
荷兰资本家除了雇用一小部份印度尼西亚的贫苦农民外,大部份是从中国东南沿海的广东和福建等地诱骗来的“契约华工”。因为华工既擅长耕作种植,又能吃苦耐劳,而且他们远离祖国,更便于压迫剥削。据当地的一些老华侨说,这些劳工多数来自广东潮汕地区,都是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五祖庙”的“五祖”,就是这样的华工。他们的名字还写在这个小庙的灵牌上,依稀可辨。五个人的名字是﹕陈炳益、吴土升、李三弟、杨桂林、吴蜈蜞。他们都是原籍广东潮州人,因为是同乡,所以关系较为密切。同其他华工一样,除了受到残酷的剥削外,在烟园劳动时,还经常受到荷籍监工的打骂。按照烟园的规定,在采摘烟叶时,必须按照烟叶的老嫩、色泽分级来采摘和存放。有一天,这五华工中的一位,因为没有按照这一规定来采摘,被荷兰监工毒打一顿。当事件被其他四位同伴知道后,都非常愤慨。因为他们也曾遭受这种无理的打骂,早已对那位荷兰监工恨之入骨,现在眼见同伴被打伤,更加怒火中烧。当夜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在“大伯公”(潮籍侨胞奉祀之神)神位前,“杀鸡饮血”订立盟约,五人结为同生共死的异姓兄弟。并决定伺机痛打那个荷兰监工一顿,以报被打之仇。过了几天,果然在烟园遇到那个监工,他们便一拥而上,扁担、木棍齐下,把荷兰监工打死了,他们也被逮捕了。
根据当时荷兰的法律,“杀人偿命”,如果有一个人承认荷兰监工是被自己打死的,就由他去偿命,其他四人是可以获释或减刑的。但,这五个兄弟因为已订立盟誓,不肯背盟,都争着承认是自已打死的。荷兰殖民者当然也乐得“杀五儆百”,于是,这五位华工便都被绞死了,他们被荷兰殖民者杀害时年龄加起来不过85岁,平均年龄只有17岁。
据说,当五位华工被绞死的那一天,棉兰的天空突然变了色;愁云惨雾,天日无光;阴风苦雨,如泣如诉,好像上苍也在哀怜和凭吊这五位无辜的死者。
当地华侨和烟园华工,感于这五位华工的悲惨命运及“忠义”事迹,便在烟园附近的不帝沙,建立这间小庙来纪念他们,取名“五祖庙”。
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有一出鲜为人知的话剧,这部话剧就是二战结束后,近代作家巴人(王任叔)根据此真人真事在印尼苏门答腊创作的话剧《五祖庙》。
印尼苏门答腊棉兰五祖庙
王任叔(巴人)之子王克平夫妇在五祖庙前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