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锋:歇 凉

幼年的记忆——歇凉
文/饶学锋

酷热的夏天,每当吹起空调感到凉爽舒服的时侯,总会想起儿时我们歇凉的场景。

大家都知道重庆是一个天然的“火炉”,若在中国数第二,没有哪个城市能数第一。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就开始熨烫着大地;到了中午,室外的一切和家里的墙壁、家具乃至所有物件都感觉炽热烫手。那时我很小,每个夏天都觉得时间是那么漫长、那么难熬。

1950年代,国家比较落后,每个家庭都很穷,俗话说“人穷丁旺”,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和现在截然不同,很少有独生子女家庭。也很难看到家用电器,电风扇一类的电器只有在大的机关办公室才能看到,我家唯一的一样家用电器就是一支古铜色的手电筒。

所有家庭烧水做饭都是用煤炭或柴草,加上住房条件简陋,一般人家的屋子都是竹蔑块夾壁墙,一到煮饭时间整个屋子烟雾缭绕,热得要命,就像在蒸笼里一样,人们整天都是汗流浃背,晚上是睡不着觉的。

我家住在江北区猫儿石许家湾罗家院子里,那时生态环境很好,院子周围参天大树繁多,仿佛是一片森林,透过树梢时常看见蓝天,看见蓝天的白云,看见蓝天下盘旋的苍鹰,在秋天还能看见一队一队南飞的大雁。那时候的夏天要热得温和一些。后来“大跃进”,人们将这些树木砍伐殆尽,送进了伟大的大炼钢铁的烈火熊熊的炉膛中,我家周围变成了荒地,自然就热得多了。

院子大门外是一个很大的石坝,光秃秃的,当然不可能生长植物。当时农村的社员和街道的居民混杂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线。我家是属于街道居民,但随时能看到农村社员在田地里耕耘,冬天大多数农村社员(先是合作社,后来是人民公社)头上都盘着一盘大大的白布,穿对襟衣服,岁数大一点的多半是穿满襟(偏襟)长衫,布纽扣在右侧扣,长衫的腰间还系一根很粗的布腰带。他们穿的裤子,裤腰上有一段近三寸宽的扁,也称为幺二三裤儿;到夏天,男人都是穿一条火烧窖裤,基本上打光巴胴。

院子门口那个石坝就成了农村的晒坝,从早到晚,石坝被太阳晒得滚烫,生产队的谷子、麦子、高粱、包谷等粮食都在那里晾晒。每次晒粮食都有两个四十多岁的健硕妇女在翻晒,这两人已是徐娘半老,但那健康的身体和较好的容貌还是有几分姿色。她俩像男人一样打着光巴胴在那里翻晒粮食,嘻嘻哈哈大声说话摆龙门阵、聊家常,浑圆的孔房毫无顾忌地袒露无遗,如滚瓜一般,就是和路人对视或打招呼,甚至和一两个壮汉打情骂俏,双方也很坦然,不会感到羞涩,在那个年代也是正常的事。

罗家院子里的院坝很大,是三合土地面,表面油黑光滑发亮。记得那时,夏天的每个傍晚,等到太阳刚一落坡,家家户户的大人和哥哥姐姐们都端着水洒在整个院坝的地上,晒烫的地面会冒着白色的烟雾发出吱吱的声音。

晚饭后,太阳落坡了,洒了水的院坝稍微退凉了,每家每户的大人娃儿都把家里的凉板、门板、木板搬到院坝里,铺在地上;到了晚上,各家的兄弟姐妹们就在各自铺好的凉板、门板、木板上歇凉、睡觉。

这时,院子大门外传来“鸭杂碎、鸭杂碎”的叫卖声,孩子们如果侥幸得到几分钱,便跑到院子门口买鸭杂碎。只见卖鸭杂碎的人头上顶着一个大竹篮,竹篮的手提把上面绑着一个拳头大小的菜油壶(亮油壶),油壶嘴上燃烧着一朵小小的火苗,微弱亮光中勉强看清竹篮内的东西,有鸭脑壳、鸭脚板、鸭翅膀、鸭肝子、鸭郡子等,鸭翅膀4分一个、鸭脑壳3分一个(现在卤鸭头5元一个)、鸭脚板2分一只、鸭舌1分钱两只(今天在超市看到卤鸭舌78元一斤,算来基本上是2元一只),都很便宜。

谁要买鸭杂碎,就大声喊:“鸭杂碎、鸭杂碎,快点到这里来,有人要买鸭杂碎!”卖鸭杂碎的人听到喊声,会很高兴地走过来,把头上顶着的竹篮子放下来,给人挑选购买。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贫穷,小孩子能得到几分钱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歇凉时,偶尔从外面飞来几只莹火虫,一闪一闪的真好看。院子里邻居阿牛哥和菊花姐一起动手,把它们捉来放到一个小玻璃瓶(那时称为“西药瓶瓶”)里给我玩。我有意拿着玻璃瓶到黑暗的地方去照亮,看到瓶子里的莹火虫闪闪发光,能照亮一些不能看见的东西,既高兴又好玩。

