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难症必效单方』儿科必效单方

    一、惊风

本病属中医“发搐"痉病”(又称抽风)等范畴。

凡小儿在临床上有频繁的抽风和意识不清病证的,均不叫做惊风。

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病久属阱,属虚者,统称“慢惊风时。临床特点:以头痛、项强、抽风、神昏、,恐惧等为主症。  。

1、苏叶1 7 5克,薄荷9克,粉葛9克。净水煎好,另用古搭屎1.5克(即偷油婆屎,又名臊甲子屎)冲服。主治小儿惊风(《海内外秘方选鲁)。

2、良姜子,研成细末,冲开水服o.6~o,9克。主治小儿慢惊风(水泻肚痛)(《海内外秘方选》)。

3、乳汁草60克。洗净捣烂,台米泔水搅匀,去渣煮沸。冲蜜糖服。主治小儿急惊《岭南草药志》)。    。

4、大金银花,金勾莲、金锁匙各9克。煎水服。主治小儿急惊风时发时愈。

5、大尾摇干根1 2克,干黄胆草9克。加食盐少许,水炖服。主治小儿急惊风(《福建中草药》)。

6.土三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l盅,用水酒浆和匀。灌入。主治急慢惊风(《延禄堂方》)。

7、代赭石。火烧醋淬十次,细研水飞,日干。每服3~4-5克,白汤调下,连进3服。主治急慢惊风。

8、芸香草,水煎。点水酒服;或加朱砂0,3克:蚯蚓2条,点水酒服。主治小儿急惊,角弓反张。发搐,手足蹬搐。

9、用朱砂、轻粉等分。水飞研细,在秋分后寒露前取青蒿根内虫,不拘条数,以足和药为度,看其急走缓走,分别记之,捣汁,和上二味为丸,如粟米大,每岁用2丸,人乳化服,便痰即愈。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lo:石绿120克,轻粉3克。为末。薄荷汁入酒调一字服,取吐。主治小儿急惊(《全婴方》)。'

1 1、天麻(酒洗,炒)1 20克,胆星9 0克,僵蚕(俱炒)60克,天竺黄30克,明雄黄l5克。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60克,为来,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1丸,或2~3丸。主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毫本草汇言》)。-

1 2、乳香(研)1.5克,胡粉3克。上二味,台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每服7~10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主治小儿慢惊风(《圣济总录》)。

1 3、狱鼠曲草9克,钩藤9克。水煎服。主治小儿急惊风(《湖南药物志等)。

1 4、附子尖1个?硫黄枣大1个,蝎梢7个。为末,姜汁、面糊丸,黄米大。第服10丸,米饮下。,主治小儿慢脾惊风!四肢厥逆(《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 5、鲜一支黄花3 0克,生姜1…片。同捣烂取汁。开水冲服。主治小儿急惊风(《闽东本草》)。

16、桃仁、山栀子、白面粉各等分。桃仁捣泥,山栀研末,与·面粉混合,加鸡蛋清调拌匀。用时贴敷两足心,包扎固定。主治小儿急惊风、壮热(《偏方大全》)。

17,迫风七(春夏用叶、秋冬用根),捣汁1盅。开水和匀内服。主治小儿慢惊风(《陕西草药导)。

1 8、鱼腥草、黄荆条各30克,钩藤9克。水煎服。幼儿酌减份量。主治小儿急惊风,发热抽搐(《中国秘方全书》)。

19天竺黄、胆里各6克,雄黄、辰砂各o.9克,麝香o.3克。共研细末;以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粒,用灯心3克煎汤送下。每日2次。主治小儿急惊风,口眼歪斜;手足抽搐人事不省“中国秘方全书》)。

20、石菖蒲。捣烂绞汁,约3~4匙,加老姜汁数匙混匀灌下。主治小儿急惊风《中国秘方全书每)。

。  21、鲜菖'蒲1 2克,苦瓜根1 0克,远志6克,老姜。3克4煎汤灌服。治小儿急惊风方。'

22、伏龙肝6克,半边莲3克,金银花3 0克,猪苦胆1个。水煎服。1日2次。主治小儿急惊风。

23、地龙20克,石膏1 2克,薄荷叶1 2克,郁金6克。水煎服。1日1次,主治小儿急惊风。

24、活蚯蚓1 0~20条,清水选净置碗内,加白糖15克,取其所化之水饮下。治急惊风,高热不退(《中国秘方垒书》)。

25、鱼鳔15克,黄酒120克。以黄酒煮鱼鳔,俟鱼鳔呈胶粘液即成。灌服。主治小儿急惊风(《偏方大全》)。

26、礞石滚痰丸9克。将上药研末,开水灌服,得下后,惊逆便定。主治急惊风(《浙汪中医杂志》1 965'8)。

27、鲜黄堇30克,水煎服。主治小儿慷风抽搐,人事不省(《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二、麻疹

本病属中医麻疹范畴,是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染引起。1~5岁儿童易。患此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发疹为常见主证。一般以开始发热3天后疹点出齐,继而渐布全身,状如麻粒,5~7天疹点消失,脱屑,热退,留下色寨沉着斑,年幼体弱的小儿易发生支气管肺炎等合并症。

1、批杷叶、桑根白皮、生石膏各1 5克。水煎去渣,加适量冰糖。1日2~3次分服。主治麻疹后热咳不止(《中国秘方大全》)。

2、地肤子30克,红糖30克。将肤子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过滤,冲红糖趁热服下,然后盖被使出汗少许。每日早晚各服1次。主治荨麻疹(《赤脚压生杂志》l976·7)。

