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课堂:《曹风•下泉》解析 / 薛红诵读(第1373期)

天语说:

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文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匄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

周景王姬贵是东周的第12位天子,他的父亲周灵王去逝的前一年,刚好诸侯之间达成了象征和平的“弭兵会盟”,天下迎来了难得的清净。周灵王还没来得及享受,就一命呜呼了。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认为是曹人痛恶统治者的暴虐,怀念明王贤伯。

宋朱熹《诗集传》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

刘沅《诗经恒解》云:“周衰,大国侵陵,小国日削,王纲解而方伯无人,贤者伤之而作。”

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文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匄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

周景王姬贵是东周的第12位天子,他的父亲周灵王去逝的前一年,刚好诸侯之间达成了象征和平的“弭兵会盟”,天下迎来了难得的清净。周灵王还没来得及享受,就一命呜呼了。

周景王本来是没有机会做天子的,他有一个聪明又有才华的哥哥姬晋,由于姬晋英年早逝,姬贵才有机会被立为太子。姬贵这人命还真好,刚即位就遇上诸侯罢兵,各家都相安无事,不用每天都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唯一让姬贵头疼的是:列祖列宗把家产都败光了,没有给他留下可以挥霍的资本。周景王这个人挺聪明,既然没有银子,那我就自己造。于是他铸造了很多大钱(铜钱),一下子就变得有钱起来。但是经济要讲究它的规律,不是你想造多少钱就有多少钱,钱脱离了实际,它就变成了废物。大量发行货币就会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经济危机。当然在那个年代人们并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周景王的这种做法不能解决周王室缺钱的根本问题,反而会引起经济的混乱和社会的恐慌。没多久,他就在大家的建议下被迫停止了通过铸大钱来致富的方法。不过他的这一举措成了目前中国铸钱的最早记录。

周景王没钱又没地,只好厚着脸皮向诸侯国讨要。都说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一点不错,周天子最好要钱的地方就是鲁国。周景王的几代祖宗都是在鲁国那里要钱的,于是周景王也照例向鲁国要钱。鲁国是礼仪之邦,不好意思不给,但是周王室的开销和规格可不小,鲁国此时又不是大国,用一个国家的税收养两套政府班子,鲁国也吃不消,久而久之,贡奉给周天子的东西也就越来越少。

周景王为了生活,没办法,又只有向其它诸侯讨要,在生存面前,面子都成为次要了。周景王邀请晋国大夫荀跞饮宴的时候,开始发话了。他指着诸侯进贡来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数给荀跞听,这是哪国的,那是哪国的,唯独没有晋国送来的东西。荀跞被弄得有点不好意思,很尴尬,他的随员籍谈就出来解围说:晋国是忙于为周天子征讨西戎,花费巨大,也很穷,拿不出钱来。看来中国哭穷的传统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周景王也不是好糊弄的,晋国的实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他这是明摆着抠门。于是周景王历数历年来周王室赐给晋国的土地和器物等,说得晋国大夫们面红耳赤,但最终结局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故事就叫做:“数典忘祖”。看来为了讨东西,周景王还是懂得斗智斗勇了。

周景王和他早夭的兄长太子晋一样,都是聪明的孩子。这点,仅从他斥责晋国使臣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作为一个聪明的君主,周景王当然不甘心周朝就这样衰落下去,他深知,周朝虽然依靠周礼得以稳定的存在,但也正是很多过时的礼制,使得大周朝裹足不前。要想真正振兴大周,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景王于是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由天子发起的变法,史称“景王变法”。如果这次改革可以成功,那么或许大周真的可以中兴。但是,大周的保守势力太强大了,有很多阻力。不仅大臣中有很多反对者,景王的几个儿子,也对改革态度很不一致。