那时不光是天热,蚊虫也很厉害,一晚到亮都会在耳边嗡嗡作响。那时时兴用蚊烟熏蚊虫,一根蚊烟大约有1.5公分宽、1公分厚、80公分长,外面是很薄很柔软的纸包裹着,里面装满拌合了“六六六”农药粉的锯木面;使用时,把它放在一块几公分宽的木板(称为“蚊烟板板”)上点燃,那烟子有点呛人,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总比不用要好得多。每天早上起来,还是会发现自己身上被蚊虫叮咬了几个红疙瘩。蚊烟燃过后,木板上就留下一道道糊炭印记。

天气太热,每天晚上歇凉时,我的母亲和姐姐们时不时都要用蒲扇为我轻轻打扇,这样感觉很凉快、舒服。

歇凉时,阿牛哥和菊花姐经常讲故事,有八路军活捉日本鬼子的故事,有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也有孙悟空大闹天宫、武松打虎的故事。院子里还有个我们这些孩子都叫他“叶四爸”的人,五十多岁,头发向后梳理得很顺畅,长长的眉毛,深深的眼窝,颧骨高高的,薄薄的嘴唇,看上去是一个很慈祥的干瘪老头,他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讲重庆掌故“炮打人头山”、乌龟石的来历、猫儿石的来历等,各种题材的都有,很多故事都很精彩,印象很深,至今都难以忘怀。

我常常眼望天空,那时除了明亮的月光倾泻大地,在旧历的月初和月底,整个天空布满了星星,整个银河系看上去都是重重叠叠的无数星星,十分耀眼,偶尔还能看见一道道流星划破星空发出的亮光。

我觉得,那时夏天热的时间特别长,旧历8月桂花盛开的时候,还依旧在外面歇凉。尤其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晚上,天上的月亮又大又圆更加明亮,这时阿牛哥和菊花姐就会告诉我,别睡着了,再晚一点天上的天门会打开,月亮上的嫦娥和玉兔都能看见,七仙女也会出来在天空跳舞。

于是我就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盯着那又圆又大的月亮,期盼看到天门开的情景。但那时毕竟只有几岁,眼晴睁得再大也无济于事,用不了多久就睡着了。第二天,阿牛哥和菊花姐又对我说,昨晚他们都看见了天门开,嫦娥穿着玫瑰色的罗裙,抱着雪白的玉兔,在天空走来走去;玉兔有一双圆鼓鼓的红色大眼睛,七仙女穿着五彩斑斓的美丽服装在天空跳的舞真好看。

还说,最小的一个仙女也就是玉皇大帝第七个女儿,差一点又从天上掉下来,可能是她想人间的董永了。想再次到人间和董永叙旧,结果被她的姐姐们带回天宫去了。菊花姐还告诉我说,七仙女在跳舞时辫子松了,扎辫子的红头绳也从天上掉下来了,恰巧掉在我歇凉睡觉的凉板上,还碰到了我的小手臂。她指着自己辫子上的那根红头绳,说就是这一根,还让我摸了一下,说:“这是仙女用过的东西。凡是神仙的东西凡人看见了都是很好的事情,如果摸了神仙用过的东西,以后一定会聪明,运气也会好,身体健康。”

我为没有见到天门开后天空的场景感到遗憾,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总算摸过了神仙用过的东西,肯定对我有些好处的。但心里总想,等明年的中秋节,我无论如何都要看到天门开。

一年复一年,结果都是一样,也没有见自己运气好,好事情很难遇到,仍旧是个傻呼呼的孩子。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些都是阿牛哥和菊花姐在哄我开心、逗我玩的,哪里有什么天门开的事。

想起当年歇凉的场景,至今我还记忆犹新。现在好了,虽然我们仍然生活在重庆这个“火炉”里,但家里空调一开,再热再冷的问题都解决了,再也不用到外面用凉板、门板、木板歇凉了。

我小时候的邻居关系就像是一家人,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敞开着,经常互相串门,谁家有点什么事邻居们都会帮忙。哪家人在外面晾晒的衣服,遇到下雨了,邻居们肯定会收起来叠得整整齐齐交给主人;谁家大人有事要出门,邻居们就会主动帮忙看管小孩子。哪家的老人去世了,不用说大家都要去帮忙,直到把事情办得巴巴适适的;谁家的孩子婚嫁了,邻居们肯定都会去喝喜酒,都很高兴,就像是自己家的喜事一样,大家住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现在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本来是件好事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但却变成了荒诞的事情,邻居们虽然住在一起,却老死不相往来,互不认识,乘同一部电梯却行同陌路,不会打招呼,大家都保持一种“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戒备心理,警惕周围的一切。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同一层楼,甚至门对门住了十来年的邻居,也不知姓啥名谁。