3、红牛皮菜、芫荽子二樱桃核各9克。煎水服。主治成人及小孩出麻疹应时不透(《四川中药志》)。

4、紫草根5克,白砂糖适量。甩清水2碗放入紫草根浸泡2小时,然后用砂锅煎至1碗。服饮时加白糖调味。主治麻疹水痘,井有预防作用(《偏方大垒》)。

5、西河柳10克,银花1 0克。水煎当茶,不拘时服。主治麻疹《百病饮食自疗》)。

6、鲜甘蔗、鲜荸荠、鲜芦根。上三味共捣取什,当茶饮。主治麻疹《百病饮食自疗》)。

7,银花6克;蝉衣1.5克,前胡3克,冰糖1 5克。煎水当茶饮。治麻疹(《百病饮食自疗》)。

8、紫草1250克,贯众500克。加水3 000毫升,沉淀取上清液,1-3岁,每服20毫升;4^6岁每服30毫升;7~1 0岁每服50毫升。1日2次。隔日服或连服。主治麻疹(《广西赤脚医生》1977·6)。

9、山稗子果1 5克。水煎服。主治麻疹(《云南中草药>)。

1o、芝麻根1握。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主抬荨麻疹(《偏方大全》)。

11、鸡蛋1个,养麦面30克,将鸡蛋两端各打1小孔,_流出蛋清(不要蛋黄);以蛋清和荞麦面,再滴入3~5滴香油,以减少搓时与皮肤的牯着力。和好后在患者身上搓滚,前胸后背要多搓,以皮肤微红为度,周身其它部位也要搓,不能遗漏,搓的次数愈多,疹子出的愈快。主治麻疹(《中医杂志》1956.3)。

.  1 2、鲜野红萝卜全草1 000克。加水6000毫升,熬至3000毫升,熏洗全身,出汗为度。洗后避风,每.日1次。疗程最短1次,最多6次,一般连续治疗3~6次即可痊愈,主治荨麻疹(《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 -S)。

13、采集新鲜马齿苋全草100~2 00克。除去根叶上的泥污,手搓成团状,在荨麻疹处反复揉擦5~10分钟。主治荨麻疹(《江西中医药》1990·3)。

14、狭叶山胡搬茎叶30克。水煎服。主治荨麻疹。    .

lo-鲜芦根30克,或浮萍9克。水煎服。主治荨麻疹出不透(《南方老中医治验》)。

1 6、盐肤木。根切片,取9~15克。水煎服。主治麻疹不易出或出而不透(《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 7、白僵蚕1 0克,荆芥穗10克,蝉蜕5克。水煎。日分2次服,主治荨麻疹(《偏方大全》)。

1 8、鲜香蕉根6克,马齿苋30克,六月霜24克。合捣烂绞计,炖微温,去沫内服。主治麻疹肺热疲喘(《泉州本草》)。

1 9、芜荽子1 20克。杵后八火瓦罐或铝锅中,盛满清水,置病房(病房宣小,不要通风)内用炭火煮沸,使蒸气充满病室,井随时增加炭、水,待麻疹透齐后,停止使用。主治麻疹初起未透(《浙江中医》1959 -3)。

20、野鲜蔷薇根IOO克。水煎服,以7~14天为1疗程。主治慢性荨麻疹(《浙江中医杂志》1981·8)。

 

    三、水痘

属于中医水痘范畴,又称“水花”、“水喜”。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以l~4岁的小儿晟多。临床特点:证见发热,当天皮肤出现丘疹,形状椭圆,色明如水,1^3日内结痂,一般发病后,终身不再感染。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1、批杷叶煎汤洗,或黑大豆研末敷之,均主治小儿痘疮溃烂(《百病丹方大全》)。

2、鲤鱼胆,点眼即愈。或鲢鱼胆亦可。主治小儿痘出目中。(《中国秘方垒书》)。

3,百草霜1-5克,白菜根1个(切片)。汤剂,水煎服。主治痘疹(《土、单验方选编》19 70,3)。    .

4、茶叶去梗,热水泡透铺床上,睡上_夜,脓水自干。主治痘后遍身无皮脓水不绝(《经验方》)。

5、红罗H i20克,芫荽90克,风栗90克,荸荠.60克。煎

服。主治水痘(《岭南草药志》)。

6、顶上胭脂。泡水,铺纸上,蹦新笔在纸上蘸水,每日点3次,3日即愈。主治痘后风眼或起翳或红赤。

7、桃叶不拘多少。揉软,盖在痘疮上;即垫身下即消,或用真麻油滴~点痘上,即消尽不再生。主治痘中生蛆,

8、青黛、生牡蝠粉、滑石粉各等重。~将以上3味药粉加入适量麻油搅拌成糊状即可。使用时j将调好的药物轻轻地擦于息处薄薄一层。每日1~2次。主治水痘(《湖南中医杂志》1990- 6)。

9、升麻,煎浓、汤去渣,用胭脂1 0余张,于汤内揉出红汁,加明雄黄末钱余,即以胭脂绵蘸汤拭疮上神效。主治小儿痘疮黑陷气血虚弱不起。

10、黄豆烧黑!研末。香油调涂,极有效验。主治痘后生疮(《鲍氏小儿方》)。

1 1、胡荽90克;以酒2大盏,煎夸沸,沃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气出,待拎去滓,微微从项以一,喷背膂及两脚胸腹令遍,勿喷干面。主治小儿疹痘(<圣惠方》)。

1 2、芝麻5台,以滚水泡之。乘热薰头面,即发。主治痘出。不畅(《体仁汇编》)。

13、陈年松花j或干绿豆粉,或葬麦面。敷之。主治痘疮破烂。'  。

    四、白喉

本证属于中医白喉、温毒等病症范畴。又称“白缠喉”。中医学所称的“疫毒喉痹”、“马脾风”、“锁喉风”等病症,亦包括本病的范围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见秋冬季为多,学令前儿童最易发生,是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造传染病。临床特点;以咽、喉、鼻等处灰白色假膜形成,附着牢固,伴发热,声音嘶哑、犬吠祥咳嗽、喘息、鼻塞和全身毒血症状为特点。部分患儿可并发心肌炎等。

1.壁上蛛白窝,取下,患者脑后发拔l根,缠定蛛窝,灯上以银簪挑而烧之,存性为末,吹入患处即消。主治喉痹双乳蛾。

2、癞蛤蟆(又名蟾蜍) '170克,明矾340克。共捣烂涂在5×10厘米前纱布上,置患者前颈部,固定稍许,患者喉部有消凉舒适感,咽部分泌物逐渐减少。每5~6小时更换药1次,约五六次可愈(《偏方大全》)。    .

