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电线杆引发的交火
根据此前报道,4月28日,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两国边境地区发生冲突。据悉,此次双方冲突的起因是塔吉克斯坦相关人员28日在两国交界地区的电线杆上安装摄像头引发吉尔吉斯斯坦边防部门反对,随后,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两国居民发生肢体冲突。情况随即迅速升级,并引发双方交火。
事实上,放眼历史,两国冲突由来已久。两国独立以来就时常因边界线、民族、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发生争执和冲突……
历史渊源:模糊边界
纵观中亚地区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中亚陆地边界大致分为四个演变时期:古代部落边界、沙俄殖民边界、苏联行政边界、现代主权边界。
▼哈萨克三玉兹
在俄罗斯征服之前,中亚地区以部落、土邦、汗国为单位聚集,大体上形成北部草原地区的哈萨克三玉兹(哈萨克语地区之意)和南部绿洲上的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其间是古老传统的有边无界的状态。
▼布哈拉、希瓦、浩罕三汗国
沙俄移民:民族复杂性加剧
16世纪后蒙古人对俄罗斯及中亚的控制开始减弱,伊朗也逐渐衰落。此时北方的俄罗斯开始强盛起来。
1717年,彼得大帝出兵中亚,沙俄开始了对中亚地区的征服。沙俄在中亚地区实行总督制。总督府下辖河、州等地,甚至还监管附属汗国,但其间未涉及国界间题。
在军政控制的同时,俄国还持续多年向中亚地区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将大批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人口迁移中亚地区。沙俄中亚殖民当局还利用中亚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采取挑拨离间和分而治之的策略,最大限度弱化中亚各民族联合反抗的能力,以保证沙俄在中亚统治的稳定。
沙皇俄国对中亚的征服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留下了复杂深刻的地缘政治影响和带有强烈俄罗斯民族印迹的政治文化。
世纪埋雷:民族识别
十月革命后,苏俄当局最初承袭沙俄行政体制,在中亚地区成立突厥斯坦和吉尔吉斯、花剌子模和布哈拉两个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为更好地进行集中管理,苏联中央决定通过加强各族的民族主体认同来稳固区域和平,遂以民族划界的方式建立民族共和国。在此指导下,根据中央指令性计划,苏联于1924年开始在中亚“识别”出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五大民族。在此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和土库曼五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即“加盟共和国”,形成了人工的“民族边界”。
需要指出的是,中亚地区的所谓“民族边界”是建立在苏联初期“民族识别”的工作基础上的。而中亚族群本身已非常复杂,苏联时期无论政界还是学术理论界对此都未形成清醒认识,也未深入研究。苏联当局以族群、语言为划界依据的模糊识别,即使按照民族或族群划界,创造出纯粹的“单一民族国家”也不符合国家现状。
苏联时期中亚各加盟共和国间的边界尚属于苏联内部的行政区域边界,即便有矛盾也很容易在苏联中央政府的干预下得以缓解。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些原行政边界就成了国界,领土争端也就随之而来。
现实矛盾:剪不断理还乱
苏联解体后,获得独立的中亚各国随即面临着如何解决清晰划定现代边界的迫切问题。具体到此次冲突的两国,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间存在60多处争议地区;两国边境长约970公里,其中近半数尚未划界。
如果仅是边界领土问题尚可搁置争议,更糟糕的是这里民族混杂、跨界而居。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吉尔吉斯族和土库曼族的族际矛盾迭出。此情形让各国头疼不已。而因历史地理与民族问题产生的诸多“飞地”问题更加剧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不稳定性。
▼中亚飞地
由于大段悬而未定的边界和相互交错的飞地问题,吉、塔两国居民因土地、修路、水资源等问题引发的纷争不断,双方敌对情绪日趋强烈,以至于某起日常小事即可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冲突。由此看来,电线杆事件绝非偶然。
后记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两国第一次边民甚至军队冲突了。两国冲突作为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近期难以得到彻底解决。边界问题,领土问题,民族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给该地区原本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正常对话的难度。
总体上看,由于两国国际影响力有限,冲突尚不会在世界上掀起太大风浪。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摆在他们面前的,依然会是一系列棘手的问题,这足以让各国花数十甚至上百年时间去消化……
文案:李佳滨 | 编辑:金婷婷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感谢耐心阅读,喜欢一定要“在看”
每天5分钟,成为朋友圈的历史百科小达人
“星标”置顶不仅准时还不迷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