不光是人发生了变化,天空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发现,整个天空也不是以前看到的蓝天白云了,月亮没有儿时的月亮那么大、那么亮了,天上数不清的星星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只能偶尔看到几颗昏暗的星星,银河也不见了,繁星闪烁的景观全没有了,儿时看见的银河只存在记忆里了。

城市夜晚的天空早已被城市之光霸占了,污染了。

作者近照及简介:
饶学锋,1969年下乡到铜梁插队落户,1971年招工到重庆101化工厂工作,后为重庆川庆厂,化工局下属企业,曾经有3000多职工,地址在渝北区洛碛。2011年退休。
(0)

相关推荐

  • 魂牵梦萦华西坝

    魂牵梦萦华西坝 作者 ▏周远沛 一.华西坝的来历在成都,华西坝是一处耀眼的地标,一张闪亮的名片.她源自1905年英美加三国教会组织联合兴建的华西协合大学.她之于成都,犹如剑桥.牛津之于伦敦,清华.北大 ...

  • 贾家花园[一](散文)

    诗海琴声 s贾家花园[一]文/尚榕贾家花园是我及我儿时玩伴们的乐园,是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最美好.最神圣的天堂.沿着隔壁靠左手边粮食局苏式办公楼的墙角,临街有五级石梯,拾级而上是约四米长的过道,接着是一 ...

  • ”流年来袭“回高塘:风往北吹◆我往回飞(华县高塘冬日美景)

    立足今日华州  尽览风土人情 说百姓  聊历史  笑看传说 (部分文章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风往北吹◆我往回飞 作者 流年来袭 深圳的温度一如既往 北方已是冬日苍凉 妈妈,一周的时 ...

  • 黄峻玮 | 一方好院子,一群好邻居

    [往期回读] 蒋勋说唐诗12集全 蒋勋说宋词9集全 康震品读古诗词80集全 <唐之韵>合集20集全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合集 一方好院子,一群好邻居 江都   黄峻玮 作者黄峻玮,女,网名 ...

  • 饶学锋:​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痛苦的回忆. 中 学 的 经 历 文/饶 学 锋 1964年小学毕业了,"根正苗红"的同学进入了19中和嘉陵江中学,象我这种所谓家庭出生不好的人自然就不能上正规学校,无奈只有眼巴巴 ...

  • 饶学锋: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发 小 相 聚 陶 然 居                   文/饶学锋            儿时的伙伴欢聚一堂        在鸿恩寺公园,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五彩缤纷盛开的鲜花, ...

  • 饶学锋:​痛苦回忆.小 学 的 经 历

    痛苦回忆.               小  学  的  经  历 文/饶学锋 1950年腊月廿三(也就是1951年1月30日)传说中的这一天是灶神菩萨上天的日子,但我却在那一天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江湖滋味之牡丹花                    文/饶学锋   现在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家家户户的阳台上也都是栽培的各种名贵花草,各地的街道旁广场上一年四季都鲜花盛开,整个城市简直就是花的海洋 ...

  • 饶学锋:乐 趣 童 年

    乐  趣  童  年 文/饶学锋     记得60年代初期,正是我们国家的大饥荒年,那时我10来岁,虽然食不裹腹,个个都面黄肌瘦,但毕竟是天真的儿童,有机会也是要找些乐趣的. 俗话说得好:" ...

  • 饶学锋:“儿童节”记忆

    " 儿 童 节 " 记 忆 文/饶学锋 临近"六一儿童节",看到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漂亮衣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在公园尽情的玩耍,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使我 ...

  • 饶学锋: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那 年 天 原 厂 的 爆 炸 声                   文/饶学锋 我是江北区苗儿石土生土长的人,苗儿石是嘉陵江边一个著名的水码头,到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爬坡坡.上坎坎,到处都是高 ...

  • 饶学锋:江湖滋味之开膛破肚

         江湖滋味之开膛破肚 文/饶学锋 90年代初期,一个星期天,我看见我们川庆厂厂大门对面的那个坝子上围了好大一堆人,这些人围成一圈,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喝彩声,真是人声鼎沸,我是一个喜欢闹热的人, ...

  • 饶 学 锋:泛 滥 的 保 健 品

    泛 滥 的 保 健 品                文/饶 学 锋   现在不论在哪里都能见到层出不穷的保健品卖,但其功效如何那就难说了. 记得正是饥荒年的1959年,我上小学2年级,因那时所有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