3、土牛嗉鲜根60 -90克。取土牛膝鲜根洗净切碎,加入温开水捣烂取汁;放入适量白糖调味,分多次内服,连用7日;同时取汁用喷雾器喷咽部,每甘3~4次。主治白喉(《赤脚医生杂志h19 74·6))

4、西瓜霜60克,人中自(馓)3克,辰砂6克,雄精0.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再乳无声。如非白喉,减去雄精。主治白喉(《掐喉捷要》)。

    五、百日咳

本病属中医痉咳、顿咳、疫咳等病症范畴。又称“顿咳一、“鸡咳”,是由呼吸道传染所引起的冬春季节传染病,5岁以下小儿易患此症。临床特点:初有上呼吸道感染,雨发症状,约六七天后出现阵发性痉挛咳嗽,吸令时伴有鸡呜样回声,吐有白色泡沫痰,常因阵咳而面红呕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常达数周,甚者2~3个月。

1、一箭球6 0克,冰糖60克。水煎服。主治百日咳、虚咳(《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2-鸡蛋黄适量。取熟鸡蛋黄,用铁锅以文火将蛋煎熬出油,饮用。5岁“下小儿用3个蛋黄油,每日2狄,5岁“上青可酌加。均连服半且即愈。主治小儿百日咳(《偏方大垒》。

3、款冬花12克,毛化红1 0克,冬瓜仁6克,蜂蜜z0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成丸。1日2次,连服7日,主治小儿百日咳初期。

4、车前子1 0克,木瓜6克,茶叶3克,冰糖30克。将药物蒸后服用。1日1次。主治小儿百日咳。

5、金银花藤12克,冬菊1 2克,钩藤6克,鱼腥草2 0克。将药物煎服,1日3次。主治小儿百日咳。

6、金橘叶6克,刀豆子6克,雪梨1个,荷叶2 0克,将药物煎服,1日数次。主治小儿百日咳。

7、大梨1千,麻黄o.5克。将梨洗净,挖去核,纳入麻黄,上锅蒸熟,去麻黄。食梨饮汁,分2次服完.  主治百日咳(《偏方大全》)。

8、白及1 0克。研末开水吞服。每日3'次;1日量不超过30克。主治小儿百日咳。

9、麻雀2只。去皮及内脏,肚内填白糖蒸熟,1次吃下,每日:1次,一般服4~5只即愈。主治小儿百日咳(《百病良方》)。

lo、鱼腥草3 0克,百部8克,白僵蚕6克,甘草3克。煎服,1日1次。主治小儿百日咳后期。

I l、鹅不食草30克,泥鳅患根20克,土牛膝20克、兰香草20克。将药物煎服,1日3次。主治小儿百日咳后期方。

1 2、浮萍草1 2克,干楷杷花6克,薄荷叶3克,建兰,6片。将药物捣烂,调拦蜂蜜或鸡蛋清,外敷贴患处。主治小儿百日咳后期。

1 3、贝母1 5克,甘草(半生半炙)6克。共为末?沙糖丸芡,子本,每光饮化下l丸。治心儿猝嗽,百日内咳嗽痰壅(《民间百病秘方》)。

14  鲜紫皮大蒜5枚。将大蒜捣如泥,敷贴涌泉穴,用敷料固定,男左女右。每次敷2 4小时。主治白日咳(《新中医》1985

1 5、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每日数次。.主治百日咳(《江西中医药》1953·3)。

16、紫皮大蒜50克、猪胆汁loo毫升。将大蒜洗后捣碎加水过滤取汁200毫升,加生猪胆汁1 00毫升,若保存则加防腐剂。每岁每次1毫升,每次最大量不超过1 5毫升,每日3~4次,饭前服用。主治百日咳(《赤脚医生杂志》1980·3)。

17.活蟾蜍1只,黑胡椒7粒。取螗蜍1只不他雌雄,黑胡椒7粒,将活蟾蜍用开水泡死后不去肠肚,以黑胡椒填入蟾蜍口腔内,然后放在瓦片上,用炉火锻成来,隔2天服1次,分2次服完.5天为1疗程。主治百日咳(《新中医b1981·6)。

1 8、红萝卜l20克,红枣1 2枚连核。以水3.碗,煎成】碗,随意分服。连服1 0余次。主治百日咳(《岭南草药志》)。

1 9、蜂蜜60克,橘络6克。将蜂蜜放锅内熬开,再放橘络煮1 5分种。1日服3次,每次服1 0克。主治百日咳(《中医临床验方集穿)。

20、鸡苦胆1个。用针刺破鸡苦胆,挤出胆汁,将胆汁烘干,加入适量白糖研末调匀。患儿周岁以下,分3天服完:1 02岁,分2天服完:2岁以上;1天服1个,每天分2~3次服完,可连续服用。主治百日咳(《中医临廉验方集》)。

 

  六、流行性腮腺炎

本病属瘟毒范畴。叉称“痄腮”。是一种急性、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病于冬春2季,以5~1 0岁儿童多见。临床特点:发病可见咀嚼时耳下疼痛,食欲减退,腮腺肿大(一侧或双侧),压痛。吞咽、咀嚼困难,或有咽喉肿痛,并有恶寒发热,头痛,无力等症状。

1、赤小豆50~70粒。将赤小豆捣为碎末,加适量温水或·鸡蛋清或蜂蜜调成稀糊状即可。用时将赤小豆糊摊于布上,敷于患处。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哈尔滨中医》1965·3)。

2、赤小豆30克,大黄1 5克,青黛30克。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与青黛粉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 5克重)备用,用时取复方赤小豆散1包与鸡蛋清2个调成稀糊状,甩鸡毛蘸药液涂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主治腮腺炎(《新中医》1980·7)。

