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春花遇见淋巴瘤:用我的毒液,进攻分裂中的肿瘤细胞
长春花,原产于印度、马达加斯加,夹竹桃科植物,在很多花卉爱好者的家中都有养殖,据说给水就能活,能给养死的人不多。
长春花的花语是“愉快的回忆、青春、坚贞”,据说是因为一位哲学家,怀念他的母亲,想起了和她一同散步时看见的长春花,故而把长春花与美好,与愉快的回忆相联系。
长春花有毒。长春花中含有多种生物碱,称为长春碱类物质。这70余种生物碱,是毒性的来源。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在后续的开发中,以长春新碱为代表的长春碱类药物,在抗肿瘤领域屡立战功。
如果需要使用长春碱类药物用来对付癌症,那治疗的时光注定是灰暗、晦涩的。但是熬过了化疗阶段,往往能够迎来新生。康复后的生活与回忆,才是愉快而坚贞的,与长春花的花语相贴切。
治疗恶性淋巴瘤,长春新碱有一手
1958年,Nobe和 Beer等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抗癌药物长春碱(vinblastine)和长春新碱(英文名vincristine,简称VCR)。这里的VCR,并不是指娱乐节目里的“来,请看一段VCR”里指代的录像带。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医生习惯用简称来表示各种化疗药物,类似的情形还有长春新碱的同胞兄弟们长春地辛(VDS)、长春瑞滨(NVB)等。
长春新碱和它的“兄弟们”被尝试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淋巴瘤、白血病、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其中,在淋巴瘤的治疗方案中,长春碱类物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经典的化疗方案:CHOP方案(常被医生读成“翘扑”方案),就是由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这四种药物搭配组成。此外,还有很多改进版本的CHOP方案,长春新碱在这些方案中都是举足轻重的一员大将。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合适的化疗方案,对一名淋巴瘤患者的积极意义。以淋巴瘤中的常见分类,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例,在CHOP方案诞生之前,得了淋巴瘤基本没得救。CHOP方案的出现,一下子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疾病控制率提高到九成以上,有约一半的患者在完成化疗之后,能够达到完全缓解。
一定意义上来讲,是长春新碱和它的搭档们,褫夺了淋巴瘤“绝症”的资格。
直捣癌细胞的黄龙:长春新碱制止了癌细胞分裂的企图
长春碱类药物的作用位点,位于微管蛋白。
癌细胞肆无忌惮地分裂、再分裂,每一次分裂,都需要有微管蛋白聚合形成纺锤体,也就是有丝分裂中的那个“丝”,在“千丝万缕”的拉动下,一个癌细胞增殖成为两个癌细胞。
长春碱类药物独有的化学结构,可以与微管蛋白二聚体上的结合位点相结合,从而抑制微管聚合,微管功能被长春碱类药物破坏之后,有丝分裂的“丝”不见了踪迹,癌细胞的扩张大业也就无法继续进行。
癌细胞眼看就要完成整个细胞增殖周期,临到最后,却被长春碱类物质强行按下了关机键。长春新碱就是这样,成功制止了癌细胞分裂的企图。
长春碱类药物只对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产生作用,属于周期特异性药物。合理应用长春碱类药物,可以在最大程度发挥抗癌作用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不良反应方面,作为一类经典化疗药,长春碱类药物具有化疗药的那些“臭毛病”,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是骨髓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次,是神经毒性,表现包括手指、脚趾感觉异常,肌肉无力、疼痛,颅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视觉异常、耳鸣等,以及自主神经损伤造成的腹痛、便秘、排尿困难、麻痹性肠根阻等。
在使用长春新碱治疗的同时,应该注意药物毒性的影响。在临床上,医生会采取必要的保护及对症治疗。
熬过了化疗期间的种种灰暗,如同长春花那般绚烂的生活,就在前方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