周景王在位的最后一年,即前520年,动乱开始了。当时,周景王的嫡长子王子寿病死,活下来的,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姬猛、姬匄、姬朝。迫于单、刘二家的压力,景王便立寿的弟弟王子猛为太子。但是,王子猛才智平平且为人软弱,实在不是储君的最佳选择。因为他们认为王子猛是周王嫡子,储君立嫡不立贤,故而支持王子猛。王子朝是景王的庶长子,有勇有谋,深得景王喜爱。对变法也最支持。景王很喜欢这个小儿子,心中暗暗打算把王位传给姬朝,好使变法可以继续下去。

于是,周景王决定排除众议当家作主一回,以王子朝替换王子猛。但考虑到换立太子势必会受到单、刘两家的激烈反对,这些保守都非常有实力,对王室的影响力很大。为此,周景王便悄悄和自己的宠臣,也是王子朝的老师宾孟商议,想办法除掉单、刘两派权臣,好为姬朝即位打下基础。

周景王二十五年四月,周景王到北山打猎,打算趁打猎之机杀掉单穆公和刘献公,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突然去世了,临终之时,把姬朝托付给大夫孟宾,希望他将来扶立姬朝为王。同月贵族刘卷、单旗将他们杀死了孟宾,拥立周景王庶长子王子姬猛为王,姬猛反对改革,支持保守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开除了很多百官,百夫。姬朝看见父亲的改革计划泡汤,很不甘心,就带领失去职位的旧官吏和百工以及一部分兵士叛乱,争夺王位。刘卷被打败逃了,单旗保护着姬猛待在王宫内。姬朝的党徒乘深夜潜入宫中,劫走了姬猛。单旗突围而逃,姬朝的徒众挟持着姬猛追赶单旗。半路上,晋顷公遣大夫籍谈、荀跞带兵救出了姬猛,护迎他避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不久,派兵护送他回都城。同年10月,姬猛病死。国人给姬猛上谥号为悼王(周悼王)。后来王子朝占据王城洛阳数年,嫡次子王子匄(周敬王)避居草泽邑中;思念京师王朝的安危写下《曹风·下泉》这首诗。

公元前516年秋冬之际,晋国率领诸侯护送王子匄回到周都,即是周敬王。王子朝于是降为臣子。王子朝战败后携带周朝典籍、礼器,在召、毛、伊、南宫四大家族追随下,出洛阳城,沿宛洛古道,抄近路直奔楚国都城寻求庇护。 周敬王十七年(公元前505年)春天,周敬王乘吴国攻破楚国的机会,派人刺杀了姬朝。 姬朝随身携带的大批周典神秘失踪,中华文明自此形成断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诸多至今还没有解开的谜团。

原文:

曹风·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

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

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

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注释:

⑴下泉:地下涌出奔流的泉水。

⑵冽(liè):寒冷。这里指水寒冷刺骨。

⑶苞:丛生。稂(láng):长穗而不饱实的禾,也有说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

⑷忾:感叹、叹息。寤:醒着。

⑸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的地方。下文“京周”、“京师”同。

⑹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⑺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蓍草。

⑻芃(péng)芃:植物长的茂盛茁壮。

⑼膏:滋润,润泽。之:代指立周敬王。

⑽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⑾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劳:慰劳。

译文

寒凉的泉水从上而下的流动,

一丛丛野草浸泡在冰冷的泉水中。

我从梦中醒来连连长吁短叹,

深深怀念昔日昌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从上而下的流动,

一丛丛艾蒿浸泡在冰冷的泉水中。

我从睡梦中醒来不住地叹息,

深深怀念昔日昌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从上而下的流动,

一丛丛筮草浸泡在冰冷的泉水中。

我睡梦中觉醒来总是哀声叹气,

深深怀念昔日昌繁华的周国京城。

田间茂盛茁壮生长的青青黍苗,

绵绵阴雨的滋润长得更加肥壮。

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周天子,

贤德高贵的郇伯亲自接待慰劳。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叹今,感叹如今的周王室内乱势衰,缅怀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的诗,是《诗经》中时间最晚的一首诗。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来看,有可能是个嫡次子王子匄(周敬王)避居草泽邑中;思念京师王朝的安危写下《曹风·下泉》这首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诗以寒泉浸野草兴中有比来感叹,直陈其事的赋法,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其艺术效果独具魅力。