3.、蚤休(又名七叶一枝花)10克,冰片.10克,仙人掌、板蓝根(切细研汁)各10克。用土碗1个放适量清水,将蚤休反复磨化成5 0%浓度,然后加入冰片、仙^掌、板蓝根、充分调匀即成。视其腮腺肿大之范围而涂药,单侧发病涂单侧,双侧发病涂双侧,每日可涂5~6次。主治流行性腮腺毙(《湖南中医杂志》1985·1)。

4、天花粉、绿豆各等量。将上药研成细末,加入冷开水调成糊状,外搽患处,每天搽3~4次。主治流行性腮腺炎(《新医药通讯》1973·7)。

5,药老根,研粉,水调糊状,涂总处。主治腮腺炎。

6、胡椒粉1克,白面8克j 以温水共调成糊状,涂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连用数日可愈。主治腮腺炎红肿(《偏方大全》)。

7、陈醋、大蒜去皮各等量。将醋与蒜共捣成糊。敷于患处,每日敷1~3次,现捣现敷,直至炎症消退为止。主治痄腮(《偏方大全》)。

8、元参15克,板蓝根1 2克,夏枯草6克。水煎。每日1剂,忌辛辣食物。主治痄腮(河南省中医研究所刘道清)。

9、用蚯蚓2~3条,_洗净。整条放入杯中(不要弄断).撤白糖于蚯蚓上,片刻有渗出液,然后用棒球蘸渗出液涂于痄腮上,每日2~3次,2~3天可愈。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医疗集锦》)。

'IO、绿豆适量,鸡蛋数个。将绿豆研末过筛。用鸡蛋情调成糊状,涂于患部,一般3~5即可痊愈。专治痄腮。

1 l、青鱼胆。将其加热焙干,研碎过筛成为极细粉末,用笔管将粉吹入咽喉部。主治急性腮腺炎(《偏方大全》)。

12-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主治腮腺炎(《江西中草药》)。

1 3、射干鲜根9~15克。酌加水煎,饭后服,日服2次。主治腮腺炎(《福建民间草药》)。

1 4、鲜土犬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主治腮腺炎(《证西中草药》)。.

 

    七、小儿肺炎

本病属中医“咳喘“肺闭"肺风”,喘证”“风衙"冬温”等范踌,该病属小儿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分类较多,其中以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通常由细菌或病毒致病。

临床特点为:一般起病急骤或缓慢,骤发的有发热、喘憋,烦躁、呕吐、咳嗽及咽部痰鸣声。综上述症状外,尚有头痛、乏力、并咳少量粘痰等症状。严重病儿可有循化衰竭及休克等。

1、白芥子(以鲜者为最佳)15克,面粉15克。将白芥子研细末,用面粉调成泥状,涂在双层纱布中间,面积约15×10厘米,敷子胸部或背部(即哕音多的部位)。局部皮肤先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每日2次,每次7~l o分钟j敷5分钟后,每隔2分钟应揭开观察1次,至局部有明显红斑后即可取掉芥末泥,避免刺激过度皮肤起泡。主治小儿肺炎,咳嗽不止。

2、癞肚皮棵1 5克,蚯蚓l条,白茅根15克,芦根1 5克。汤剂。水煎服。5岁1日2剂,1岁1剂,分3次服。主治小儿肺炎旬日不愈(《河南中草药手册》1970.6)。

3、重叶莲6克,春不见3克,太白黄连3克。水煎服。主治小儿肺炎。

4、小龙胆草3 --9克。水煎服。主治小儿肺炎(《文山中草药》)o

 

    八.、小儿腹泻

本病临床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如水样等。多因喂养不当,进食过多过饱,而引起胃_肠功能紊乱。以及感受外邪或脾肾虚寒等而发生腹泻。好发于夏秋季'常见于西医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

1、白术(米泔浸一时,切,焙干)0. 3克,半夏(浸洗七次)4.5克,丁香(炒)1- 5克。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糊丸,黍米大。第半岁儿3丸.3~5岁5~7丸,淡生姜汤下!早晚各1次。主治小儿久患泄泻,脾虚不进饮食,或食后仍前泻下,米谷不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鬼针草3~5株。加水煎取浓汁,连渣放入桶内,熏洗患儿双脚,每次约5分钟,连熏洗3~4次,1日1次。 1~5岁熏洗患儿脚心; 5~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的熏洗位置可适当提高。主治小儿腹泻(《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3、鲜姜(捣)6克,八黄丹末3克为丸,填脐内,膏药盖之。主治小儿泄泻。

4、马齿苋汁l盅,蜜2匙。空心煎服。主治小儿泄泻。

5、山药。半生半炒研末,每服3~6克,空心黑砂糖水调下。主治小儿脾虚腹泻。

.  6、缩砂3 0克。去皮为末,每用3克,以猪腰子1片辟开,入药未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主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小儿卫生总徽论方》)。

7、嫩高梁雷4~5个。在高梁吐穗时,剪取其刚生长出来的嫩乌雷(未黑者),用水洗净吃。主治小儿腹泻。

8、白石脂o.3克,白龙骨o.3克。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芥子大。每服30~50丸,紫苏木瓜汤下,日进3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主治小儿泻清水不止(《百一选方》)。

9、干柿蒂子7个,加100毫升水煎沸,用红糖冲服,每日3次。一般24小时内即可止泻。主治小儿腹泻。

1 0,石榴皮1 5克;藕节7个。水煎服,每日3次。主治小儿腹泻《光山县民间方》)。

11、柞树皮6克,独根草6克,山楂6克,水煎服:每日3次。主治小儿内伤饮食腹泻。

12、野南瓜1 2克,地茄子1 2克,黄荆子1 0克;大腹皮6克。水煎服,每日数次。主治小儿腹泻。

1 3、仙鹤草6克,荷叶1 2克,苎麻6克,茶叶1.3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3次。治小儿内伤食腹泻。

14、高粱12克,车前草1 2克,石榴皮1 2克,伏龙肝1 0克。水煎服。每日2次。主治小儿腹泻。

15、地石榴1 2克,川椒末6克,酸浆草30克,风尾草1 2克。将药物研细末j调拦面粉。外敷贴肚脐。主治小儿脾胃虚弱腹泻。

'  16、山药12克,车前子20克,红枣10克,苹果1个。水煎服。每日数次。主治小儿脾胃虚弱型腹泻。

1 7、鱼腥草12克,田螺3克,浮小麦6克,麻黄根3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脬,每日2次。主治小儿脾胃虚弱腹泻。

