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采风行丨大埔:红色山河 英雄史诗
“八一”起义军,激战三河,最终促成了井冈山会师和推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红色交通线,途经青溪,先后护送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重要物资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革命将领,辉映山城,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数以万计的大埔儿女,用生命书写了英雄史诗,留下了震撼人心的红色印记。2009年,大埔县被原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为原中央苏区县,成为广东省首个获认定的原中央苏区县。
●刘润涛 刘晓娟 林仪 甘海洋 刘招迎 罗文燕
太宁崛起立政权 红色火种燃埔邑
大埔县建立党组织,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夏。
共产党员、曾在高陂市小学当过教师的赖释然,受党组织委派以农民运动特派员和小学教师的身份回到大埔,创建了隶属于广东区委的中共大埔县第一个支部——中共仰文学校支部。党组织成立后,在各乡组织成立农会,发动农民进行罢耕斗争。
潮梅特委常委会议旧址西河培才学校。
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大埔县党部领导了县城茶阳暴动,并成立县政务委员会。由于国民党军的反扑,农军退入太宁、桃源等地,建立大埔县农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8月,中共大埔县党部为策应南昌起义军南下,组建大埔县暴动委员会,9月11日高陂暴动成功,为南昌起义军顺利南下打开了通道,16日南昌起义军进驻茶阳,在南昌起义军的帮助下,健全了大埔党的领导机构。
在湖寮镇,记者一行见到了时任中共大埔县部委书记、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团长饶龙光的侄孙饶超然,从长辈处听闻的叔公事迹,他至今记忆犹新。凭着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先人的敬仰,这几年他遍查党史资料,把那一段历史重新展现在眼前。说起太宁农军支援三河坝战役的历史,饶超然娓娓道来。“朱德率25师赶赴三河坝留守,牵制与阻击梅县方向的国民党军钱大钧部。永定农军编入第一连农军,饶寿田任连长,守卫县城,以解除南昌起义军后顾之忧。后来,国民党薛岳师与肖雨史商团军进攻县城,饶龙光指挥第一连指战员与敌人激战。在这次战斗中,金砂铁血团员谢广贤等6人壮烈牺牲。最后因寡不敌众,饶龙光率县委和工农革命政府撤回到太宁继续坚持斗争,永定农军也留在太宁继续支援饶龙光。不久,反动商团军两个营的兵力进剿太宁,太宁农军与永定农军并肩抗敌,经过大小十几次战斗,给予敌人沉重打击。”饶超然说。
风雷激荡扼三江 英雄碧血铸丰碑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叶挺、贺龙、刘伯承、朱德等率部跟随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南下广东创建革命根据地。
9月上旬,起义军进入福建后,周恩来在闽西汀州再度召开军事会议,对入粤作出了叶(挺)、贺(龙)部在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及第9军军官教育团,驻大埔县三河坝,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南下的分兵决策。9月下旬,朱德率11军第25师入驻三河汇城,在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开展革命宣传活动。获知梅江上游有敌军集结,移师韩江东岸据江防御,并在笔枝尾山高地修建防御工事。除朱德外,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李立三、恽代英、彭湃、聂荣臻等专门驻足大埔指导建立工农革命政府。
周士第、游步瀛、李硕勋、陈毅、许光达、李井泉等亲自参加了三河坝战役,于10月1日开始,与数倍强敌血战三天三夜,担负掩护部队撤退的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第三营蔡晴川营长率领全营起义军迎来了三河坝最惨烈的一战。敌人以炮火狂轰滥炸笔枝尾山,一万多敌人从四面包围阵地,起义军勇士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甩出最后一颗手榴弹,跳出战壕,与敌人展开肉搏。除极少数幸存者外,全营200多名勇士壮烈牺牲,完成了掩护主力军南下潮汕的使命,保留了革命火种。次年,朱德、陈毅率领这支队伍在江西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参加南昌起义的肖克老将军对三河坝战役曾这样评述:“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那么大。”
如今,一座高15米、底宽4米的烈士纪念碑静静地伫立在笔枝尾山山顶。碑身上面,镌刻着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十五个鎏金大字。“1963年建碑时,从主阵地挖出了1000多具烈士骸骨,装了满满4大缸。后来,纪念碑建设围栏和老街开路时,还从当年的阵地上不断挖掘出新的骸骨,很多手里还紧握着枪。”纪念园负责人刘南海介绍。
群英汇聚耀华南 峥嵘岁月忆南委