首章开篇“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诗人以寒冷刺骨的泉水起兴,诗人看到郊外野草丛生被从上而下流淌的泉水浸泡着。这种岌岌可危的生命状态。让诗人心中生出无限的悲伤,他觉得自己仿佛就如同这草一样。诗人为什么会如此的悲伤呢?且看下句:“忾我寤叹,念彼周京。”忾:感叹,寤:醒着。我从梦中醒来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昔日昌繁华的周国京城。为什么一个曹国人感叹周王室呢?晋文公称霸中原后,曹国对晋国俯首帖耳,恭敬从命。王子朝之乱由晋国为主出兵,曹国也跟随其后,参与其中,亲力亲为。晋国护送周敬王回到王城后,曹国也是参与王城的重建,从历史背景看《下泉》这首诗歌应该是嫡次子王子匄(周敬王)避居草泽邑中;思念京师王朝的安危写下《曹风·下泉》这首诗。

二章“冽彼下泉,浸彼苞萧。”诗人继续以寒泉起兴,在低洼处茂密丛生的野草,被从上而下流淌的寒冷的泉水所浸泡,诗人望着郊外的奄奄一息的野草,心中生出无限的悲凉。“忾我寤叹,念彼京周。”我睡梦中觉醒来总是哀声叹气,诗人为什么如此哀叹呢?下句给出了答案,原来诗人在怀念昔日繁华的周国京城。

三章“冽彼下泉,浸彼苞蓍。”诗人继续以寒泉起兴,寒凉的泉水从上而下的流淌,一丛丛蓍草浸泡在冰冷的泉水中。一遍一遍的感叹,让诗人心中的悲伤无限扩大,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那丛浸泡冰冷泉水中的野草,这么无助,这么悲凉,这么的凄惨。“忾我寤叹,念彼京师。”我睡梦中觉醒来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昌繁华的周国京城。诗人怀念的是什么?想当年周武王平定天下,各诸候来朝见。那是何曾繁华鼎盛的时代啊,如今,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各自为大。三章的复沓叠咏,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这是诗经特有的叙述方式,就是通过个别的换字使章节之间不至于单调,而把诗人的这种感情推到了一个高潮。

四章却突然笔法一转,诗人的心中又涌起了希望,诗人雨水滋润禾苗来比喻。“芃芃黍苗,阴雨膏之。”田间茂盛茁壮生长的青青黍苗, 绵绵阴雨的滋润长得更加肥壮。这是怎么回事呢?诗人写道“四国有王,郇伯劳之。”之所以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周天子,是因为贤德高贵的郇伯亲自接待慰劳。这是郇伯的功劳。诗人在这里为什么在赞美郇伯,郇伯是什么人?【汉】许慎《说文解字》-“郇,周武王子所封国,在晉地。” “郇”是早期武王分封给自己儿子的封地,是个小国,地处晋国的范围内。后来被晋国灭了郇国,郇国灭亡后,其后代在晋国任职当了大夫,郇国后裔就改姓郇了。

后来周敬王依靠郇伯从晋国搬来这个强有力外援,得以回到京城坐稳了王位,王子朝之乱初步平定。经过了这次波折,单、刘二公等周敬王死党担心王子朝还会卷土重来,遂在前501年派人赴楚国刺杀了王子朝。就这样,一场历时19年的大动乱,终于落下帷幕。这也是本诗结尾为什么要说是郇伯的功劳的原因。

天语小诗:

为《曹风·下泉》而作

文:闻天语

当死神袭击了

高高在上的

统治者

高悬的欲望

便成了彼此

争夺的的目标

生命的利刃

夹杂着血腥

漫山遍野

染红的河流都在

痛苦的呻吟

当时光掳去了

战火的烟尘

鲜花重新

在山坡上开放

于是

文字把历史

留给了书籍

那些

早已沉睡的生灵

此刻却在

盛开的鲜花旁

低低吟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