1 8、鬼针草2 0克,鱼腥草2 0克,老鹳草1 2克,浮小麦1 0克。水煎服,每日3次。主治小儿感受外邪腹泻。

1 9,鱼腥草1 2克,水杨梅3克,车前草6克,黄荆叶6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主治小儿感受外邪腹泻。'

20、山药loo克,莲肉loo克,麦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白糖1 00克。共磨成细粉,加水煮成糊状,白糖调服。日服3次。主治小儿泄泻(《偏方大全》)。

21、山药1 5克,苡米1 0克,鸡肝1具。先将山药、苡米研为细末o用竹片把鸡肝削成片,拌上药末调匀,加醋适量,放于碗内置饭上蒸熟。早晚分2次食完。主治小儿久泻(《湖北中医》1985·5)。'

22、鲜石榴叶50克,大米50克。上药用文火炒包焦黄,加水适量浓煎。每天1剂,分3次温服。主治小儿腹泻(《广西中医药》1986·3)。

2 3、女蔸15克,陈皮6克,菖蒲6克。水煎服。主治肠鸣腹泻(《湖南药物志》)。

24、硫黄30克。研细,先熔黄蜡,入硫黄末打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新没水下。主治水泻不止,伤冷虚极(《圣济总录_》);

25、木鳖子(煨熟去壳)1枚,丁香3粒。上药共研末,米糊为丸。填入小儿脐中,外贴敷。主治小儿泄泻。

26、栀子2克。炒焦研末,将栀子末用水调为期。敷脐部,外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1次。主治小儿腹泻(《俞穴敷药疗法等)。

27、肉桂、苍术各等量。共研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克,用唾液调和封贴脐部,24小时换药1次:并可同时配合艾条温灸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主治小儿脾虚泄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 -6)。

2 8、丁香、木香各8克,内桂5克。上药共研细末,装入纱布袭内备用。将药袋敷在脐部,每天换药1次,一般1—3次即可见效。主治婴幼儿泄泻(《中医杂声》l985·6L.

29、白胡椒2份,肉桂1份,丁香1份。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1-2克药粉调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主治小儿腹泻(《广西卫生》1973·1)。

 

    九、疳积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以婴幼儿多见。系由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宣,胃肠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形体赢瘦,影响发育的一种小儿慢性疾患。是儿科四大证之一,

临床特点:面黄、肌瘦、腹部膨大、青筋暴露、毛发稀疏无泽、并有日鼻溃烂,骨软筋缩等为主症。

1、荔枝核2-5克、鸡内金(焙干)30克,春砂仁克。上药与晒干的锅巴适量,共研末加入适量的糖,每日服2次,每次服12-24克。主治小儿疳积。

2、蚕蛹适量。用盐水泡后晒干,清油炸熟或黄上炒熟审每日吃5~7只。主治小儿疳积(《奇难杂症古方选》)。

3、南天竹叶适量。煎水代茶饮。主治小儿疳积(《奇难杂症古方选>)。’

4、蚕蛹炒熟,调蜜吃。主治小儿疳积(《泉州本草》)。

5、土党参1 5克,仙茅1 5克。瘦猪肉同炖服。主治小儿疳积(《福建中草药》)。    .

6、草决明(晒干勿见火,研细末)1 20克,生鸡肝<不落水)。将鸡肝捣烂,和决明末9克研匀,加酒,饭上蒸熟食。主治小儿疳积。

7、叶下珠15~21克,鸡、猪肝酌量。水炖服。主治小儿疳积,夜盲(《福建中草药》)。

8、六月蛆。淘净.入竹筒中封之,待干研末。每服3~6克,入麝香、米饮服之。主治一切疳疾。

9、术鳖子仁、使君子仁等分。捣泥,米饮丸芥子大。第服1. 5克,米饮下,每日2次。主治小儿疳疾(《孙天仁集教方》)。

10、川楝子、川芎各等分。猪胆汁为丸,水饮下。主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不思饮食(《民间百病秘方》)。

.11、临睡时将盐硝60,-90克用纸包好,艘入布袋缚于儿脐上。主治小儿伤食臌胀疳积(《百病丹方大垒》)。

12、胡黄连1 5克,灵脂30。克。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10~20丸。主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全幼心鉴》)。

13、青鱼胆草根3个:蒸猪肝服。主治小儿疳积;(《贵阳民间草药》)。

1 4、淮山药60克,鸡内金2 4克。将上药炒黄共为细末,加入适量面粉、红糖、芝麻,加水和成面团,烙成烧饼,前药为10天量。日服3次。主治小儿疳积《<山东中医杂志》198s·6)。

1 5、龙须藤根9~l 5克。水煎服。主治小儿疳积。

1 6、干九龙藤根9克,人字草6克。水煎当茶饮;或研末同猪肝、鸡肝蒸吃。主治小儿疳积(《广西中草药》)。

1 7、南瓜蒂12克,苏叶6克,苦瓜根3克,炒山楂6克。水煎服。每日数次。主治小儿乳食积滞呕吐,.

