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固精止带摄尿类 心俞—肾俞
【单穴功用】
心俞,又名心之俞、背俞、伍焦之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心气转输、输注的处所,又是治心疾之要穴,故名心俞。本穴具有疏通心络、调理气血、养心安神、宁心定志之功。用于治疗惊悸、健忘、心胸烦闷、脏躁、癫狂、痫证、咳嗽、吐血、梦遗。
肾俞,又名高盖。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穴居第2腰椎下两旁各1.5寸处,是肾气转输、输注的地方,又是治肾之重要腧穴,故名肾俞。本穴具有益水壮火、滋补脑髓、明目聪耳、强健腰膝、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用于治疗遗精、阳痿、尿频、尿闭、月经不调、带下、腰酸腰痛、眩晕、耳鸣、耳聋、水肿、洞泄、食不消化、肚腹胀满。
【伍用功能】
心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心气转输、输注于背部的处所,有疏通心络,调理气血,养心安神,清心定志之功;
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是肾气转输、输注于背部的特定部位,有滋补肾阴,强健脑髓,益水壮火,明目聪耳,促气化、利水湿、强腰脊,改善肾之功能之效。
盖心属阳,位于上、主火、藏神;肾属阴,位于下、主水、藏精。心俞以清心火为主;肾俞以滋肾阴为要。二穴伍用,一清一滋,一补一泻,一升一降,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平衡阴阳之功益彰。
【主治】
1.梦遗、早泄,证属心肾不交者。
2.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多梦等症,证属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者。
【操作法】
心俞:俯伏,于第5胸椎棘突下、神道穴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0.3~0.5寸,斜向脊柱方向刺1~1.2寸。
肾俞:俯卧,先取与脐孔相对的命门穴,再于命门穴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1~1.5寸。
【经验】
心俞—肾俞伍用,出自《玉龙赋》:'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
早泄案例
吕老于1969年冬月,尝治一男性青年,因少年无知,犯有手淫恶习,婚后1年余,即见举而不坚,见色精液自泄,伴有头昏,耳鸣,失眠,多梦,纳谷不香,身倦乏力,记忆力减退,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脉症合参,多因少年手淫伤肾,阴精亏损,婚后不知节欲,又损其阳,以致阴阳俱损,封藏失司,早泄,阳痿则现。治宜温肾固本,养心安神,交通心肾。处方:心俞、肾俞、神门、三阴交。治疗经过:每日针治1次,连针7天后,患者失眠,多梦症减。纳谷已香,体力有增,原方去神门,加气海,又针5次,遗精未作,遵效不更方之旨,前后治疗月余,病情基本愈可,为巩固疗效,每周再治疗1~2次。并嘱3个月内不能同床。1年后随访,一切恢复正常。
精神疑虑案例
1998年4月诊治一花甲之男性,病者数月前因忧虑而自杀未遂,至此精神极度恐惧不安,彻夜不眠,神情恍惚,做事疑虑不定,心悸、健忘、纳差、咽干。诊见神志清楚,形瘦憔悴,下肢浮肿,舌质红少津,脉细数。脉症合参,只是心脾两虚,神魂不宁。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法。处方:主取心俞、肾俞,配以神门、三阴交。常规操作,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治7次,忧愁缓解,夜寐安稳,继依上法针刺20次,诸症消失而获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