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79):管部队的是老百姓,管打仗的才是将军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9)

李世民决定把东突厥送回草原老家,一方面确实留他们在内陆有种种不便;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薜延陀的一种战略压制。

和所有大国一样,中国历朝历代的外交政策是扶弱打强。当初东突厥最强,就扶持它北边的邻居薜延陀;现在东突厥挂掉了,又要防着薜延陀的崛起。

在欢送宴会上,李世民对新当选的东突厥可汗思摩说:“人们种下一草一木,见它生长茂盛都心中喜悦。何况我养育你们部落这么些年,人口滋长牛羊繁盛,能不爱惜吗?但你父母祖先的坟墓都在塞外,今天安排你返回故土,希望你能恢复旧日的王廷。”

思摩答:“突厥破亡之国。承蒙陛下厚爱,让我等存骨旧乡。愿子孙世代事奉唐朝,以报厚德。”场面温馨感人,话也说得很漂亮。只不过,国与国的交往主要看形势而不是看感情。李世民不计前嫌让东突厥复国,真的为了思摩他们清明节上坟方便吗?当然不是,主要还是在搞'均势外交。’

均势外交这个词源自英国,《大英百科全书》有个定义:“国际大家庭各成员之间恰好维持平衡的局面,借以防止任何一个成员变得十分强大,以对其他国家贯彻其意志。”简单说就是老大拉一派打一派,防止任何人强大威胁到自己——这不就是魏征学的那个'纵横术’嘛!

均势外交这个东西比较费心思,没有一次性解决问题这种说法。今天打、明天谈,今天跟你好、明天跟他好,要根据情况不断地调整策略。

东突厥贞观四年(630年)灭亡。到贞观十二年,薜延陀已经发展成为北方第一强国。据说有精兵二十万,全国划分南北两个大区,分别由可汗薜夷男的两个儿子管理。一般汗国都是左右(东西)分区,象匈奴分左右贤王,突厥分东西两部。象他这样分设南北两区,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南下战略意图。

李世民大概也考虑到这点,'上以其强盛,恐后难制。拜其二子皆为小可汗,外示优崇,实分其势。’把夷男可汗两个儿子都封为小可汗,想离间离间他们关系。当年对付东突厥,李世民拉拢突利小可汗,跟颉利可汗闹矛盾,现在又想用这招。但颉利和突利是叔侄关系,和夷男他们不一样,估计这招用出去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下,自然就用得上突厥这张牌了。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办完东突厥的事,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又来了。周边几个国家中吐谷浑最弱,弱小的咱们要扶持不是嘛?李世民就张罗着替他娶了媳妇。'诺曷钵来朝,以宗女为弘化公主,妻之。

这几件大事办完,高昌国那边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叫国王麹(qū)文泰来中央汇报,他又推说身体有病来不了。李世民前面已经放下话,说再不听招呼明年发兵打你。高昌国在现今新疆吐鲁番,离长安几千里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十二月,'遣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薜万均等将兵击之。’正式出兵高昌。同时这也标志着:唐朝开启了对西域(新疆一带)的实质性经营。

唐朝前期的军事体制,军政军令两条线是分开的。部队日常管理训练叫军政体系,由分布全国各地的军府(折冲府)负责;部队调动和作战指挥属于军令体系,由皇上临时指定'行军大总管’负责。比如打东突厥和吐谷浑,李靖任行军大总管;打吐蕃和高昌,侯君集任行军大总管。行军大总管前加'某某道’,相当于现在说的战役方向。如这次侯君集的头衔叫'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交河为高昌一处地名,就代表任命他为'高昌战役总指挥’。

军政军令分开,有个好处是不容易造反。大家平时不在一块,好容易打一仗结下点革命友谊,打完仗又各回各家断了联系。而且平时的晋级提升,也跟行军大总管没多大关系,这样就不容易形成个人军事小集团。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它的缺点是上下配合不默契:上面对下面能力水平、强项弱项不清楚;下面对上面指挥风格不熟悉,能不能带着弟兄们打胜仗也心中没底。

这个问题在李世民时期还不明显,因为带队的是开国那批将领,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底下冲锋的大头兵,不少也见识过真实战场。到和平时期,这个矛盾就会比较突出。解决的办法也简单,就是美国人现在用的两招。

美军现行的体制也是军政军令分开:军政由陆海空三个军种部负责,部长是文官,连军衔也没有,但他管钱管物管人;军令由各个战区司令部负责,比方盯着亚洲的太平洋司令部,它只管一样东西:作战行动。美军解决矛盾两个办法:一是多打仗,二战结束就没停过。直到今天,阿富汗、叙利亚,包括伊拉克还在打;二是多搞演习。各种名目的演习多如牛毛,不但自己搞、跟盟国也搞。不知道李世民大老远打高昌这么一个小国,是不是也有类似考虑。

听说唐军真的发兵,麹文泰应该是有所震动的。但他同时又作了一个形势分析:'唐去我七千里,沙碛居其二千里,地无水草,寒风如刀,热风如烧,安能致大军乎?往吾入朝,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今来伐我,发兵多则粮运不给;三万以下,吾力能制之。当以逸待劳,坐收其弊。若顿兵城下,不过二十日,食尽必走,然后从而虏之,何足忧也!

一是说七千里这么远。据他前往长安途中的观察,陕北甘肃一带很萧条,远没有恢复隋朝时的经济水平,没办法在这一带中途补给,因此唐军不可能派太多部队。大概能派多少呢?按他的计算,应该超不过三万人。二是人不多的话,来了我能应付。只要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不过二十天功夫,这帮人就要粮尽退兵。到那时这些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