1 8、麦芽6克,山楂12克,神曲3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每日数次。主治小儿疳积。

l9、隔山消1 2克,茴香根6根,柿蒂6个,伏龙肝6克。水煎服。每日数次。主治小儿疳积。。

20、大种鹅儿肠3克,鸡内金3克,研细末混合。开水吞服。主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贵阳民间药草》)。

Zl、土茯苓9克,野棉花根9克。研细末,加猪肝60克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主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验》)。

22、黄鳝藤干根15~30克。水煎服。主治小儿疳积。

2 3、斑鸠窝10克;合欢根10克,杨梅20克,地星宿10克。水煎服。1一日2次。主治小儿干疳。

2 4、核桃仁2个,裨曲1 2克,莱菔子.14克,红糖6克。将药物研细末,用红糖熬成膏冲服,1日1次。主治小.儿千疳。

25、五倍子1 2克,莱菔子14克,香附子12克,食盐20克。将药物炒热。用布包扎。外用热熨中脘部。主治小儿干疳积。

26、叶开花60克?半椿子树根60克,麦芽60克,萝卜叶60克。水煎服0 1日3次。:主治小儿疳气。

27、鹅不食草20克,金不换草20克,鲜篇蓄20克,苦楝皮6克。将药物研细末,蒸鸡蛋吞服。1日1次,连服半月。主治小儿疳气。

28、枳实1 2克,生柜子6克,槟榔6克,薄荷3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鸡蛋清。外敷贴脐部、足心。主治小儿疳气。

29、大飞扬草30克,猪肝1 20克。炖服。主治小儿疳积(《福建民间草药》)。

30、田鸡(叉名青蛙)5~8只,花生油-、食盐少许,大米1 00克。田鸡去皮及内脏,切块,用花生油、盐拌匀。大米煮成软饭,待米锅滚沸时放入田鸡,以文火焖熟后食用。主治小儿疳积。

31、银鱼5 0克,山楂2 5克,谷芽50克。煎汤。内服。主治小儿面黄肌瘦(《偏方大全》)。

32、黄连9克,使君子6克,木香1.5克。共为末,米饮空心下。主治疳积。

33、龙胆草(去芦)、黄连(去须、炒)、青皮(去白)、使君子(去皮、炒)各等分。为末,猪胆汁和为丸,如小豆大。每服20丸,以意加减,临卧服,熟水下,主治小儿疳病发热(《类编朱氏集验方3>。

34、沙炒鸡内金、炒山楂、枳壳、白术各等分量。共研细末,炼密为丸。每次服3~6克,每天2次。主治小儿困虫积或饮食甘肥引起疳积。腹部胀大、遗尿(《中国秘方大全》)。

35、鹅不食草1 2克,小夜关门根。1 0克,隔山消12克,鸡肝6克.共研细末,蒸鸡肝内服。主治小儿疳积。

36、过路黄叶12克,地柏枝1 0克,金钱草根6'克?砂仁3。克。共研细末。日服3次。主治小儿疳积。

3 7、牵牛子20克,槟榔2 0克,山楂∞克,木香lo克。水煎,每日3次。主治小儿疳积。

3 8、鸡内金2个,白面粉1 00克,白糖少许.将鸡内金放在瓦上微火焙干,研成粉末,与白面粉、白糖加水搅拌,如烙饼样烙熟可食。主治小儿食积(《偏方大垒》)。

3 9、五谷虫loo克,鸡内金S O克,三白革200克。将活五谷虫放流水中冲洗后,与鸡内金共炙黄研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每次用三白草10克煎水冲服。,主治小儿疳积(《湖南中医杂志》1986.;)。

40、使君子(去壳炒香)、花椟榔各15克。共研细为末。每次9克,早饭前蒸鸡蛋吃。主治因营养不良与药物攻伐引起疳积,面黄肌瘦,肚腹胀病,贪食杂物-(《中国秘方大全》)。

41、活蟾蜍1只,砂仁,3克。取大蟾蜍1只,去头足内脏,以砂仁研柬,纳入腹中,缝口,黄泥封日.炭火煅存性,候冷,研极细末。每谈0.5~l-5克,每日2~3次。主治疳积。

42、蝉螂5只,白酒、食油适量。将蜱螂放白酒内泡死,用食油炸焦。每天1次服用。连续报用至病愈。主治疳积(《中医儿科学》)。

 

    十、遗尿

本病属中医,小儿遗尿症范畴-。一般年满三岁以上小儿经常在睡眠中不自觉排尿者称为遗尿症,少数圆器质性疾病引起,多数为神经官能性紊乱所致。

其临床特点为.;夜晚睡觉后,无知觉而小便自行排出。

.1、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12~18克,分2次服。主治小儿遗尿(《奇难杂证古方选》)。

2、大甘草头适量。水煎。睡前服。主治小儿遗尿(《奇难杂症古方选》)。

。3、鸡肫皮连肠(干去秽净)l具,猪尿脬r个(治同)。各炙焦研细末4每服3克,酒送下,男用雌,女用雄。主治小儿遗屎。

4、羊肉1 00克。.洗净切成小块放瓦罐肉,加当归-6克?山药9克、桑螵蛸9克、生姜3克、盐适量炖熟。临睡前温服肉汤,翌日食羊肉。主治遗尿。

5、韭菜子12克,柿蒂6克,白果肉3克,红枣1 2克。水煎服1日2次,主治小儿气虚遗尿。    .

6、鸡血藤20克,桃仁1 2克,姜汁3克,老鹳草20克。将药物研细末,调拌麻油。外敷贴足心处。主治小几气虚遗尿。

7、石菖蒲20克,艾叶29克,陈皮1 0克,香附6克,丝瓜藤2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外敷贴小腹部、腰眼穴等口主治小儿气虚遗尿。

8、鸡蛋1个,白胡椒7粒。将鸡蛋一端敲破一十小孔,放人白胡椒,爨后用纸糊堵小孔,蒸熟即可。每日吃1个。主治小儿遗尿(《偏方大全》)。

9、覆盆子根12克,金樱子1 2克,五昧子10克,桑树根3克。水煎服。1日3次。主治小儿肾虚遗尿。

10、车前子1 2克,锁阳30克,黑小豆12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1_日2次。主治小儿肾虚遗尿。

11、双肾草20克,大合欢20克,血人参12克,夜交藤12克。水煎汤。 1日数次。主治小儿遭尿.