1940年秋,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正阴谋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西南工作委员会,作为南方局下属的两大派出机构,分别领导华南和西南各省党组织。1940年11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成立,下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南省委等。南委领导由方方、张文彬、涂振农、王涛、郭潜等组成,南委机关设在大埔县境内。
墩背肖屋曾是南委机关领导人住地。
南委机关在大埔期间,在领导南方各省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党组织开展思想和组织建设、领导南方各省进步势力进行抗日救亡斗争及领导东江、琼崖等地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武装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林翔 摄)
在大埔角村,有一座一正二间土木结构的老屋。据史料记载,1941年9月,中共南方工委书记方方曾住在这座老屋。今年65岁的黄振庄,就住在南委机关旧址隔壁。1941年夏秋间,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决定将机关秘密迁至大埔角。他的伯父黄维礼先后把潮揭普惠边党的负责人罗天安插在高陂镇小任教,南委秘书陈光、共产党员叶修风、黄大水等安排在广德小学任教,罗梯云等在大埔角墟开设“天成”商号作联络站,随后黄维礼又动员家人,将祖屋作为南委机关的驻地。当时村里有个村民叫黄娘亨,是黄维礼发展的党员之一,他身上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高陂陈光开设的货栈曾是秘密联络点。
“听长辈说,当时村里人对于南委的保护可谓是尽心尽力。有一次一位同志枪走火,引起了附近敌人的留意,娘亨伯赶忙拖住对方,说是自己放鞭炮吓母猪,刚好旧时村里有这个做法,敌人便没有再追问。”黄振庄告诉记者,黄娘亨对内保密也做得很好。“我的父亲16岁时曾不小心撞见他在杨桃树上铺设电线,虽然两家常有来往,但他告诉我爸这是吓鸟,是防止鸟吃杨桃的线。”
黄振庄告诉记者,过去一旦有疑似敌人的陌生人出现,村民就会敲响铜锣,提醒党员同志撤离。今年83岁的黄啟常,曾随父辈担任过中共南方工委的“小联络员”,对于当年村里的见闻,他也印象深刻。“1943年至1944年,村里最多的时候有40多位党员,看他们在这里开会、办公,革命氛围非常浓厚。”黄啟常说。
军民同心护血脉 山水共系鱼水情
1930年,上海临时党中央的一些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在时任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等同志的领导下,开辟了从上海临时党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这条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茶阳)-青溪-永定进入闽西、赣南(瑞金)中央苏区,是全国唯一未被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
百侯镇侯西学校曾是秘密交通站。
驱车进入青溪镇蕉坑村,路旁一座四合院布局的建筑,前临汀江,背靠锯子岽,牌匾上“棣萼楼”三个大字略显斑驳。棣萼楼建筑为抬梁式构架,共16个房间,呈“日”字形。“过去,这个秘密仓库不仅安全接送了一批批革命同志北上参加革命,还作为重要秘密仓库中站存放过大批枪支弹药、电台、药物等军用物资和文件信函,为革命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青溪镇党政办相关负责人钟家骥介绍。
“那时候是打游击,棣萼楼后面有石岩,敌人来的时候,全部人就爬到山上去,我有一个姐姐负责送番薯、送饭到山上给他们吃,我们村当时有很多共产党员,有什么事情就来我们这个屋子商量、开会,研究怎么行动。”棣萼楼屋主范细英说。“我曾祖母李阿应就曾经是接头户,在她的带动下,她儿子一大家子人都加入了共产党。”棣萼楼后人之一的刘均品回忆道。
离棣萼楼约9公里的青溪村,中央红色交通中站展馆和交通线纪念园展馆已完成布展。过去,这里就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站点。青溪交通站“永丰号”的交通员从1930年开始,冒着生命危险安全护送一大批党中央革命同志经过青溪红色交通线到达中央苏区。
交通线及大埔中站,先后护送王首道、肖劲光、张爱萍、左权、项英、任弼时、叶剑英、邓发、徐特立、董必武、李富春、陆定一、伍修权、刘伯承、周恩来、聂荣臻、刘少奇、蔡畅、林伯渠、陈云、博古、邓颖超、邓小平、瞿秋白等党、政、军领导及共产国际顾问李德等200余人和一大批电讯技术人员、文艺工作者安全进入中央苏区。
这条交通线一直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仍保持畅通。大埔交通中站设在青溪里铺余氏宗祠,驻有一个武装班,购木船一艘、民船二艘来往于茶阳、青溪作交通运输,组织船工及青溪农民为基本运输人员。在此期间,余映周夫妇、余坚周等不少大埔优秀儿女为这条交通线的安全,贡献了青春年华甚至生命。
去年10月,在中央红色交通线学术研讨会上,周恩来侄孙女周晓瑾说:“1931年,党中央负责军委、苏区工作的七爷爷启程前往瑞金,由于时任中央特科领导人顾顺章叛变,从上海到江西中央苏区的其他交通线都被敌人破坏,七爷爷进入中央苏区,唯有经过大埔这一条交通线,经历了敌人袭击、同志牺牲重重难关方才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