1 2、生鸡蛋敲一小孔,放入白胡椒7粒住蛋壳的小孔,蒸熟。每晚临睡前吃2~3个鸡蛋,不喝水。主治小儿遗尿(《海内外秘方选》)。

1 3、补骨脂6 0克。去除杂质,放锅内炒10~20分钟,发出爆声,取出放冷,研为细末,山药1 2 0克,焙干,研末,与补骨脂粉和匀。用少量开水吞服,每次服10克, 早晚各服1次。主治小儿遣尿(《海内外秘方选等)。

1 4、鸡肠(烧存性)1具,紫河车(放瓦上用慢火焙干)1个。共研细末。每次服6克,开水吞服,早晚各服1次。主治小i儿遗尿(《海内外秘方进》)。

1 5.猪尿泡(猪膀胱)1个,槐花25克,车前子25克。加水共煮熟。去药服食.。主治梦中遗尿(《偏方人全》)。

1 6、盆智仁、白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3克,空心米汤调。主治小儿遗尿;亦治白浊(《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17、桑螵蛸、扑骨脂、益智仁、复盆子、菟丝于各10克。水煎。早晚服,7天1疗程。主治小儿夜睡小便自遗(《民间百病秘方》)。

1 8、炙麻黄10克,五睐子1 0克,益智仁1 0克。先用适量.清水浸泡上药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主治小儿遗尿(《中医杂志》1989 . 8)。

   十一、厌食

厌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可因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功能,或因环境影响,致使食欲不振。社国医学多认为是由于乳食不节,痰湿滋生,感染诸虫及脾胃虚弱可致厌食。

临床特点:食欲不振,厌食甚至拒食为主症。

1、牛肚2 50克,大米70克,盐少许,用盐将牛肚搓洗净,切小丁,.与大米煮作烂粥,加盐调味;食用。主治小儿病后伤食(《偏方大全》)。  -

2、焦山楂9克,地骨皮9克。汤剂。水煎服,1日1剂。主治伤食(《赤脚医生》l95 .6)。

3、丁香、石莲肉、批杷叶生姜自然汁炙熟。等分细末,米饮汤调下。主治小儿吐乳、伤食(《朱氏类编集验方》)。

4、槟榔2份,良姜l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填脐中,以纱布(盖脐为度),胶布固定。主治厌食(《河南中医》1987·2)。

5,皂荚适量。刷尽泥灰后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炒至内无生心为度,研细末备用。每次1克,每日2次,用糖拌匀吞服。主治厌食(《湖北中医杂志》1987.2。

6、山楂片20克,大枣1 0枝,鸡内金2个,白糖少许。山楂片及大枣烤焦呈黑黄色,加鸡内金l白糖煮水。频频温服,每日2~3次,连服2天。主治小儿厌食症(《偏方大全》)。

    十二、流涎

本病以小儿口水不自觉地流出口外为特征。因长流涎.致使口周围发生靡烂,以口角为常见,皆因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所致,以3岁以下儿童易患。

1、天南星30克。用醋调。晚间敷足心涌泉穴,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一般敷3~4次可愈。主治小儿流涎《海内外秘方选》)。。

2、土炒白术1 2克,益智仁8克。共研末分成12包,每扫服2次,每次服1包。主治小儿流口水。

3 、生白术9克。捣烂加水和食盐适量,放锅上蒸汁,分2次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流口水。

4、鲜桑根(不拘多少)。洗净捣烂取汁,频滴口腔,日行数次。主治小儿流口水(《江苏中医杂志》1983-2)。

    十三_、鹅口疮

本病属中医学中“鹅口疮’’或“雪口”疮范畴。是初生儿和体质衰弱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因胎毒内蕴心脾二经,或口腔、奶具不洁乳母奶头感染所致。

、临床特点;以口内舌上满白屑,如鹅之口腔为特征。多见天舌、颊内、腭部、亦可蔓延至咽、唇、甚至鼻腔、。食道,气管、肺等.。本病蔓延迅速,一般症状不多,亦可见到呼嗳不畅,烦躁哭闹,拒食或吮乳困难等症状。

1、祜矾3克,朱砂0. 6克。为末。每以少许敷之,日3次,神验。主治小儿鹅口(《普济方》)。'

2、马兰头汁擦之,甚妙。主治小儿鹅口(《本草拾遗》)o

3、牛黄0.3克。为末。用竹沥调匀、沥在儿口中。主治小儿鹅_口,不能饮乳(哦圣济总录》)。

,  4、天青1 8铢,黄连12铢。上二昧细切,以水3升,煮取_1升2台,每服1台。主治小儿日疮不吮乳(《千金方》)

5、虾蟆(炙)。杵末敷疮上。’主治小儿口疮。兼治小儿耨疮《子母秘录》)。

6、蛇泡草(研末).、枯矾末。混合,先用盐水加枯矾洗患处,再撒上药粉。主治小儿口疮(《贵阳民间草药》)。:

7、牛黄o.3克:研成细末,用竹沥水调匀。涂于患处,.日涂数次。主治小儿鹅口疮(《奇难杂症古方选》)。

8.蚯蚓2条,白糖适量,将蚯蚓洗净,放入杯中,撤白糖适量,片刻即有渗出液。用竹筷蘸药液搽患处,每日2~3次。。主治小儿鹅口疮(《偏方大全》)。.

9,枯矾3克,朱砂o.6克。为末,每以少许敷之,日3次.,'神验。主治小儿鹅口(《普济方》)。

10、桑白皮汁和胡粉敷之。主治小儿鹅口(《子母秘录》)。

'1 1、淡竹叶6克,灯心1. 5克,乳汁100毫升。先将竹叶、灯心水煎取汁,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步。主治心脾积热鹅口疮(《百病饮食自疗》)。

    十四、木舌     

本病以舌体肿大,转动不灵,填满口腔为特征的病症,发病原因多为:胎毒蕴结脏腑,心脾积热所致,轻者妨碍乳食,重'者,舌体木厘而肿大t梗阻呼吸。

1、蒲黄、千姜等分。干掺。即愈。主治木舌(《本草纲目')。

2、僵蚕为末,吹之,吐痰,甚妙。主治木舌(《生生编》)。

3、糖醋时时含漱,主治木舌《普济方》)。

4,硼砂。为末。生姜片蘸药揩肿处,即退。.主治舌肿(《率草纲目》)

5、梅花片脑半分。为细末。掺之,随手即愈。主治木舌(《夷坚志》)。

6、真蒲黄。频撂舌上,且呷黄连汤,泻心头t即瘥。。主治舌肿(《医学正传》)。

.  7、黄连煎浓汁。细细呷之,即愈。主治舌肿。(《医学正传》 o

8、梅花冰片。研为细末。敷之,即消。主治木舌:

9、雄鸡血1小盏,以舌浸之,便即缩入:主治术舌(《医方摘元》)。,

10、皂矾。于新瓦上煅红色为度,放地上候冷,研细。撬开牙关,以细竹吹舌上。主治木舌(《应验良方》)。

1 1、僵蚕研末吹之,吐痰即愈;或蚯蚓1条,以盐化水涂之;或川椒以生面包丸,每服1 0粒醋汤下,或半夏醋煎,含漱。主治舌麻,木无知觉(《百扁丹方大全》)。

12、黄丹、腻粉。为末,用蜜调蒸两次,睡时以鹅毛敷舌上。主治鹅口、术舌。

 

    十五、夜啼

本病是指幼儿.日间安静而夜间啼哭,其病因较多。有因白天睡眠饮食无规律弓:起的;有因暴受惊恐和生活习惯不良所引起者。

临床特点:面赤唇红,小便短赤,有的伴有手冷,惊恐等主症。

1,朱砂0_ 5克,五倍子1. 5克,陈细荼l克。前二味研末;陈细茶嚼烂,混合后加水少许捏成小饼状。敷于脐中,外用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主治小儿夜啼症(《四川中医》1984·3)。

2、蝉蜕(去头足翅)49个,茯神6克。共研成细末,分作4包。每日1包,用钩藤煎汤调服。主治小儿心热夜啼《奇难杂症古方选》),

3、大蒜(煨熟)1枚,乳香2克。共研为细末翩成药丸如芥子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主治小儿脾寒夜啼(《奇难杂症古方选》):

4、灯芯炭1. 5克。用薄荷煎汤。调服。主治小儿受惊夜啼(《奇难杂症古方选》)。

5、真珠末、伏龙肝、丹砂各0. 3克。麝香3克。同研如粉,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候啼即温水下1丸:量人小,以意加减。主治小儿惊啼及夜啼不止。

6、蝉蜕(去头足、炒干、研为细末)7个,薄荷1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夜啼(《奇难杂症古方选》)。

7、蝉蜕3克,薄荷1. 5克,灯芯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主治小儿夜啼(《奇难杂症古方选》)。

8:干日红鲜花序5朵,蝉衣3个,菊花2.1克。一水煎服。主治小儿夜啼(《福建中草药》)。

9、牵牛子2个。捣碎,用水为期。涂到肚脐上,主治小儿夜啼。

10、甘草4._5克,浮小麦15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海内外秘方选b)。

1 1、朱砂3克,黄连6克,钩藤3克。共为细末,装瓶贮藏备用。每次服药末0-5克,用开水冲服,每日2次。主治小儿夜啼(《新中医》1981.2)。

1 2、朱砂、钩藤各3克,黄连6克。共为细末,装瓶贮藏备用。用时以药末o.5克开水冲服。主治夜啼(《新中医》l981·2)。

1 3,朱砂o.5克,五倍子1.5克。研末,再加陈细茶适量,嚼烂与上药混合加水步许,做成小饼状。敷于脐中,外覆盖两层纱布,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主治小儿夜啼(《四川中医》1984·2)。

    十八、小儿麻痹症

本病属中医“湿痹“'痿证”范畴。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5岁以下儿童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发病,其特征是:以弛缓性瘫痪和四肢瘫痪不对称,下肢多于上肢为常见。

临床特点;症见高热、烦躁、多汗、周身疼痛、高热退后,肢体突然出现弛缓性瘫痪。

1、乌稍蛇。砂锅炒干为细末。黄酒送下,每次1~1.5克,每日2次。主治小儿下肢麻痹。

2、土细辛1克。水煎服。主治小儿麻痹(《云南中草药》)。

3、当归8克,鹅不食草20克,老鹳草2 0克,伸筋草30克。将药物研细末熬成膏剂。外贴四肢、胸背穴位,主治小儿麻痹症后期。

4、马鞭草20克,绒麻草1 2克,野菊花1 2克,万年青10克。水煎服。1日数次。主治小儿麻痹。

5,牛蒡子根20克,芦根1 2克,板蓝根12克,竹根12克。水煎服。1日数次。主治小儿麻痹。

6、苍耳草20克,艾叶1 2克,苏叶1 2克,金银花1 0克。水煎服。1_B数次。主治小儿麻痹。

7,葛根6克,山植1z克,槟榔6克,,金银花6克。水煎服,数次。主治小儿麻痹症初期,

8 地龙粪1 20克,红花9克,炭灰1 20克。将上药炒热,适量酷或酒(筋紧挛用醋,筋松弛用酒),分2份,交替使用。同时以布包裹,趁热熨患处,连续(熨)熨6次,主治小儿麻痹症(《广东中医》1962·4)。

9、鲜海通革60克。冬蜜、开水炖服:主治心儿麻痹症。

 

    十九、  湿疹

本病屑中医“温毒疮~奶癣”血风疮一等范畴。是婴幼儿易发皮肤病之_,为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多见于两颊,前额及头皮,出现皮疹,也可蔓延脖、颈、肩、臂甚至全身,皮疹形态各异,自红斑、丘疹、疱疹以至渗液,结痂和脱屑,均以瘙痒及复发为临床特征。

1、桐于花、花椒刺、羊食子条各12 0~15 0克。熬水洗,主治初生儿湿疹及麻疹后生疮瘙痒(《重庆草药》)o

2、新鲜猪苦胆(取汁)1个,冰片(研末)1克。冰片加入猪胆汁中,搅伴至完全溶化即可使用,用棉'签或鸡毛蘸胆汁步许,轻擦患处,每日2次。一般用药1天见轻。主治婴儿湿疹o、

3、鸟桕种子(鲜)适量。适量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主治湿疹<薯闺东本草》).。

(0)

相关推荐